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未知的浩瀚感:論崔西.史密斯的詩集《火星上的生活》
2024/12/19 00:24
瀏覽112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崔西.史密斯(Tracy K. Smith1972416日出生於美國麻州法爾茅斯,在加州費爾菲爾德長大。她就讀於哈佛大學期間,加入非裔美國詩歌團體,那是一個以黑人文學中的重要人物為主的閱讀系列活動。

 

史密斯目前共出版五本詩集:《身體的問題》(The Body’s Question2003)榮獲凱夫.卡內姆最佳非裔美國詩人處女作獎;《精靈》(Duende2007)詹姆斯.勞克林獎和埃森斯文學獎得主;《火星上的生活》( Life on Mars 2011)獲得普立茲詩歌獎;《涉水》(Wade in the Water2018)獲頒安尼斯菲爾德-沃爾夫詩歌圖書獎,並入圍T.S.艾略特獎;《如此色彩:新詩選》(Such Color: New and Selected Poems2021 )拿下新英格蘭詩歌圖書獎。另外,她也編選《美國雜誌:當代五十首詩》(American Journal: Fifty Poems for Our Time2018),以及撰寫回憶錄《平凡之光》(Ordinary Light2015)和《釋放俘虜:對美國靈魂的懇求》(To Free the Captives: A Plea for the American Soul2023)。

 

史密斯是20172019年度美國第二十二位桂冠詩人。她獲得的其他獎項和榮譽包括史丹佛大學華萊士.斯特格納獎學金,2004年羅納.賈菲作家獎,2008年精華文學獎和2005年懷廷獎。她是20194月和2018年《每日詩歌》的客座編輯,2021年,史密斯被選為美國詩人學院院長。2024年,她獲得了古根漢獎學金。她是哈佛大學英語以及非洲和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也是創意寫作的臨時主任。她還主持美國公共媒體的每日廣播節目和Podcast《放慢速度》(The Slowdown),該節目由詩歌基金會贊助。

 

史密斯的第三本詩集《 Life on Mars》(火星上的生活)是由她父親的死亡所產生的,是情感能量所驅動的,它標示著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個有趣的轉折時刻。雖然她的詩作具有紮實的學術性,但在這本詩集中,她不僅探索太空科學,進行科幻小說式的詩意冥想,還探索人類對它的理解──包括文學、宗教以及流行文化的知識。

 

在序詩〈太空的天氣〉中,史密斯以短篇幅勾勒人性與廣闊空間的交集方式,用生動的意象和隱喻來傳達宇宙的美麗和危險:

 

上帝是存在的還是純粹的力量?是風

還是什麼命令它?當我們慢活

我們可以擁有所愛的一切,它像一個

瘦長洋娃娃般躺在我們的腿上。當暴風雨來臨

只剩空無,我們去追逐

註定會失去的一切,所以活著──

臉上寫滿恐慌。

 

《火星上的生活》共有四個篇章,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大衛鮑伊的文化影響、暮春早晨的寧靜、父親的去世、種族殺戮的恐怖。史密斯認為大衛.鮑伊向她展示「想像力能夠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自我意識」。在〈有時,你不好奇嗎?〉提出了失落和疏離的問題,也是史密斯向大衛.鮑伊致敬的詩。事實上,《火星上的生活》某部分靈感來自大衛.鮑伊1972年發行的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的歌曲《Starman》,充滿對關係和擁抱未知的渴望。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長達六十四行的詩:

 

〈有時,你不好奇嗎?〉

 

1.

 

天黑之後,星星像冰一樣閃閃發光,它們跨越的距離

隱藏著一些元素。確切地說,不是上帝。更像是

一些窄臀、閃閃發光的鮑伊式明星

或是宇宙王牌盤旋、搖擺、渴望讓我們看見。

如果我們能確定的話,你和我,會做什麼

 

有人在塵埃中瞇著眼睛,

說什麼都沒有失去,一切只靠等待而存在

只是為了被強烈要求回來嗎?那麼,即使是幾個夜晚,

你願意進入你和她最初所愛的另一種生活,

曾經對未來視而不見的幸福嗎?

