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扮演大國角色影響世界
一、中國擴大對外影響力
今日俄羅斯網站刊文稱,國際領域正形成兩個集團,一個由美國及其盟友領導,另一個由北京和莫斯科領導。中國加大了外交活動,其動機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和影響力已經增長到無法再抑制的程度,中國人的自信心已充分顯示在各領域的成就上。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對世界格局能發生什麼影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恨當中國採用共產主義學說及無神論,西方國家不會衷心地接納中國及傳統中華文化。但事實證明中國站上世界舞台已無法避免,原因很簡單:中國在各方面都在凝聚力量增加影響力,無論西方國家喜不喜歡,中國力量都在成長且成為美國的潛在最大競爭對手。這導致美國對北京的仇視心態,美式霸道文化與中國的王道文化截然不同,即使中國在2010年代末到2020年代初期間試圖委曲求全低姿態對待西方國家,試圖減緩美國日益增長的壓力,但這與美國的稱霸意圖相悖,中國的努力求和完全是徒勞無功。平心而論,中國的自信心正隨國力變強而增長,一個受中國影響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中國不懼怕美國霸權,正在世界政治中發揮作用及影響力,最明顯的例證就是中國提出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勸談促和12項中國立場。世界舞台上的力量重組正在順其自然,中國和俄羅斯站在一邊,而美國及其盟友站在另一邊,席近平在他執政的十年裡改變了國內和外交政策。一方面,他比他的前任更強調古典中國觀,另一方面,他推崇與社會主義相關的口號和思想。前者暗示著一種自給自足的和諧,而後者則傾向於外向和內向。這種共生關係很可能決定中國在未來五年或十年內的定位,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將越來越考驗中國領導者的治國能力。
中國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表示,中美合則兩利,國不和傷害的不僅是中美兩國,也是全世界。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3月7日在梅地亞中心舉行外交部長記者會,整個會議中心議題都是繞者美國霸權打壓中國及抑制中國發展,外交部長秦剛美方聲稱要“競贏”中國但不尋求衝突,但實際上,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美國根本沒有容得下別國發展的雅量。中國不能對美再存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幻想,王志民指出中美關係現在到達了歷史最低點,美國全方位地打壓中國,從特朗普開始的“貿易戰”,到後來的“科技戰”,包括政治等等,都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一方面是抹黑中國,另一方面打壓中國,美國希望從政治上打壓中國的形象,經濟上希望中國永遠做它的‘小弟’,在原材料市場上希望中國能保持落後美國20年的樣子,但中國總是要發展的。王志民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連續13年製造業排行世界第一,在高端製造業方面雖和美國甚至和歐洲有差距,但是在中端、甚至中高端的領域,中國是最好的且產業門類是最全的,可以製造幾乎各個領域的產品,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經濟及軍事力量已證實中國式一個大國極強國,美國沒有資格在霸凌中國。
二、中國外長秦剛記者會透露出的訊息
3月7日上午,中國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外交部長記者會,在此次記者會上,中美關係仍是中外媒體共同的聚焦點,即使在烏克蘭危機、中歐關係、全球治理等其他話題的問答中,也仍然夾雜著中美關係的因素,秦剛在記者會中傳遞出清晰的信號,即中國不會與美國爭奪霸權,但美國也不能一直打壓霸凌中國,中國不可能對華盛頓的打壓“打不還手”,“美國自己的病,不能讓其他國家吃藥”。美國華爾街日報以「中國新任外長秦剛稱中美關係有脫軌風險」為標題,稱秦剛在首次“兩會”記者會上直接警告美國對華戰略可能使兩國陷入衝突對抗,並表示將對美國持續打壓中國作出強烈回應。秦剛說美方稱希望為兩國關係加裝護欄根本毫無誠意,並警告美國不要搞“新麥卡錫主義”。秦剛稱:“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誰來承擔其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競爭,就是以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類前途命運為賭注的豪賭。”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就中美關係處理得不好會有衝突風險對美國提出警告,不過中國官員以往談到衝突風險時往往較為隱晦。華爾街日報也稱習近平罕見地直接批評美國,把中國最近面臨的一些挑戰歸因於美方帶領盟友打壓中國。習近平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向美國抗議打壓霸凌中國不再忍讓
外交部長秦剛在2小時會議中18次點名美國,14個問題中至少9個點名或不點名批美國敲打批評華盛頓在對華政策和其他全球性事務上的所作所為,說明中美關係惡化是當前中國外交面臨的最大問題。秦剛稱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辦不到。秦剛直言,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導緻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中國,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
(二)反對美國拱火俄烏戰爭及干涉他國內政
在烏克蘭問題上,秦剛表示中國在充滿誠意地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不利用烏克蘭危機謀取私利,不火上澆油,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的負責任大國擔當。在回答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的問題時,秦剛表示中國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東國家內政美國自己的病,不能讓其他國家吃藥。
