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在愛情面前我們要做到:愛與自律!
2013/07/12 19:19
瀏覽1,27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很多哲學家都對愛這個主題產生過濃厚的興趣,也給愛下過很多的定義,有的也在某些觀點上達成了一致,比如他們都認為,愛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引導人類走向健康和光明的力量。當我們在愛情面前,我們不能被愛情激素所征服,我們需要愛,同時也要自律!

 

把戀人間的感情混淆稱為愛

 

但問題是,一直來人們都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把哲學家所講的愛簡單地混同於了LOVE,比如我們就經常把戀人間的感情稱為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前不久,有個小姑娘向我訴苦,說到了她與她男友之間似乎出了問題,兩人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而且常常為一些小事就鬧分手,然後她就問我,他們之間是不是已經沒有愛了?我就對她說了一通有關愛的定義,亂開了藥方,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其 實,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類似的困惑,因為每個人都有愛的衝動,在付出愛的同時也在接受別人的愛,這些愛包括了肉體的愛,精神的愛,情人的愛,父母的愛,朋 友的愛以及同事的愛,但問題是,大部分人對愛都存在著似是而非的概念,少有人能夠真正認清楚愛的本質,而且沒有人願意花費精力去做這件事,這才是問題的真 正所在。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那麼,大家就非常有必要去讀一讀斯科特.派克的這套《少有人走的路》了,一共有3本,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一本「心智成熟的旅程」。瞭解心理學領域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它是一部非常出名的書,已經出版了28年,而且有20年時間都出現在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上,20年,各位,恐怕除了聖經之外,沒有哪本書能做到如此了。再來看看它的銷售量,僅僅在北美,就銷售超過700萬冊,這絕對稱得上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你們一定好奇,斯科特究竟在這本書裡講了些什麼呢?居然有如此魔力,吸引這麼多人幾十年的持續關注。

 

一位書評人的話也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奇蹟,他說《少有人走的路》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它出自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而斯科特的傑出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更在於他的誠懇和勇氣。

 

他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都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而這本書正是指出了這個問題,並鼓勵人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否則我們的心靈就會永遠停止不前。

 

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

 

的 確,這本書是一本探討心智成熟方面的心理學書籍,從自律、愛、宗教和潛意識等多方面闡述了心智成熟的必要條件。但有意思的是,斯科特把絕大部分篇幅用在了 對愛的探討上,不僅詳盡地分析了幾種長期以來被人們誤解為愛的行為,而且還探求了愛的本質,以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愛的有效途徑。

 

那 麼,在斯科特看來,什麼樣行為是被誤解的愛呢?比如他就舉了例子,有一個年輕的男人,他膽小怕事,性格拘謹而內向,有一次他對斯科特說,他母親對他的愛太 深了,他到高中三年級,都不肯讓他坐校車到學校去。最後在他的苦苦哀求下,他母親才同意讓他自己坐校車。理由是什麼呢?因為他母親怕他在外面受到傷害,寧 可自己增加許多負擔,也要堅持開車接送他。所以,這名男子就覺得他母親真是太愛他了。

 

但斯科特就覺得他母親的動機可能與愛沒有關係,原因在於,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顯然,根據這位年輕人的描述,母親的愛是不利於年輕人心智的成熟,當然就算不上真正的愛了。

 

「墜入情網」,不是真正的愛

 

又比如說,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男女戀愛,斯科特認為也不是真正的愛,他提出了一個叫「墜入情網」的概念。這是什麼意思呢?

 

斯 科特覺得,男女戀愛通常涉及與性有關的慾望,不過是一種幻覺而已。因為不管我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與他們墜入情網(除非是在亂倫的家庭),許多人 都有關係密切的同性朋友,但除非有同性戀傾向,不然也決不會與其墜入情網,只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性衝動,才會使我們墜入情網。

 

他覺得,墜入情網,是人類內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產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應,意義在於增加人類生殖機會,促進物種繁衍和生存。於是,斯科特.派克宣佈:真愛的基礎不是戀愛,甚至沒有戀愛的感覺,也無須以之為基礎。

 

依賴性的愛非真愛

 

