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母親的俗語 / 蔡永平
2025/09/22 22:54
瀏覽107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黑麻麻的字,我不認得你來,你不認得我。”母親笑眯眯地說。母親沒進過一天校門,是個“睜眼瞎”。母親講不出大道理,說不出警句名言,但母親心中有許多俗語,母親用這些俗語教育我,警示我,啟迪我。

  天下雨了,我和母親坐在屋檐下切豬食,屋檐水像珠子般“滴滴答答”滴下來,隔壁又傳來劉二嬸尖利的罵聲和老人低沉的“嗚嗚”聲。母親長嘆一聲:“屋檐水滴舊窩窩裡,劉奶奶不孝敬公婆,這報應到她身上了。輩輩雞兒輩輩鳴,自己有孝心,兒女才會有孝心呢。”母親命運多舛,5歲時喪父,隨母到後父家。“雲里的日頭,後父的心”,後父對母親很苛刻,母親受了許多磨難,但母親似乎忘記了那些磨難,她總念記後父的養育之恩,憐憫年老多病孤身的後父。隔一段時間,母親跑幾十里山路去看後父,給後父送錢送衣服送吃的,母親的孝心在山村中傳為佳話。母親教我做有孝心的人。

  家裡養100多隻羊,種10多畝地,母親每天像陀螺一樣忙碌,有幹不完的活。我看着門前高高的糞堆,這要拉多少趟架子車才能運到地呀;我看着成片黃燦燦的麥田,這要掄多少次鐮刀才能收割呀;我看着滿圈“咩咩”叫喚的羊兒,這要捏多少回剪刀才能剪完羊兒身上的毛呀……我怕如山一樣連綿沉重的活。母親擦拭臉上的汗水說:“人怕幹活,活怕人幹,只要去幹,哪有幹不完的活?用不完的力氣,使不完的勁,人的力氣越用越多呢。”我跟着母親幹活,那如山一樣的活一點點被我們消滅,我感受到了完成一件不容易事的愉悅自豪。母親教我做勤快的人。

  貧瘠的大山裡沒有多少收入,家境困窘,我上學的費用,更是壓在母親身上的山了。每年的2月、8月開學,母親涎着臉賠着笑,一次次走進鄰居的門、村裡人的門、親戚的門,說著央求的話借錢。有刻薄的人說尖酸的話,母親受了許多白眼委屈,但母親卻從不曾告訴我。母親把一沓零碎的鈔票交給我,叮囑我:“樹怕空了心,人怕沒良心,要記住這些人的好。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將來有出息了要報答呢。”我知曉了上學的艱難,讀書更勤奮刻苦。母親教我做知恩的人。

  我成績好,參加省上的物理競賽獲了獎。回到村子裡,我通紅臉,噴着唾沫星揮動手臂向夥伴們吹噓我的厲害。母親拉我回家,她拿出一個酒瓶,灌上一半水,晃動酒瓶發出“咣當”聲響;母親繼續灌水,瓶子滿了,晃動瓶子沒發出聲音。母親看着我說:“半瓶子咣當,滿瓶子不響,要做個實在穩當的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本領大的人多呢。”我抱着瓶子,低下了頭。母親教我做謙虛的人。

  母親有許多俗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母親教我做實幹的人;“掙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水推沙”,母親教我做節儉的人;“要打當面鼓,不敲背後鑼”,母親教我做忠心的人;“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母親教我做善良的人;“人比人活不成,馬比騾子馱不動”,母親教我做平淡的人……

  母親的俗語,滋養我成長,教會了生活,教會了處世,教會了做人。我銘記母親的俗語,並努力踐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剪秋一半是秋分 / 鄧訓晶
下一則: 守不住一段離別 / 周天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