 

我會穿上外套,回到晚餐持續在爐子上保溫,

爸爸媽媽坐在那裡等待的廚房嗎?

鮑伊永遠不會死。他的夢中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血管裡也不會充滿雜質。而且他永遠不會老,

就像你失去的那個女人,頭髮永遠烏黑亮麗。

 

紅著臉,跑向電子螢幕

它顯示分鐘數和剩餘里程。就像生活一樣

我永遠是個看著窗外夜空的孩子

想著總有一天我會赤手觸摸世界

即使世界燃起熊熊烈火

 

2.

 

他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滑過去,疾行如貓。那是鮑伊

獻給你:流行音樂教主,靦腆如基督。像一場

劇中劇,他已經註冊了兩次商標。時間

 

就像水從窗型冷氣流出來一樣叮噹作響。我們揮汗如雨,

教自己等待。悄然無聲,懶洋洋地,崩潰發生。

但不適用於鮑伊。他歪著頭,露出邪惡的笑容。

 

時間持續轉動,它會結束嗎?還有多少生命

在起飛前,在我們發掘自己

超越自己之前,都散發華麗璀璨,都閃爍金色的光芒?

 

未來不再是過去的樣貌。就連鮑伊也渴望一些

美味而冰涼的東西。噴射機在天空一閃而過

就像遷徙的靈魂。

 

3.

 

鮑伊就在我們之間。就在這裡

在紐約市。戴著棒球帽

穿著昂貴的牛仔褲。躲進

一間熟食店。在回來的路上

朝門衛露齒而笑。

或者黃昏時,天空烏雲密布

他在拉法葉舉手叫計程車。

他不慌不忙。感覺不像

你想像的那樣。

不趾高氣揚或幸災樂禍。愛說笑。

 

這些年來我一直住在這裡

卻從未見過他。就像不知道

一顆來自流星雨的彗星。

但我敢打賭他會燃燒得很明亮,

拖著白熱物質的尾巴

就像我們當中的一些人

追蹤從廁所隔間回來的紙巾一樣。

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

我們是如此渺小,

儘管有些場合並肩而行。

 

當一個像他這樣高大的男人

與你的目光相遇的瞬間

並發送閃耀的想法

閃耀 閃耀 閃耀 閃耀

直達你的腦海。鮑伊,

我想要相信你。想要感受

你的意志就像雨前的風。

一切簡單服從,

沉浸在催眠般的舞蹈中

彷彿某種有力量的事物

注視著它的途徑說:

         前進。

 

看似不經意地詢問,就像暴風雨期間,在同一個城市的入口,有一位陌生人站在身邊,輕輕推你一把。你立刻感覺,自己正在分享一個特別的時刻,不僅僅讀詩,而是融入詩。她的火星隱喻十分到位,揭示不可知的領域:出生、死亡和愛。她排除其他人對死亡問題的看法,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星星既意味著名人,也意味著與宇宙定義的連結。當她將鮑伊與上帝進行比較時,我們也得到了一個誇大的例子:「流行音樂教主,靦腆如基督」。這些都被用來放大宇宙的意象和鮑伊有趣而奇怪的性格。

 

史密斯用文字彈奏小調,最好的表達就在第一部分的第四段:「我永遠是個看著窗外夜空的孩子/想著總有一天我會赤手觸摸世界/即使世界燃起熊熊烈火」。她習於將目光投向星星,以尋求撫慰內心的視角,她認為「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由於她的父親是一位致力於哈伯望遠鏡開發的科學家,教導她許多太空知識,在她哀悼他去世的輓歌中,外太空既隱喻她父親消失的未知區域,又表達希望他的存在不會消失的方式。而「宇宙」一詞,遍布於史密斯的詩中,成為她思想的主軸。比如下面這首詩:

 

〈宇宙:原創電影原聲帶〉

 

第一條軌道仍然搖擺不定,腳踏鈸與響弦鼓,甚至

平流層很快就會釋出幾小節薩克斯風的聲音。

 

