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劫持台灣高科技擠壓台灣經濟
2023/08/06 20:04
瀏覽700
迴響0
推薦28
引用0

美國劫持台灣高科技擠壓台灣經濟


一、美國不但劫持台灣科技還掏空經濟

   根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政府從奪取台灣高端製造業、脅迫台積電,到鼓吹台灣與大陸“脫鉤”、簽訂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倡議”,牢牢讓台灣民進黨政府靠美治國,喪失軍事及經濟的獨立自主性。一邊掏空台灣地區經濟,讓台灣完全成為美國謀取利益的棋子。台灣最高貿易談判代表與美國副貿易代表莎拉·比安奇舉行了視頻會議,就雙方准備落實“21世紀貿易倡議”下簽署的第一份協議交換了信息。台灣媒體分析人士悲觀地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協議將使台灣未來經濟更加疲軟。鑑於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一旦兩岸關係繼續惡化,台灣地區將更難擺脫目前的困境。

    美國官員和學者一再表示,鑒於台灣在芯片產業上的關鍵地位,美國挖走台積電防止先進芯片技術落入大陸之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然而,不管台灣如何討好美國,都改變不了大陸太大、美國太遠的地緣政經現實,也扭轉不了台灣成為被美國利用的棋子命運。中國經濟和市場之大,已經大到不能倒,倒了就會令全球受累的地步。去年中國大陸的經濟體量已經是台灣的近24倍;中國進口市場達兩萬多億美元,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今年前11個月達到43.8%,創十年來最高。 現在中國經濟的風吹草動,已經能夠影響華爾街。如果台灣自絕於這個很快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市場之外,無異於自尋死路。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芯片市場,而且對外依存度尚高。特朗普政府以行政命令嚴厲封殺華為後,美國公司高通獲得美國政府許可證,繼續向華為出口芯片。而台灣企業卻緊跟美方旨意,對華為斷供,等於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歷史證明,西方對中國封鎖越嚴的領域,中國以舉國之力突破發展得越快。等到中國大陸芯片對外依存度減少之時,就是跟在美國屁股背後跑的台灣企業痛苦之日。中國大陸以其特有的市場廣度和深度,以及世界第一的製造能力和消費能力,其經濟具有外界想象不到的韌性,大到倒不了。美國發動貿易戰後,中國經濟非但沒有被擊倒,反而在全球經濟一片哀鴻中一枝獨秀。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非但沒有縮小,反倒在加劇擴大。儘管民進黨政府在經濟領域竭力推行“去中化”,台灣對大陸出口依然持續增加,對大陸市場依賴性持續擴大。中國大陸整體實力比台灣大太多,面對近在咫尺的巨人,兩岸關係非常重要。中國大陸若對台發動經濟制裁就足以對台灣構成致命打擊。美國太遠,美國遠水救不了近火。台灣產業捨近求遠違反經濟規律。更何況,因為體制、文化的不同,台灣企業遠赴美國投資,往往不如去大陸那麼如魚得水。遠水解不了近渴,富士康在美投資進展不利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事例。

二、美國掏空台積電

    半導體產業日益成為美國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戰略競爭的關鍵戰場,美國試圖通過建立去中國化的半導體產業鏈並採取出口管制來抑制中國的科技發展。先進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隨即成為美國關注重點。在美國的壓力下,台積電和其他台灣芯片製造商被迫同意在美國設廠。由於美國熟練勞動力短缺以及製造成本高昂,亞利桑那州新工廠宣布量產將推遲至2025年且注定虧損。據傳已有 500 多名台灣工程師及其家屬移居美國。除了技術人員的搬遷外,台積電的服務供應密鑰、客戶等核心業務數據也極有可能被移交給美國商務部。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半導體產業對台灣整體GDP的貢獻率為13%。然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包括採購設備、原材料和資金。根據台積電最新財報,2022年,台積電最大營收來源是美國市場,佔其總銷售額4706億美元的65.96%,以美國為首的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台灣芯片製造商70%的股份。事實上,大部分利潤都被美國投資者攫取。專家表示,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威脅對芯片設計軟件和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迫使台積電在美國和台灣地區同步推出最新的製造工藝,這意味著台積電的技術、人才和投資將流向美國和台灣地區。美國,逐步掏空台灣本土半導體產業。美國通過掏空台積電,最終目的是發展自己的國內產能和供應鏈,最終減少對台灣芯片製造的依賴。二是把台灣半導體產業打造成地緣政治工具,削弱海峽兩岸高科技產業的聯繫。台積電3000多名精英工程師將被美國搶走,工廠設備及大批精密儀器被空運到美國工廠。為什麼台積電會突如不辭千里去美國呢?,美國真實目的就是不斷地集中世界優質人才和資源,為自己所用。而這次大面積的搬遷,很明顯就是要把台灣的半導體業務全面送往美國發展,繼續鞏固美方在高新科技上面的技術壁壘。同時也是為未來放棄台灣做準備,屬於跑路前先搜刮一點金銀財寶的典型強盜做法。

