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對核電支持創紀錄與台灣總統提名人核能惺惺作態
2023/06/05 17:08
瀏覽248
迴響0
推薦23
引用0

美國對核電支持創紀錄與台灣總統提名人核能惺惺作態

 


一、美國對核支持創紀錄

 

    依據世界核新聞報導,Bisconti Research Inc最新調查顯示,美國公眾對核能的支持連續第三年保持在歷史最高水平。結果顯示,四分之三的公眾支持核能,70%的人支持建設更多的核電站。4 月28 日至5 月5 日期間進行的全國核能公眾輿論調查包括1000 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美國成年人,誤差幅度為正負三個百分點,由Bisconti 與Quest Mindshare Online Panel 共同進行。自1983 年以來,共進行了87 次全國性調查。民意調查發現,76%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強烈或有點贊成使用核能作為美國提供電力的方式之一,而24% 的受訪者表示反對。Bisconti 指出,這些數字自2021 年以來在統計上沒有變化。在過去的十年中,贊成率在60%的範圍內趨於平穩。Bisconti 說:“有利的原因主要是對這種能源的需求,因為它價格合理、可靠且高效,而且與清潔空氣和氣候變化相關的環境效益有關,由於俄烏衝突而重新出現在政策討論中的能源獨立和能源安全主題尚未被列為對核能發表意見的主要原因。在關於核能意見原因的開放式問題中,甚至很少有人提到核廢料。”調查顯示,人們對核能的了解越多,他們就越喜歡它。到2023 年,在表示對核能非常了解的人中,有74% 的人強烈支持,而只有4% 的人強烈反對。

 

      大多數美國人對核能及其作用持贊成態度,86% 的受訪者表示,核能在未來幾年滿足國家電力需求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而89% 的受訪者同意應續簽繼續符合聯邦安全標準的核電站的許可證。87%的人同意美國現在就應該做好準備,以便先進設計的核電站能夠提供電力,71%的人同意美國在未來肯定應該建造更多的核電站。Bisconti 表示:“在對能源和環境的擔憂背景下,對核能的支持仍然很高。核能的好處正在公眾討論中被提及,並且這些信息正在被聽到。”目前的調查再次表明,對核能的了解程度與強烈的好感度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相關性。此外,它還顯示了信息對於加強公眾支持的價值。大多數美國人對核能的了解程度並不高,所以信息有很大的不同。

 

二、三位反核的總統候選人改口不反對核能

 

       政治人物為選票甚麼理念皆可拋,追查三黨候選人在能源議題上以往的言行可確認三位都是反核人士,因為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台灣缺電危機日益浮上檯面,能源政策已成總統大遠避討論議題,反核顯然無法解決台灣缺電危機,缺電將喪失大量選票,因此候選人紛紛改口,但仔細聽其言,它們並非真正支持核電且對核能仍有錯誤看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蔡英文的接班人,若賴清德頭腦清楚知道非核家園不可行,就該及早規勸蔡修改能源政策,現在突然拋出「停機的核電機組維持緊急使用效能,以備不時之需」的談話,顯然只是選舉的政治警覺性為抓選票。在蔡政府「非核家園」的鮮明旗幟下,賴清德提出不具體的核電機組維持緊急使用說法,在法規及技術上皆不明確,首先應討論核二、三場是否須延役,核電廠不是說啟動就能啟動,賴清德不懂核能未明確說明核電政策,只是模糊打擦邊球。光電和風電均無法達標下,政府的「台灣不會缺電」說法已難取信於人。不產天然氣的台灣卻將天燃氣發電占比調高至5成,放眼世界已成笑話。一旦台海爆發戰爭,解放軍封鎖台灣立即斷氣斷電。

       查閱柯文哲對於台灣使用核電的歷年發言,可以看出,他從一開始堅定反核,不支持核四續建,核一二三全部提前除役,到現在的支持核二核三延役,並且認為非核家園是被民進黨「搞成政治題目」,是沒有中心思想的投機政客。柯文哲對核電並無正確認知,對國家重大經濟建設亦不上心,對岸兩年蓋一條高速鐵路,台北市的大巨蛋虛耗多少年?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表態:「核能是我的選項」,但其反核的堅決不輸民進黨。侯友宜以水保藉口不准核一乾貯設施使用,一拖10年讓台電及國庫損失慘重,口口聲聲重視安全卻不知燃料池放滿用過核燃料風險更大。在此之前,藍營智庫為他撰寫能源政策白皮書,核二、三廠應延役,但侯對核二廠還略顯顧慮,僅強調核三廠尚未除役,是有延役的空間。其實台灣北部嚴重缺電,核二延亦比核三延役還重要,核四廠當初興建的目的也是為解決北台灣四十年的用電。三黨侯選人提前在核能議題上較勁,顯見能源安全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核能更是扮演減碳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但仔細檢視三位候選人對核能的發言及態度並不實在只是敷衍選民,並未提出長治久安的能源政策。

三、中國的核電發展視野遼闊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稱中國核電安全運行業績持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核電機組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4台保持全球第一,商轉核電機組54台,總裝機容量5682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輯將成第二。 中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具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機組陸續投運,標誌著中國實現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全面跨越。同時,高溫氣冷堆、小型堆、釷基融鹽堆及聚變堆等一批代表著當今先進水平的核能工程也取得重大進展。海上小堆技術研發不斷深化,供熱堆型號設計和示範工程積極推進。中國示範快堆1、2號機組預計“十四五”期間建成投產。聚變堆研發積極推進,中國環流器2號M裝置實現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為我國開展堆芯級等離子體實驗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主體工程建設也在順利推進。藍皮書顯示,中國核電關鍵裝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穩步提高,核能裝備製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核電在西方衰落在東方增長,根據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的數據,到 2035 年,歐盟和美國的核能發電份額預計將從 20% 降至 15%。  相反地,中國計劃到2035年將核電站比翻倍達到近 10%。因此,核電發展西方不亮東方亮,儘管核電是可靠的零碳能源,但核電項目在西方面臨著巨大阻力,除了對安全和核廢料管理的社會關注外,大型核電站建設成本高及工期長也是原因。核電將在中國碳中和計劃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沿海省份。 到 2035 年,中國的核電容量預計將達到 105 吉瓦超過美國。中國的核電計劃有四個政策目標(1)加強能源供應安全(2)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促進先進工業技術發展(4)促進核電技術裝備出口。中國計劃在未來 15 年內至少建造 150 座新反應堆,比世界其他國家過去 35 年建造的還要多,這項工程將耗資高達 4400 億美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誓言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獲得國家支持的中廣核集團董事長闡明了長期目標:到 2035 年裝機容量達到 200 GW,足以為北京這樣大小的十幾個城市提供電力。中國表示,核電計劃每年可減少約 15 億噸碳排放,超過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排放量的總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