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慈心菩薩贈送精美動畫 ]
千年的守候
無聲無息 你來了
我問
這是雨後的彩虹嗎
弧現肢體繽紛的燦爛 優美容姿醞釀著甜果
法界之芬芳
千年的等待
掏礦煉金細品的當下
尸羅現前
是我為你生生世世最美麗的守候
守候黎明的到來
業業業無擾
禪心
生活禪意 喜悅人生
成佛道路上三十七種資糧 也是最基本的佛法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七覺支/念覺支
菩薩於一切法 不憶不念是名念覺支
菩薩不憶不念 頓斷對一切法的攀緣心與依賴心
若為小乗 觀四念處身受心法是有憶念 為不了義
有善惡之分還是小乗 不住善惡為大乗
禪境˙無心
尸羅現前
清淨 無上戒
心不外放
若別人交談誤以為談論是非
當反觀自心此刻心虛嘍..反之處之泰然 無心可生
境上若見不如法 乃為境緣 靜默守心 觀因緣行方便
對立心皆為嗔恨起分別 自讚毀他 口德難守
身語造作 意無明 性情不定 知自己無明心 不願放下
心性枯萎 當行懺悔 離妄法入性
行六度 捨心生 定靜持
學道者平常都接近善知識了解提升法身慧命
勿耽溺習氣相同因而同流合污不自知
修行展現生活 與優質者同行 改變宿命
安心法門
|
|||||
慧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磨祖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感謝 格友 完全破解廢除死刑 三十七助道品分享 尸羅: 梵語指戒律 亦名清淨為戒 维基百科 |
- 9樓. 東方焱淼 【靜讀清修】2011/06/05 10:54静心的来
讀了又讀,真的受益良多。
謝謝分享,順祝端午快樂! - 8樓.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2011/05/26 23:05真我的邀約
問候花仙子菩薩安好
原來學佛也可以如此詩意翩翩啊
彩虹片片
真我的邀約
境心兩忘
無人我
自在消遙
菩提圓成
謝謝您好文分享
祝您法喜如意
俗客祝福俗客菩薩您好
呵 呵~~~還在學習ㄋ
菩薩乃正念無執守持為道
仙子勤抓一心 生活七彩化現
甜蜜喜悅的到來 業漸消 動靜安穩不擾其心
感恩 佛陀的偉大.........彩虹片片 心性采光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於 2011/06/01 10:41回覆 - 7樓.2011/05/25 23:49受益良多
解釋的很詳細.看了之後受益良多(andy)
avenchen9菩薩您好
感謝(andy)菩薩分享 慧根喔 看了也種下種子 有一天會開花滴..
~~~
佛法貞是浩瀚無量無邊 所以成佛之路.....貞要行出來去應證
否則只是知的領域 學習是無止盡的...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於 2011/05/31 23:48回覆 - 6樓. 夢真姑娘2011/05/23 23:58特來致候
甜蜜花仙子晚安
首先例感謝妳對我的稱讚和鼓勵
欣賞妳文章,充滿禪理,是人生正面價值的信念
祝福天天快樂安好,並有一個甜夢
夢真姑娘您好
汝心開朗喜悅 真情之心 篇篇好詩 擁有一枝好筆
又會動畫 貞的很讚歎
仙子拙文 只一味喜心 結善緣....
還真要感謝菩薩的支持及多多指教
祝福 喜悅如意
- 5樓. 水 羚2011/05/23 22:56雨後的彩虹
問候甜蜜花仙子安好
七彩虹光
真我的邀約
化為一絲輕盈的菩提
是翩翩的彩蝶
謝謝分享好文
水羚菩薩您好
感謝菩薩貞美的禪意分享 菩堤道法船共乘.... 失羅現前
一葉菩提 翩翩起舞 蓮心呀 您來了
彩蝶雖知花的去處 但彩蝶亦有漸頓 如來皆是一佛乘法
因方便眾類皆得解 故說三乘 但只有佛知眾生心 能引導至解脫
修行也難也易 雖眾類繁雜 大眾很願意發此心 亦是六度行門
自利利他 隨緣自在
仙子隨喜分享..
- 4樓. 育秀2011/05/23 21:48明心見性
放空乎 不放空乎
了然於心
明心見性 觀如來
- 3樓.2011/05/23 16:50安 心
慧曰:「我心未安,乞師與安。」
師曰:「將心來,與汝安。」
慧曰:「覓心了不可得
>> 師看慧一眼 ...........
慧曰:「心已安。」
師曰:「與汝安心竟。」
>> 慧直視師 ........
師曰:「智慧尚可賜名慧可
>> 師看慧一眼 >> 慧直視師 ... 禪機就在此...
若無此, 就無機可言了 ....
.. - 2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1/05/23 12:39您來了!我頂禮!
您走了!我渾身乾淨!
常常來!
直到莎婆全淨!
- 1樓. 揚升之路2011/05/23 00:38看此文時同時參考一下
看此文時同時參考一下:
尸羅: 梵語指戒律
维基百科
三十七道品(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七品助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分成七類,總計有三十七項。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分為七種:
四念住:
身念住,觀身不凈;
受念住,觀受是苦;
心念住,觀心無常;
法念住,觀法無我。
主要對治執身為凈、執受為樂、執心為常、執法為我的“四顛倒見”。
四正勤:
未生惡法令不生;
已生惡法恒令滅;
未生善法令出生;
已生善法令增長。
精進的重點在於行善去惡。
四神足:意為產生神通的基礎,
欲神足,欲得神通;
勤神足,精勤習禪;
心神足,心神專一;
觀神足,正確觀想。
五根:修習佛法的根本所在,
信根,深信三寶;
精進根,修行不懈,指“四正勤”;
念根,憶念正法,指“四念處”;
定根,修習禪定;
慧根,開發智慧。
五力:由五根產生的五種力量,
信力,堅信真理;
精進力,修四正勤的力量;
念力,破邪、念正的力量;
定力,治心一處的能力;
慧力,產生智慧的能力。
七覺支:修習止觀的注意事項和感受,
擇法覺支,選擇正確、適宜的修法;
精進覺支,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
喜覺支,修禪定得到的喜悅;
輕安覺支,得到的輕鬆安適感覺;
念覺支,憶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定覺支,攝心不散深入禪定;
捨覺支,捨一切念,不即不離。
八正道:
正見解;
正思惟;
正語言;
正行為;
正職業(正命);
正精進;
正意念;
正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