肩胛骨外翻怎麼練?5 個高效訓練動作+改善技巧
2025/08/19 15:40
瀏覽1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肩胛骨外翻是現代人常見的體態問題,表現為肩胛骨向體側突出,背部看起來寬鬆無力,不僅影響體型美觀,還可能引發肩頸酸痛、手臂活動受限等問題。本文將解析肩胛骨外翻的成因,並分享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案,幫助你改善體態、增強肩部穩定性。
一、為什麼會出現肩胛骨外翻?
肩胛骨外翻主要與「肩部肌群失衡」和「不良習慣」有關,常見原因包括:
- 肌力失衡
前鋸肌、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等負責穩定肩胛骨的肌群無力,而胸大肌、斜方肌上束過緊,導致肩胛骨被向前、向上牽拉,出現外翻。
- 長期不良姿勢
久坐低頭看手機、含胸駝背辦公等動作,會讓肩部長期處於前伸狀態,逐漸改變肩胛骨的正常位置。
- 運動模式錯誤
舉手、推重物時過度依賴肩部關節活動,忽視肩胛骨的穩定作用,反覆累積後導致外翻。
- 外傷或術後影響
肩部受傷或手術後,若康復訓練不足,可能導致肌群功能退化,引發肩胛骨位置異常。
二、肩胛骨外翻的危害,千萬別忽視!
輕微的肩胛骨外翻可能僅影響體態,但長期忽視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 肩頸疼痛:肩胛骨不穩定會增加肩關節壓力,導致岡上肌、肩袖肌群過度負荷,出現慢性疼痛。
- 動作受限:抬手摸高、背手等動作困難,嚴重時影響穿衣服、梳頭等日常活動。
- 圓肩駝背加劇:外翻會進一步拉緊胸前肌肉,形成「含胸 + 肩胛骨突出」的惡性循環,影響氣質。
三、5 個必練動作,改善肩胛骨外翻
訓練核心是「放鬆緊張肌群 + 強化無力肌群」,每天堅持 15-20 分鐘,4-6 周可見明顯改善。
1. 牆面滑動(放鬆胸肌 + 激活前鋸肌)
- 動作要點:
面對牆壁站立,雙手打開與肩同寬,手掌貼牆,肘部微屈;緩慢向上滑動手臂至頭部上方,再緩慢降下,過程中保持肩胛骨貼近牆面,避免聳肩。
- 次數:3 組 ×12 次,動作速度不宜過快。
2. 俯卧飛鳥(強化菱形肌 + 斜方肌中下束)
- 動作要點:
俯卧在瑜伽墊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上;雙臂向後上方抬起,感受肩胛骨向脊柱收緊,頸部放鬆不抬頭;停留 2 秒後緩慢還原。
- 次數:3 組 ×15 次,可手持輕量啞鈴(1-2kg)增加難度。
3. 弹力带划船(增強背部穩定性)
- 動作要點:
雙腳踩住弹力带中間,雙手握住兩端,身體微前傾,背部挺直;雙臂向腹部拉動弹力带,肘部向後夾緊,感受肩胛骨收縮;還原時保持背部不駝。
- 次數:3 組 ×15 次,弹力带強度以最後 3 次感到吃力為宜。
4. 肩胛骨收縮(靜態訓練,改善習慣性外翻)
- 動作要點:
坐姿或站姿,雙手自然下垂;主動將肩胛骨向脊柱方向收緊(想像背部中間夾一張紙),同時下沉肩膀避免聳起;保持 10 秒後放鬆。
- 次數:3 組 ×8 次,重點感受肩胛骨「收緊 - 放鬆」的控制感。
5. 貓牛式(調節脊柱與肩部協調性)
- 動作要點:
四足支撐,雙手與肩同寬,膝蓋與髖同寬;吸氣時抬頭塌腰,肩胛骨向兩側打開;呼氣時含胸弓背,下巴貼胸,肩胛骨向脊柱收緊;配合呼吸緩慢流動。
- 次數:1 組 ×10 個呼吸週期,緩解肩頸緊張。
四、日常習慣調整,避免外翻反覆
- 矯正坐姿
辦公時保持腰部挺直,肩膀自然放鬆,手肘與桌面平行,避免長時間含胸或聳肩。每 30 分鐘起身活動肩頸,做「聳肩 - 下沉」動作放鬆肌肉。
- 調整睡姿
避免長期側卧時壓迫一側肩膀,枕頭高度以頸部與床面平行為宜,防止晨起肩頸僵硬。
- 減少「胸前負荷」
少背單肩包,避免長時間抱重物,減少胸肌被動拉緊的機會。
五、注意:這些情況需先就醫!
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肩袖損傷、關節脫位等問題,訓練前需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 訓練時肩部劇痛或彈響;
- 手臂無力,無法完成抬舉動作;
- 肩胛骨外翻伴隨腫脹或發熱。
註:若是不甚出現以上情況,掛急診通常可申請保險。
總結
肩胛骨外翻的改善關鍵在於「肌力平衡」和「習慣矯正」。堅持文中的 5 個訓練動作,搭配日常姿勢調整,不僅能讓背部線條更緊致,還能遠離肩頸疼痛。記住,體態改善需要耐心,每天 15 分鐘,堅持 1 個月就能感受到明顯變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