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化學反應都有固定的平衡常數。平衡,是一個化學系統中的所有物質追求的最穩定狀態。
化學原理啟迪172
研析心得:
1. 每個化學反應都有固定的平衡常數。平衡,是一個化學系統中的所有物質追求的最穩定狀態。
2. 碳酸,在溶液中可連續游離二次,分二個步驟吐出質子,因此稱為雙質子酸,這是它的固定性質。
3. 但是「碳酸」每一次游離到底會吐出多少質子H+、碳酸氫根HCO3-、碳酸根離子CO32-?比例如何?這要看碳酸分子系統與外在環境(溶液中的物質)的關係,也就是要看各種化學反應彼此的競爭結果。
4. 「碳酸」的第一次游離方程式是:
H2CO3(aq) ←→H+(aq) + HCO3-(aq)
5. 第一種解釋角度 碰撞理論:(1).如果溶液的酸性強,代表溶液的「質子」很多、濃度高,那麼「碳酸氫根離子HCO3-」的就有很多機會跟「質子」碰撞結合,逆反應成「碳酸H
6. (2).如果溶液的酸性弱,代表溶液的「質子」很少、濃度低,「碳酸H2CO3」(實際上是CO2是和H2O)就容易在碰撞下解離,「碳酸氫根離子HCO3-」的濃度就會比較高。
7. 第二種解釋的角度,從以下的反應方程式可看出,有二種酸「H2O」和「H+」同時競爭鹼「HCO3-」:
CO2(aq) + H2O(l)←→H+(aq) + HCO3-(aq)
鹼 酸 共軛酸 共軛鹼
8. 如果「H+」濃度比較高、總體碰撞能量較「H2O」強,「H+」就會競爭到鹼「HCO3-」,減少鹼「HCO3-」的濃度。
9. 如果「H+」濃度比較低、總碰撞能量較「H2O」弱,「H+」就比較無法競爭到「HCO3-」,只能放任大量的「HCO3-」存在於溶液中。
10. 第三種解釋角度,依據勒沙特列原理,一個平衡系統,如果增加一個改變的因素,反應就會朝向抵銷這個改變力量的方向移動。
11. 一個「CO2」溶解於「水」的反應,H+濃度比較高的情形,可看成是平衡系統增加H+,為了抵銷這股力量,反應將朝左側移動,減少「HCO3-」的濃度;
12. 相反地,H+濃度比較低的情形,可看成是移走H+,為了抵銷這股力量,反應將朝右移動,增加「HCO3-」的濃度。
13. 第四種解釋角度,「周遭」與「系統」的拉扯力量。
14. 一個「碳酸」解離反應系統的整體力量,就是平衡常數Ka1。Ka1是依據質量反應定律,把「產物濃度乘積」÷「反應物濃度」的結果。
15. 濃度愈高的物質,碰撞力量愈大,濃度愈低的物質,碰撞力量愈小,因此平衡常數Ka1是利用濃度間接地反映,一個化學系統的正、逆反應的整體力量,在這裡就是「碳酸」系統對外游離的力量。
16. 當我們用各種溶液的酸鹼值來影響「碳酸」的解離度時,就是把「質子H+」當成操控「碳酸分子系統」的工具,因此,「H+質子」應該視為分子系統外的周遭物質,質子的濃度[H+]是「周遭」推擠分子系統的力量。。
17. [H+]/Ka1 翻譯成白話文是「周遭質子的力量」:「系統內碳酸分子的力量」。
18. 在一個單純無雜質的系統中,「質子」的唯一來源是「水」與「二氧化碳CO2」,所以「周遭質子的力量」來源是「水」與「二氧化碳CO2」,用[H
19. 「系統內碳酸分子的力量」大小,可從它到底能解離出多少「碳酸氫根離子HCO3-」來看,所以「系統內碳酸分子的力量」可用[HCO3-]代表。
20. 因此 [H
21. 如果質子的濃度高,代表周遭推擠分子系統的力量比較大,分子系統外推的解離力量比較小,因此解離出HCO3-的數量較少,HCO3-的濃度較低。
22. 如果質子濃度低,代表周遭推擠分子系統的力量比較小,分子系統外推的解離力量比較大,因此解離出HCO3-的數量較多,HCO3-的濃度較高。
23. [H2CO3] /[HCO3-]=[H+]/Ka1代表的意思是,「反應物H2CO3」與它游離出來的「HCO3-」的濃度比例,深深受到周遭溶液酸性[H+]的影響。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