(三)美國不應繼續通過妖魔化中國
美國不應繼續通過妖魔化中國為挑起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信息戰等找藉口。
(四)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中國成功的發展證明各國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服務少數國家、少數人,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精神空虛失德失信,都不是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五)一帶一路讓世界共榮
今年是“一帶一路”提出十週年,這一倡議也成為2023年全球合作與發展的“關鍵詞”。在記者會上,“一帶一路”被多次提及。秦剛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發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優質公共產品,優在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因為優質實用,所以廣受歡迎,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過3/4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全球社會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抱有廣泛期待。未來五年,“一帶一路”將成為全球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平台。
三、中國已在多個領域贏過美國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強盛,美國崇尚霸道、顛覆他國、挑起戰爭、種族歧視、不講道義及只顧私利已喪失領導世界的氣度,尤其是高喊美國優先,給人一種氣度狹小、不顧正義的自私自利形象。相對地,中國在歷經滿清腐敗、列強欺凌後,這幾十年突飛猛進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軍事強國,尤其是中國以王道精神幫助亞非弱小國家建設,一代一路的倡議更重新創造絲路沿線國家的活力,對世界有很大的貢獻。中國正走向興盛而美國則開始衰敗,這可由許多領域看出。
(一)經濟方面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2023年中國仍將是世界主要國家中增長最強勁的國家,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30%左右。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突出表現,將有助於改善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二)知識研發專利比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也顯示,2021年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5.5%。中國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同時,在有效專利數量上,中國以360萬件超過美國的330萬件,居世界第一。根據亞洲時報報導,美國和中國正在爭奪科技霸權,這將決定21世紀世界的方向。根據澳大利亞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目前在44項關鍵技術中的37項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包括高超音速導彈、人工智能、無人機和電池。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稱,就高影響力研究而言,中國在國防和太空相關領域全球排名第一。
(三)製造業能力
根據俄羅斯Autostat汽車市場分析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新車銷量位居全球第一。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企業在2021年承接了965艘2,280萬CGT,以近5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1月全球新船訂單,中國大陸企業承接112萬修正總噸,以57%的占比居首。
(四)軍事及科技的進步
據CNN電視台援引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的聲明報導,美國跟不上中國的軍艦建造速度。美國國會研究處報告指出,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上,不太可能在2023年前部署可操作的高超音速武器,但中國已研發出能攜帶核彈、可裝上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7飛彈。此外,報告稱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已是全球領先國家。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分析師戴維斯說:「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遠遠落後美國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在某些領域已超越美國,像是高超音速、AI與量子技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強國,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京對高科技創新方面的持續投資,無論是在人工智能還是空間技術領域,中國正在迅速成為高科技發展的主導力量。中國在太空科技上的成就尤其明顯,除嫦娥五號月球取樣成功,天問一號也登陸火星,並完成中國太空站建設等。清楚展現中國在航天技術已迅速趕上美國。中國的關鍵戰略目標是阻止美國對印太地區的軍事干預,中國遙感衛星跟踪和瞄準美國軍隊的能力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反介入與區域封鎖戰略至關重要。谷歌前CEO稱矽谷可能會輸給中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