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對美國承諾持懷疑態度
一、缺乏信任的美台關係
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導,許多台灣人將自己視為“亞洲孤兒”,不僅因為不被視為正常國家無法走上國際舞台,還因為缺乏國家安全感。許多台灣人面對被排斥在國際組織外都有失落感,感到沮喪。事實上,影響台灣安全的兩大力量是中國大陸及美國,中國大陸想統一台灣但並非想殖民或奴役台灣,因為兩岸是同文同種。美國卻想利用台灣消耗遏制中國力量,並非真心幫助台灣,民進黨政府渴望美國做出更強有力的安全承諾,但台灣人民對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仍然存在普遍的懷疑。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說法可能會破壞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並危及美國印太戰略佈署。美媒認為台灣對美防務承諾的懷疑集中在三個關鍵因素上:(1)中美之間的軍事力量平衡(2)美國承諾的水平(3)美國作為大國的形象。北京打算培養台灣民眾的看法:台灣是無法防禦的,美國是不可靠的,統一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國希望台灣人對美的看法:美國是可靠信守承諾的、台灣全民皆兵可抵禦中共、中共無法併吞台灣。
二、中美軍事力量差距與平衡
目前解放軍服役的艦艇和潛艇數量超過400艘,規模超過了美國海軍的300多艘,中國海軍在規模上已經是世界第一,目前有航母3艘、075兩棲攻擊艦3艘、071船塢登陸艦8艘、055大驅8艘、052D驅逐艦25艘、052C/B驅逐艦8艘,051系列3艘、052和現代級6艘,驅逐艦共計50艘。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主要的優勢就是航母、兩棲艦、船塢登陸艦、驅逐艦和潛艇,在大型水面艦艇數量上,中國是處於劣勢。中國海軍相比美國真正佔據優勢的是中小型艦艇。中國空軍新戰機數量增長迅猛,中國空軍目前有殲-10C戰機278架,殲-16戰機300架,殲-20五代隱身戰機200架。中美5年內新戰機增長數量對比,中國是美國的2.5倍,而美國空軍近五年新戰機數量增長緩慢。所以中美空軍五年來,新增戰機數量對比已經很明了,800架對316架,中國新戰機增長量完美超越美國。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在開發下一代軍事競爭關鍵技術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大,從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隱形無人機到量子通信,美國的擔憂聲音持續增長。美國空軍負責採購的副助理部長卡梅倫霍爾特少將表示解放軍接收新裝備的速度比美軍快五到六倍。依據歐亞時報報導,中國在五大軍事科技領域正超越美國:
(一)新興技術的軍事應用
2019年國防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國防》強調了新興技術對戰略競爭和軍事能力發展的重要性。白皮書指出,在新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推動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
(二)人工智能在情監偵能力方面的潛力
人工智能具有多種潛在的軍事應用,包括情報、監視、偵察、目標識別和獲取、後勤、防空和導彈防禦、指揮與控制、電子戰和自動駕駛車輛。此外,人工智能還用於首先篩選大量的信號情報,以找到潛在有價值的見解,並用於數據集的融合,然後由人類分析師進行仔細審查。解放軍海軍正在考慮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強其反潛戰能力。
(三)量子技術可以升級中國的潛艇戰
量子技術將量子物理原理轉化為技術應用,在軍事領域包括量子傳感、量子天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雷達。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四)先進製造和材料幫助建造現代戰爭機器
先進製造和材料是中國持續軍事現代化努力的核心,特別是在空軍和海軍力量發展方面。據報導,J-20 中使用了超材料,最有可能改善隱身、通信、干擾和傳感器。中國進一步縮小了國內軍用級加力渦扇發動機生產方面長期存在的能力差距,這是中國技術和製造能力不斷提高的顯著標誌。
(五)高超音速技術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擁有重要的高超音速技術基礎,正在開發各種軍用和民用系統。迄今為止,中國公開了配備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的DF-17中程彈道導彈,以及裝備055型巡洋艦和H-21的YJ-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2022年9月,《亞洲時報》報導了中國研製的導彈-魚雷混合型導彈,該導彈魚雷可以在10,000米處以2.5馬赫的速度巡航,然後過渡到掠海模式20公里,最後轉向超空泡模式最後10公里到目標。中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硼動力固體燃料沖壓噴氣發動機來製造這種武器,它具有多項創新,例如與傳統沖壓噴氣燃料棒相比硼含量增加一倍,以及納米燃料顆粒上的多層塗層以控制其爆炸特性。他們還聲稱無法防禦跨介質攻擊,因為它可以隨意改變航向或緊急下潛至 100 米以避開艦載防禦。中國還一直在開發依靠大氣中的氧氣作為氣溶膠炸藥氧化劑的溫壓武器。與傳統炸藥相比,溫壓武器產生的爆炸威力更大、威力更大,隨後會產生毀滅性的真空效應。鑑於中國在能量學方面的進步,肖恩·卡伯里在《國防雜誌》文章中警告說,美國在與中國的對抗中可能處於劣勢,因為中國的飛機和船隻攜帶的彈藥可以飛得更遠,而這些武器變得更小更輕,但更有衝擊力。中國砲彈及飛機軍艦生產力遠超過美國及歐盟,對於長期傳統戰爭而言,打的是後勤及補給能力。雖然美國製造砲彈的原材料豐富,但採購砲彈外殼加工工具的周期長,導致擴大生產的時間延遲。美國國防工業生產能力需要激增才能應對曠日持久的衝突,這與中國不同,中國對彈藥和高端武器系統的投資速度是美國的五到六倍。
三、美國的形象愈來愈差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堅持不出兵援助烏克蘭,讓台灣人越來越不相信,軍會在解放軍攻台時出兵援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民調顯示,有42.7%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但有47.3%的人認為“不會”。美國拋棄盟友的案例很多,最近從阿富汗的撤軍就是鐵證。美國一直搧風點火要烏克蘭發生戰爭以便從中牟利,烏克蘭只是被美國利用的一顆棋子。對台灣而言,蔡政府的抗中仇中也是依賴美國做後盾,將國家安全孤注一擲託付在美國派兵援台上,由烏克蘭的例子看美國非常靠不住。台灣目前局勢也是處於中美兩大勢力間,但蔡政府一面倒向美國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其實是很不智的。對台灣而言,一直依賴美國會出手相助的信念阻礙了台灣建立自身強大軍事防禦的能力,但實際上,台灣被迫向美國進貢鉅額軍購預算以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國家建設。美國的國際形象愈來愈差,在世界各處搧風點火製造動亂,對於貧窮落後地區的經濟建設及基礎設施毫無貢獻,利用美元霸權升息薅他國羊毛。美國債台高築卻又窮兵黷武,國內種族歧視嚴重、槍擊暴力頻傳、基礎建設落後、治安敗壞,完全失去作為大國的風範,這種國家要獲取別人信任將愈來愈難。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