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 De Beers併購 Kimberly Central Mining Company所支付的支票
而在 1887 年 , 這場鑽石公司的商業戰爭到了最後階段。不對稱的力量讓除了這兩家大公司外的遊戲者 , 僅能扮演這場鑽石爭奪戰的配角。 Rhodes 跟 Barney 決定將兩家公司合併 , 並且雙方各顯神通 , 合縱連橫 , 尋求奧援 , 在市場上搜購股票 , 來取得公司的控制權。 1888 年 , 該公司的股價從 14 英磅飆漲到 49 英磅。在金主的支援下 ,Rhodes 獲得Kimberly Central Mining Company 60%的股權,擊敗 Barney 取得控制權。 1889 年 De Beer Mining Company 付出 5,338,650 英磅 , 正式併購 Kimberly Central Mining Company 成立現在的 De Beers 公司。而反對合併的股東則經由法院判定 , 歸還資本而退還股權。
戰爭塵埃落定後 ,De Beers 控制了當時世界上大部份的鑽石礦產。接下來 ,De Beers 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 --- 倫敦 , 出資成立一家獨立公司 London Diamond Syndicate 負責所有 De Beers 鑽石的配銷與販賣。而在歐本海默家族於 20 世紀初掌控 De Beers 後 , 進一步將 London Diamond Syndicate(LDS) 角色強化成鑽石產業聯盟的龍頭。這家公司組織了 Cartel( 企業聯合 ) 操控鑽石的集散 , 例如將鑽石的切割主要限制在紐約、安特衛普、台拉維夫和孟買四個城市 ; 鑽石的交易也僅在大城市進行 ; 而 LDS 還負責搜購非洲地區以外的主要鑽石礦源 , 在 20 世紀中後葉發現鑽石的地區如俄羅斯 , 澳洲 , 都與 LDS 簽定合約 , 僅能將礦產賣給這家公司。而在非洲 Deer Beers 則與各個生產國合作 , 成立合資公司。這種幾乎滴水不露的商業手法 , 讓 De Beers 曾近乎控制了所有世界的鑽石來源 , 而 De Beers 在鑽石產業上的地位實質上等於獨佔。
註 : London Diamond Syndicate 現在名為 Diamond Trading Company; 而 De Beers 在 1999 年改變策略 , 開始以 De Beers 直接的名義直接銷售鑽石給一般消費者。
De Beers現在的老闆Harry Frederick Oppenheimer
圖片取自http://www.kipno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