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秋節,我想媽媽了 / 鄧訓晶
2025/10/04 23:30
瀏覽41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馥郁的花香從窗外飄進來。哦,桂花香了,中秋到了。媽媽,親愛的媽媽,過中秋節了,您在那邊還打糍粑還賞月嗎?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我們想媽媽了。

 

此刻,我想起了那些有媽媽的中秋節。小時候的中秋,那時生活困難,哪有糯米打糍粑。但當時大姨在鄉下,每次到我們家,都會帶點農產品來,媽媽如獲至寶。凡是有糯米,媽媽就放好,等到中秋打糍粑給我們吃。

 

那時農村也很困難,大姨的糯米也很少,一兩斤就多得很了。記得有一年中秋節,媽媽存的糯米只有一斤多點,雖少媽媽還是決定打糍粑。一早媽媽就把糯米蒸上,一晚上惦記着打糍粑的我們也早早起床,圍在灶台前。父親在洗那個厚實的土陶缸缽,還有兩根用來打糍粑的蘆竹桿。熱氣騰騰的糯米蒸好了,倒在缸缽里,因為太少,父親一個人幾下就打好了,蘆竹桿上幾乎沒有粘到糍粑,但弟弟還是啃得有滋有味。

 

媽媽把少的可憐的糍粑分給我們一人一份。姐姐問爸爸媽媽怎麼不吃,媽媽說她和父親的胃都不好不能吃。我們以為是真的,把自己的糍粑幾口就吃了,還砸巴着嘴,回味無窮。小弟小妹說,還想吃。媽媽眼裡泛起淚光,說明年一定多打些,讓我們吃過夠。

 

後來,生活好了,每年一到中秋節,媽媽就張羅着打糍粑。那時媽媽一般要打10斤糯米的糍粑,踐行諾言要讓我們吃個夠。大家爭着打,打完了,蘆竹桿照例給弟弟啃。大家都吃夠了,就把剩下的做成糍粑糰子,然後放油鍋里煎着吃。那時我才發現媽媽特別愛吃糍粑,當年的謊言蘊藏着多少母愛!後來,我們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媽媽說一聲想吃糍粑了,我們立刻就打,給媽媽解饞。

 

小時候媽媽還帶我們賞月,儀式感滿滿的。中秋晚上,沒有月餅,媽媽會把大姨送的胡豆,用細沙炒一盤。然後到上兩杯水,權當酒。當圓圓的月亮升起來后,媽媽帶着我們拜月亮,一邊拜一邊教我們童謠:“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擺果餅,燒線香,大家一起拜月亮。”拜了月亮,我們就可以吃胡豆了。媽媽就跟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隨着媽媽的指點,我們果然看見了懷抱玉兔的嫦娥,一起拍手朝天喊:“小白兔,白又白,快從月宮下凡來……”。

 

小妹問媽媽月亮怎麼一會兒是圓的,一會兒是彎的。媽媽說:“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十一二,半邊瓜;十五月盤,高高掛。”

 

媽媽還教我們認識北斗星,我喜歡天文,媽媽是我的啟蒙老師。

 

去年是96歲的媽媽過的最後一個中秋節,那時媽媽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所以我們几子妹都回家陪媽媽過中秋。我們照例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媽媽突發奇想要考考我們哪個還記得小時候的童謠,我流利地背到:“中秋月亮掛夜天,我追月亮田野邊。想問月亮哪裡去,月亮沖我眨眨眼。”小妹接着背:“月亮躲在雲裡邊,我在月下盪鞦韆。月亮出來笑一笑,鞦韆盪到白雲邊。”媽媽把最大的月餅獎勵了我們,哄得媽媽開心,我們都哈哈大笑。

 

可是,今年的中秋節,卻沒有了媽媽。那些有媽媽的中秋節,歷歷在目,終生難忘。媽媽,您說過,要陪我們年年過中秋,年年打糍粑,年年賞月。可一向講信用的您,怎麼食言了?今年沒有了媽媽的中秋節,讓我們情何以堪?嗚呼,媽媽,中秋節,我們想您了,想的我們痛徹心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下一則: 一盒月餅的溫馨 / 陳青延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