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沒幾天,就開始一系列的調整關稅行動,先是宣布2月1日開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調高關稅到25%,但是經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回應措施之後,川普同意延後一個月實施。在此同時,川普宣布自2月4日起,針對中國大陸銷往美國的商品,除了原先就課徵25%的部分商品以外,其他所有商品的關稅一律調高到10%,這對於中國大陸銷往美國的商品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在面對美國這麼大的壓力下,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如何因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如何與美國對抗?分寸如何拿捏?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作為是一個例子。在川普當選之後,杜魯道就立即前往美國拜會川普,希望說服川普不要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結果川普不但給了杜魯道一個冷釘子,他甚至嘲諷說:「如果加拿大接受成為美國的第51州,我就可以免除他們的關稅!」
現在加拿大已準備正面迎戰美國的貿易戰爭,一方面,他們積極回應美國的要求,包括設法減少從加拿大邊境運到美國的毒品原料芬太尼;另一方面,他們也列出美國對加拿大出口價值大約1,050億美元的商品,準備對這些商品課徵相當程度的關稅。等到3月初如果美國開始課稅,到時候加拿大就會採行反制動作;也就是說,美加的貿易戰爭已經蓄勢待發。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比較聰明,針對美國要課徵25%關稅,她一方面說墨西哥會採取反制措施,同時她也回應川普的要求,增派1萬名兵力,加強美墨邊境管制,減少墨西哥人民偷渡到美國,因此爭取到延後一個月徵稅。不過,如果一個月以後,如期加稅,墨西哥一定也必須採取回應的加稅措施,到時候才是貿易戰爭的開始。
中國大陸是另外一個戰場。在川普的第一任,美中貿易戰爭就曾經大規模開打,雙方針對彼此進出口的商品多次提高關稅,現在川普又針對其他尚未被課稅的數千億大陸商品調高關稅到10%。在面對川普調高關稅下,中國大陸只針對約1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調高關稅到10%到15%,包括煤碳、天然氣、原油、農業機械和部分汽車等;同時,中國大陸針對一些美國需要的重要稀土進行出口管制。最新傳出來的消息是,原本川普要和習近平通話,已經取消,看來兩邊因為彼此課稅而導致關係惡化,未來美中貿易戰爭2.0可能隨時會開打。
川普在選前就曾多次表示,會針對享有大量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加稅。去年前十個月,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619億美元,是美國的第六大貿易順差國,比前年同期成長了53%。在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下,川普未來對台灣的各種要求可想而知,比方說,要求台積電(2330)加速到美國投資或是針對台灣的高科技產品課稅。
在美國的壓迫無可免的情況下,大家關心的是,政府如何因應?經濟部的做法是在美國成立投資貿易服務中心,主要目的在協助台灣廠商赴美投資。其實經濟部這項措施只符合美國的利益,對台灣的經濟幫助不大。美國的薪資比台灣高很多,除了像台積電和鴻海這樣的大廠之外,台灣有多少廠商有能力赴美投資?經濟部有分析過台商赴美投資成功的機率嗎?
真正要面對的是,如果美國對台灣高科技產品課稅,我們有什麼因應措施?現在許多國家為了分散美國市場,紛紛採取抱團方式,比方說,歐盟、CPTPP與RCEP等多邊貿易組織,彼此之間因為免稅而增加更多貿易,來取代對美國的貿易。台灣面對即將開打的全球貿易戰爭,我們應該更努力加入經貿組織。問題是,政府有做好準備了嗎?
社論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