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期,菲律賓政治強人馬可斯下臺。在馬拉干鄢官,其第一夫人有鐵蝴蝶之稱的伊美黛,被發現擁有三千雙的鞋子,一時成為朝野茶餘飯後的談資。站在女人的角度,堂堂第一夫人,又是整個大岷區的總督,每天必須接見或接觸多少,國內外政要及聞人,十數年間擁有三千雙的鞋子,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當年菲國經濟每況愈下,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居民比比皆是。在此情況下,擁有數千雙的鞋子,則是一種奢侈和浪費的像徵。
* * *
有人說,女人的衣櫥永遠都欠缺一件衣服。那麼,女人的鞋櫃又何嘗不是永遠欠一雙鞋子呢?更何況,現今社會,社交活動頻仍,婚慶壽宴交際酬酢繁多,出席公眾場合的機會自然也增多了,就算擁有數十雙的鞋子,也不過是剛好而已。而且鞋子又必須依埸合、地點,甚至種類來劃分。例如宴會必須穿高跟鞋,運動必須穿運動鞋、休閒的時候穿平底鞋,涼鞋、冬天穿羽絨鞋,等等。所以鞋子商每年都得花盡心機,思量著如何賺取女士們口袋裡的鞋子錢。
聽聞就有某一女士,同一款式的高跟鞋一買就是五雙,紅黃紫白黑,五色俱全,這樣還不算誇張,衹能算是一般女士的刴手行為。更誇的是,甚至將同一款式不同尺寸的鞋子一併購下,據為己有。其心態和精神狀況不禁叫人懷疑。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分析,為了不想與別人有同一款式,顏色的鞋子才會做出此種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如此非理性的行為和為我獨「享」的佔有慾,聽後不禁讓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
就像髮型,可以予人美好的第一印像。鞋子當然也可以穿出自己的個人風格,改變外觀,甚至在情商上為自己加分。矮子穿高一寸的鞋子,就可以令自己增高一寸,除了能令雙腿看起來較為修長外,更可增加自信。由此可知穿鞋子的學問,實在不簡單。
當然穿鞋第一要求就是舒適。縱然美麗,若不適腳,一切都是空談。偏偏世間就有一些女士們為了漂亮,情願難為了自己的雙腳,削足適履,「女為悅己者容」可改為「女為悅己者苦」。
其實,就算鞋子漂亮,倘若不適合自己的雙腳又有何用呢?穿什麼樣的鞋子能令自己走起路來,更婀娜多姿和親切動人,才是穿鞋子的最高「境界」。看來鞋子形像專家得多花費心思,才能討好對自己雙腳包裝、要求越來越高的白領麗人和一衆女士們了。
* * *
有某詩人忽發奇想,説道若將伊美黛的三千多雙鞋子分別放在菲國七千個島嶼上,一島一鞋,亦是奇覌創舉。詩人聯想力之豐富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