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揭曉示,社區外形若是「大L、大T、大U」三外形,應分外留意建物平安問題。
921大地動今(112)年屆滿24周年,台灣危老建築仍大量存在,且逾30大哥屋已達483萬戶,超過室廬總數折半比例,建築平安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揭曉示,「台灣目前仍有很多建物落在泥土液化、順向坡區域,還有海砂屋、已損毀建物等問題存在,應更加謹慎,避免悲劇重演。」
▲全台「泥土液化」區域可透過「中心地質查詢拜訪所網站」查詢。(圖/翻攝自中央地質查詢拜訪所網站)
戴雲發回提到,921之前律例並未針對「泥土液化」區域進行律例規範,如現有劃定地基必需打到岩盤,其時就沒有如斯嚴格,老舊建物若位於「泥土液化」區域,抗震力相當堪憂。(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戴雲發表示,今朝台灣仍存在多種危險老屋建物,呼籲各人不行掉以輕心。
戴雲發表示,民眾常說,「我家曾撐過921大地動,必然很堅固沒問題」,事實上,如許的觀念相當危險,因為結構耐震屬於損耗品,台灣近24年來,除了921大地動外,每年平均1000次大巨細小的有感地動,且921之前的建築手藝不如此刻,且律例也沒有以後的嚴謹,應按期進行「老屋健檢」才是保障安全的最好方式。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道
」除老屋需要按期健檢,他也建議,「新建案應以『系統化』體式格局取代部門人工難及的部分,如系統化模板、鋼筋,可大量下降人工有心、無意偷工的可能性,亦可有效降低缺工問題,維繫好施工品質,才有舉措讓建物更具面對地震信心,大幅降低台灣人對於地動的恐慌。
ok忠訓他進一步指出,921大地動之前,大多工人都以「好施工」為原則,疏忽了很多應謹嚴施工的細節,但即便施工嚴謹,仍有許多當時手藝不如目前的處所,特別以建築構造型式較為複雜的「大L、大T、大U」等外形較量爭論特別不容易,存有一定水平的安全隱憂。
引用自: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55897ok貸款評價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