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故事的開始1993-1994(上篇)
2006/07/25 13:14
瀏覽611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故事的開始1993-1994

-「走進啤酒花園」之2

 

每個故事都會有個開始。我的故事開始於1993

 

19939下旬,我奉派前往慕尼黑,參加「慕尼黑國際啤酒飲料技術大展」(drinktec interbrau muenchen 93’),因而得到認識啤酒世界的機會。

我和張文凱二人帶著將近一百公斤的食品級閥類成品和各式管件,從台北一路帶到慕尼黑的展覽會場,展覽會場前面的廣場正好就是舉辦「慕尼黑啤酒」的現場,我知道後非常高興,因為慕尼黑啤酒節現場肯定會聽到許多巴伐利亞民俗音樂的演奏和演唱,而這是我最期望碰到和親眼目睹的景象。

Box】展覽手冊,展覽會場照片,「慕尼黑啤酒節」的會場大門照片

 

我對巴伐利亞並不陌生,雖然是第一次來,感覺上卻像到老朋友的家拜訪,情況一如19919月下旬的維也納之旅,這個感受得歸功於十多年來持續不斷研究華爾滋Walzer)和蘭德勒Laendler)的成果。蘭德勒是一種3/4拍中速度的雙人舞,出土於巴伐利亞,十九世紀初傳入維也納後,速度逐漸加快,蛻變成維也納的華爾滋,並造就了名垂青史的約瑟夫。蘭納Josef Lanner 1801-1843)和史特勞斯家族The Strauss Family)。受到史特勞斯家族影響和鼓舞,也投入圓舞曲創作的匈牙利籍作曲家,有以創作「風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The Merry Widow)聞名全球的法蘭茲。雷哈爾Franz Lehar 1870-1948),和以「吉普賽公主」(Die CsardasfurstinThe Gypsy Princess)崛起的卡爾曼Emmerich Kalman 1882-1953)等人,後來也都卓然有成,名揚四海。

 

蘭德勒」是典型的德國民俗舞曲,在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的時代稱為「德國舞曲」(Deutsche TanzGerman Dance),這些偉大的音樂家都創作過不少精彩的德國舞曲,足以證明蘭德勒在那個時代受到歡迎的程度。華爾滋則從十九世紀初開始發威,到1840年左右便完全取代了蘭德勒的地位,使得蘭德勒退居民俗音樂民俗舞蹈的角色,祇在民間慶典活動中出現,華爾滋則一路席捲而去,成為風靡全球的舞曲。

Box】「德國舞曲」介紹和唱片展示,「維也納華爾滋」的唱片展示

 

慕尼黑啤酒節一開始是官方的活動,後來逐漸交到啤酒業手中,由民間承辦,但傳統的音樂和舞蹈仍然是慶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因此我斷定啤酒節的表演節目,一定會聽到很多藍德勒華爾滋,雖然我無法在事前便知道他們會演奏什麼曲子,但或許我有機會聽到熟悉的曲子也說不定。繞場一周後,我帶著期盼的心情和張文凱一同進入「宮廷啤酒館」(Hofbraeuhaus)的巨型帳篷,當時「宮廷啤酒館」是我唯一知道的德國啤酒名稱,其他啤酒品牌我都不認識,所以我們祇敢進入「宮廷啤酒館」的帳篷,瞧瞧它的規模和盛況。

Box】「慕尼黑啤酒節」的歷史和紀錄,各家啤酒廠的排列位置圖

 

 宮廷啤酒館」的巨型帳蓬內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烏鴉鴉的一大片,估計有二、三千人,大家七嘴八舌,個個像連環炮,怎麼樣也停不下來似的,聲音之吵雜蓋過帳篷中央位置的民俗樂隊,我根本聽不清楚他們在演奏什麼,或演唱什麼,甚至於連找個位置坐下都有困難。終於有二個人站起來,空出了位置,我們趕緊擠了進去,服務人員眼明手快,立即上前來將二杯一公升的啤酒放在我們的桌上。我剛要坐下來,突然聽到表演台那端傳來十分熟稔的旋律,我將耳朵半蓋,仔細凝聽,天啊,那不就是「蘭德勒」(Bavarian Laendler)嗎?我原先一直期待的「豔遇」,沒想到那麼快就碰上了。但問題是「蘭德勒」跟「宮廷啤酒館」或者跟「啤酒」有什麼關係嗎?參與「慕尼黑啤酒節」的啤酒廠樂隊都會演奏這首曲子嗎?我攔住一個服務人員,問他這首曲子的名稱,他說了,但是我聽不懂。

Box】收錄「宮廷啤酒館」曲子的唱片

 

 由於遊客實在太多,現場實在太吵,我們花了半個鐘頭解決這一餐後起身離開,在踏出「宮廷啤酒館」的大門時,我看到啤酒館的販賣部陳列著幾張唱片,我向服務人員請教剛剛聽到的那首曲子,那個中年的女士拿起其中的一張CD,指著第一首曲子說:「就是這一首。」我當場買下,回到旅館後拿出來看,大吃一驚,我在啤酒館現場聽到的演唱曲,曲名叫「慕尼黑的『宮廷啤酒館』」(In Muenchen steht ein Hofbraeuhaus),又稱為「Haushamer Laendler」。除了這一首,第九個曲子的德文名稱為「Sportpalast Walzer」,正是張慶三老師編的華爾滋名舞「花月良宵」所採用的旋律,這首曲子還有個別稱叫「維也納普拉特遊樂園的生活」(Wiener Praterleben),「普拉特」是維也納市的第二個區,以「普拉特遊樂園」中的大摩天輪著稱,曾經出現在電影「第三個人」(The Third Man)的鏡頭裡。

問題是,它們跟啤酒有什麼關係呢?

BoxWiener Prater的圖說,與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照片

 

  展覽會結束了,我們也回到台灣,由於我的主要工作並不是在啤酒上,我並沒有對啤酒設備和啤酒知識做進一步研究,但出國前我預期的事還是發生了,這個際遇種下了日後研究啤酒世界的主要動機。所以,這根本是個「無心插柳」的結果,我不過剛好碰上,而且我掌握機會,沒有放掉,如此而已。

 

第一篇   結束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