後面斯科特又舉了一個機床工人的例子,來說明另一種常見的對愛的誤解,這就是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

 

這個例子是怎麼樣的呢?一個30歲 的機床工人因為妻子帶著兩個孩子離去,而變得心情極度沮喪,在斯科特為他做諮詢的時候,這個機床工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如何如何愛他的妻子和孩子,因為沒有 了他們,他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僅僅過了很短的時間,這個機床工人就一臉喜色地告訴斯科特,他遇到了一個喜歡自己的姑娘,他們說好了以後經常見面。他還 告訴斯科特說,自己又是正常人了,以後也不需要再治療了。天啊,就在幾天前還在為妻兒的離去尋死覓活,這會兒卻全拋在了腦後。這怎麼能算得上真正的愛呢?

 

真正的愛,就是關注、傾聽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呢?這裡後面就講到了幾種愛的表現形式,裡面最重要的一種體現形式,就是關注,而體現關注,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

 

接著斯科特又講到了兩種傾聽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受者的傾聽模式」;另一種是「給予者的傾聽模式」。但不管你採用了那種傾聽模式,斯科特覺得必須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傾聽者只有做到了全神貫注,並且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去傾聽你所愛的對象的傾訴,這些傾訴有時候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夠做到如此,就是真正的愛的行動。原因何在呢?

 

斯科特認為,真正的傾聽者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話語上,會使說話者心有靈犀,更為坦誠,更願把心靈全部敞開,說話者和傾聽者都能感受到愛的力量,進而都能實現自我完善,這就符合了斯科特給愛下的定義了。

 

真正的愛而是深思熟慮始終如一奉獻身心,並尊重彼此的獨立

 

所以,真正的愛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慮,是奉獻全部身心的重大決定;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而不是轉瞬即逝的感覺或者精神貫注。同時,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也就是說真正的愛尊重彼此的獨立。

 

但任何人在付出或接受愛的過程中都會面臨死亡、自我成長、承諾和衝突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會妨礙人們實現真正的愛,發現愛的真正本質。如何更好的避免這些風險呢?斯科特認為,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學會自律。因為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

 

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

 

我們看看,斯科特又是怎樣來談自律的呢?他覺得,我們的人生是苦難重重的,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而要解決它們,又會帶來新的痛苦。各種問題結隊而來,讓我們疲於奔命,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內疚、惱怒的打擊,從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適為何物。

 

如果要擺脫這些痛苦,就需要我們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使心靈變得更健康。簡單來說,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

 

實施自律的四個技巧

 

然後在這裡,斯科特又講到了實施自律的四個技巧,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和保持平衡。其實他們都很簡單,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有些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理解這項技巧的本質了。但真正要做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斯科特覺得,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敢於面對痛苦而非逃避。

 

但自律和愛又有什麼關係呢?斯科特認為,自律的力量來自於愛,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意願。自律,是將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那這種轉化如何進行呢?如果從各自的定義來看,這種轉化應該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行為過程。怎麼說呢?

 

自律,是將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

 

斯科特以他接觸過的一對夫妻為例,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年輕、聰明,頗具藝術氣質,按常理說,他們應該是令人羨慕的一對。但情況卻很糟糕,結婚四年,差不多天天口角,有時還大打出手。他們經常分居,並且都有過外遇。

 

經過治療分析,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這對夫妻都無法忍受自律帶來的壓力,認為自律完全是一種限制,只會剝奪他們的熱情和活力,結果他們寧願放棄四年的婚姻,也不願意接受治療。

 

試想一下,如果這對夫妻彼此能夠自律一些,或者說自我約束一下,把更多的時間傾注在關心對方、傾聽對方上面,那麼他們的婚姻或許能夠挽回,也許愛也能夠延續。

 

愛的感覺,能產生創造性的活力。但是,假如不加約束,任由它猖獗肆虐,愛就會變成逃出牢籠的野獸,它不僅不會成為真正的愛,而且會造成極為混亂的局面。

 

這也許正是斯科特一再強調的,必須堅持自律,愛才能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章來源:我的搜弧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愛戀物語
自訂分類:修一個愛情學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