合成弦。然後是玻璃紙之類的東西

闖入彷彿被鞋子絆住一樣。起皺並拖曳。白噪音,

 

黑噪音。一定是某種聲音像糖蜜裡的金屬刨花

忽高忽低。到此為止。我們厭倦這些旗幟

 

鑽入像粉筆一樣乾燥的行星,為了我們充滿火焰的錫罐

像牛仔一樣騎進我們試圖馴服一切。聽:

 

我們曾經想像過的黑暗現在可以聽見,嗡嗡作響,

帶有靜電的大理石花紋如同軟骨肉。引擎的合唱聲響起。

 

沉默嘲諷:挑戰。一切消失

彷彿回到某處般隱沒。

 

配樂是一種伴隨電影的藝術媒介,它烘托情感和主題,在單獨體驗時也能傳達強烈的意義。此詩遵循這些原則,從標題就能看出以音樂形式「聽見」人類已知存在的全部聲音和感覺的投射:宇宙。縱觀宇宙的歷史,一種響亮、搖擺的旋律驅使著人類去瞭解它隱藏的祕密和奇蹟。

 

這首詩以大爆炸理論創造宇宙開始,搖擺的音樂和具節奏感的打擊樂從無到有爆發出來,人類只能聆聽並融入其中的一部分。「仍然」、「搖擺」、「響弦鼓」、「薩克斯風」、「平流層」、「釋出」、「很快」、「合成弦」、「玻璃紙」和「絆住」……的原文,是透過一連串的齒音為詩句添加韻律,透過重複疊加,充滿多部和聲。以獨特的語法──簡短的片語、長句、重複的單字──擴展未知的現實和微小的細節,運用日常和易於理解的概念,讓讀者能夠充分感受一切。

 

當現實試圖提醒,我們只是圍繞著宇宙中一個隨機點上的小沙塵,人類是否會再將自己視為宇宙的中心?這就是這首詩背後的終極意義,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思考,所謂整體的真實以及原始的旋律是什麼?

 

在史密斯的詩句中很難不聽到尼采的迴響──「如果你長時間凝視深淵,深淵也會凝視你」──對史密斯來說,深淵似乎是一個可能性的空間,也是一個遺忘的空間:

 

也許最大的錯誤是相信我們是孤獨的,

其他人來了又走,如同轉瞬即逝的光點

一直以來,太空可能交通擁擠,

接縫處爆裂,我們都感覺不到能量

也看不到,衝撞我們的,生,死,決定,

在遼闊宇宙的行星上腳踏實地,

下指令向偉大的星星鞠躬,投石

無論他們的衛星在哪裡。他們生活在

是否是唯一的好奇中,心照不宣的只希望知道

他們──我們──在遙遠的黑色距離中閃爍。

 

此段節錄自〈天啊,繁星點點〉的第三段。〈天啊,繁星點點〉是史密斯對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宇宙問題的父親的致敬之作,這些詩句講述科學和詩歌在理解和闡明宇宙奧秘的方式,努力稀釋悲傷和失落,在時空的深邃和混亂中,詩人和天文學家的共同處境,或許就是透過望遠鏡,瞇著眼睛瞥見浩瀚。

 

史密斯在她的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美國和身分的疑問,尤其是做為一名非裔美國女性,成長在一個關於種族討論受到壓制的家庭中,她的家人不知道如何談論它,因為它的線索太深了、太傷人,很難提起也很難釐清,它的廣袤和問題,就像太空一樣。

 

總而言之,《火星上的生活》是一本美麗、聰明、引人入勝、飽含深情的詩集。它審視人類的侷限性,直面人類的渺小、人類理智的無能以及人類情感的非理性。問題不斷被提出,觀點不斷受到挑戰,但詩人都沒有明確指出解決之道,也許這就是這本詩集的真正魅力:它讓讀者自行思考。正如所有美好的詩歌一樣,《火星上的生活》首先讓我們進入宇宙的壯麗寒冷,然後,讓我們回到自身,循著改變的軌跡而得到安慰。

 

 

(發表於《野薑花詩集季刊》第50期.20249月)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