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少年Pi 後寫了一堆字,因為我單純相信阿拍他講的動物版故事,完全避開後來保險公司要他據實以告的真實性(第一張圖)。今天晨讀聖經之後,昨天回家後遺漏的電影片段慢慢浮上來,『喔,原來是這樣!』的清澈感覺出現了,所以有了第二張圖裡面的字,昨天寫的對我來講就沒意義了,刪掉。
當回到人類的『文明世界』後,獸性又會隱藏進叢林裡了,兩百多個日子讓一個被寵壞的男孩激發出人類原始的本能,重新回到人類世界後,還是要矯裝成無助的男孩樣貌,才能繼續在這片海裡生存。
Yann Martel塑造了一個說不盡故事的人類,除不盡的圓周率,像人的生命循環一樣,連環套的故事在每個人的經歷中都曾出現。難以啟齒的真實殘酷化為寓言,無可彌補的遺憾轉為浪漫。而其實只是重複著重複著360度的迴旋。
哲學家Yann Martel!實踐家李安!
李安的電影裡總有父與子兩代的相依與相競。
郎雄的中國父親三部曲(雖然飲食男女是三個女兒,但很明顯地吳倩蓮仍然是個世襲的兒子)、綠巨人的基因抗爭、臥虎藏龍似師徒又似誘惑情結(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中年男女無論是道德或思想觀的捆綁,當時我還未到年歲,總以為到了『這把年紀』絕對不會成為想太多做不動的阿姨,但是沒想到到現在我真的開始遲疑多思慮多了!!!)。
來不及說再見的『未竟事宜』會在人的心裡長繭,只要有人『聽得懂』,願意相信,悶住的話語與滾成雪球的委屈就會破繭而出翩翩飛往乾淨的天空消失無影。
我們出現在別人生命中,有時主導別人,有時黏膩別人,只有當自己完全孤寂時,才會在這樣的純淨中看見『與我們同行的上帝』。
想起一本書[黑暗,也是一種力量:將內心黑暗面化為生命力的〔榮格陰影進化論〕The Dark Side of the Light Chasers]。倒也覺得跟這個奇幻旅程可以搭配。在每個陰暗故事的核心裡其實藏著光明力量從內部推著我們往更有希望的方向前進,如同理查帕克也懂得在夜晚來臨前,跳回救生艇自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