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02:43
![]()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以「不能辜負選民之託」為由,在中執會主導通過「誠信條款」,不建議現任議員參與本次立委選舉。綠營立委附和,指民代不能「吃碗內看碗外」,民進黨不當「政治負心漢」;言下之意,民選公職任期未屆滿,若轉戰其他公職,就是「沒誠信」。但按照此說,最沒誠信的,恰是民進黨;最可稱政治負心漢的,恰是賴清德。 去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有多達七位是現任立委,居各黨之冠;而在民進黨四十九位現任區域立委中,就有高達十八人是「議員轉戰」當選,這還不包括參選而未當選者。其中更有蔡適應、黃秀芳和劉建國,是議員任期未滿就參選立委,立委任期未滿又參選縣市長;在各政黨中,無人可出其右。 賴清德更是「落跑界的翹楚」。他參選立委時,國大代表任期尚未屆滿;參選台南市長時,立委任期尚未屆滿;被任命為行政院長時,台南市長任期尚未屆滿。賴清德整個政治生涯的轉換跑道,都是「落跑」。這已不僅僅是「綠能,我不能」,即使在民進黨內,也是「主席能,黨員不能」的雙標。 由此可見,其實民進黨根本不在乎現任者是否能換跑道的「誠信」問題,更不在意是否辜負選民付託。所謂「誠信條款」,著眼點只是民進黨掌握現任區域立委絕對多數,自以提名現任立委為主,縣市議員出戰與否,對提名影響不大,因此才會高舉「誠信」大旗,對其他政黨尤其是國民黨施加壓力。 國民黨情況則大不相同。國民黨在目前多數區域立委選區是挑戰者,因此很可能是縣市議員披掛上陣。藍營呼聲最高的總統參選人之一侯友宜,亦是現任新北市長。民進黨的「誠信」,若套到國民黨身上,從總統到立委選戰,都是會被攻擊的焦點。換言之,民進黨的決議純屬政治權謀,無關「誠信」。 更何況,民進黨的決議僅具參考性,沒有強制力,而且還加了「艱困及沒有民進黨立委的選區除外」的但書。易言之,「誠信原則」僅適用於有民進黨立委的選區;至於艱困選區、沒有民進黨立委的選區,是不是要讓現任議員參選,就是黨主席說了算。 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時曾宣示,當選後,立委提名「不保障現任」、「一定會有初選」;但「誠信條款」既然不建議議員參選,現任立委受到黨內挑戰大減,黨中央要勸退、阻擋縣市議員挑戰現任立委,也有了正當性,這就是實質的「保障現任」。難怪不少人都稱,這個「誠信條款」,實際上就是民進黨的「大局條款」。 因此,民進黨內反對此條款者也不少。黨內討論時,各派系都有反對聲音;若干仍表態要挑戰現任綠委的議員,也表示此條款和初選制度自相矛盾,同樣是「抑制優秀議員參加立委初選」,並認為雖然沒有強制性,但仍會影響初選公平性。 不過,對賴清德而言,「誠信條款」的背後「藏有私心」,才是對民進黨的最大傷害。賴清德參選總統箭在弦上,潛在對手侯友宜若是參選,賴清德可質疑他是「落跑市長」。賴清德等於是為了自己的選戰,將「議員轉戰立委」汙名化,甚至把所有具有類似背景的黨公職拖下水。 賴清德阻擋一大批有意更上一層樓的縣市議員換跑道,形同要「全黨成就一人」;這與當初無所不用其極,阻礙他與蔡英文競爭總統選舉提名的黨中央有何不同?但如果議員轉戰立委就是沒誠信、辜負選民付託,那麼三次從民選公職落跑,轉戰其他職位的賴清德又如何?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