    美國不只是想搬空台積電,更大的野心是要搬空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台積電一家的員工為6.5萬人,全產業的員工為20萬人。一旦台積電搬走,則意味著包括聯發科、創意點子等因台積電聚集效應而存在的公司都將被釜底抽薪。因為半導體產業屬於全產業鏈合作的發展方式,台積電是一個上游的製造廠商,那麼下游的這些企業跟台積電的關係密切,都需要依靠台積電的製造能力,才能讓自家的產品投入消費市場。美國想搬走聯發科及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由此可見,美國想要的不僅僅是台積電,而是全球芯片產業回流美國。這次台積電大遷徙給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留下了後患。台積電的市場估值占到了台灣股市的30%,如果把產業鏈上所有企業都算進去,估值達到50%。搬空台積電僅僅只是開始,當作為經濟支柱的半導體企業紛紛離開台灣,無疑會失去大量就業機會,經濟將遭受重創,民眾收入將大幅下降,島內消費將斷崖式降低,將會給台灣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台積電的優勢在於低成本,芯片交易遵照國際價格,因而能夠賺到高於同行的利潤。掙到更多的錢,就能夠投入更高資金用於製程研發。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根是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的根是利潤。對於搬到美國這件事,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表示,在美生產的成本要提高55%。2021年,台積電的淨利潤是37%。如果成本提升55%,台積電立馬會從一家很賺錢的公司變成一家虧錢的企業,失去利潤支撐後的研發投入將出現後勁不足。在激烈競爭的芯片行業,台積電的暫時領先保持不了多久。其實早在幾個月之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就給美國潑過冷水,聲稱在美建廠增加芯片製造產能,是昂貴且浪費的徒勞無功之舉。可為什麼到最後卻是台積電第一個為自己否定的事情衝鋒在前?這都要歸功於“政治操作”。

三、21世紀貿易倡議使台灣失去經濟自主權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困境視為台灣失去經濟自主權的縮影,台灣與美國簽署的《21世紀貿易倡議》並未涉及台灣地區最關心的關稅減免,而是涵蓋了海關和貿易便利化、國內服務業監管、反腐敗、中小企業等符合美國利益的內容。簽署“美國優先”倡議勢必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在無交換條件下,台灣傻傻同意進口萊豬。美國試圖將台灣地區納入美國主導的經濟技術標準體系,全面控制台灣經濟產業,讓台灣無條件依賴美國。如果“貿易倡議”真的實施,台灣的經濟活動將失去自主權,使台灣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近年來,美國及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大力宣揚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炒作“今天的烏克蘭,明天的台灣”,不僅引發台灣民眾焦慮,也迫使台灣當局購買更多美國武器用於“備戰”,排擠社會福利和地方建設支出。美國鼓吹台海戰爭無法改變兩岸軍力的巨大差距,反而嚴重損害台灣對外資的吸引力。台灣已意識到被美國推入戰場的高度危險,一旦美國完成台積電先進製程的搬遷,台島更有可能成為遏制中國大陸的真正軍事前沿。台灣出口在第一季陷入衰退,對大陸出口大幅下降是下降的主要原因,這說明了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約佔GDP的40%。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2年,兩岸貿易額3196.78億美元,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產品和服務2380.9億美元。中國大陸對台灣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市場,如果沒有大陸,台灣經濟就很難繼續保持良好發展。美國將台灣視為地緣戰略棋子,在華盛頓榨乾所有可能的經濟價值後,將迅速採取放棄台灣的行動。

   台灣對21世紀貿易倡議的期待換來的是美國的文字玩弄。仔細觀察 “貿易倡議”具體內容不難發現問題,談判沒有涉及最核心也是最具有實質性的關稅減免與市場准入問題。也就是說,與“印太經濟框架”如出一轍,美國沒打算或者暫時沒有打算給予實質讓利。這當然引發島內工商界的不滿,被批為“沒有牛肉只有愚弄”。其實,談判完全由美方主導及其不平等,又具有強烈的“反中”色彩。由於“貿易倡議”與美方推出的IPEF具有很大相似性都是無實利的空殼子,我們可“管中窺豹”觀察美國在經濟實力相對下降、戰略焦慮感大幅上升的當下,想的只是攫取美國自身的利益。談判完全不提減免關稅和協商市場准入促成彼此經濟貿易往來和投資更緊密。當下美國認為原有經貿規則使自身利益受損嚴重,尤其是美勞工、環境、反腐敗等標準嚴苛,與“非市場經濟”經濟體競爭時遭遇嚴重不公,需要在美式民主價值理念基礎上構建新的有利美國的貿易規則和標準。   美方意圖將台灣徹底拉入美國主導的貿易體系,促成兩岸經濟“脫鉤”,完全不顧兩岸貿易產生的台灣上千億美元的順差。如果台灣完全遵照“貿易倡議”制定的新貿易規則和標準,台灣將成為美國經濟的殖民地。專家指出,如台電等公營企業,長期為民眾提供廉價電力等重要民生物資產品,如果按照“貿易倡議”要求私營化,只會讓外資得利,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卻要台民眾來承受。事實上,6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不降反升;蔡政府開放“萊豬”討美歡心卻沒有獲得美任何實質回報。若台灣聽從美國要求追求兩岸經濟脫鉤,損失的上千億美元順差找誰要?“21世紀貿易倡議”事實是不切實際。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