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原神:散兵的結局
2024/08/07 08:30
瀏覽15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本文字數:2100+,有些人又沒耐心看,所以先說結論【流浪者或許會以比贖罪更震撼的方法赴死】。


本文只是猜想,不是洗白,洗白是用好遮住壞,然而變好並不能抹除曾經的壞,同理,變壞也不能抹除曾經的好,人性多元,不止黑白二極。而猜想是對劇情的預測,或對或錯並非定論。


藝術創作常在大結局才迎來震撼反轉和終極高光,

例如歐陽鋒,前期一直是天下第一大惡人,

直到結尾與洪七公一笑泯恩仇,才算歸結了這個角色的一生,

例如楊過,前期是很多讀者厭惡的壞小孩,

中期依然是不討喜的槓精,時時刻刻想殺郭靖夫婦,

但結尾一轉,16年後,成長為令全天下敬仰的神鵰大俠,

再例如丟失的紅樓夢結局,前期都是小兒女家常瑣事,

但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遺失的結尾會翻天覆地,

原以為的善人其實是惡人,原以為的壞人其實是好人,

人格,命運,佈局,徹底翻盤。

七神,愚人眾,深淵教團,魔女會,阿貝多,艾莉絲,戴因,旅行者,

都是要從開服貫穿到大結局的群體,

如果中途就完結角色故事,藝術魅力將蕩然無存,

還用上面的例子,

如果歐陽鋒半途就變好,後面觀者將喪失對歇斯底里大徹大悟的感慨,

如果楊過半途就變乖,後面將沒有沉浮16年的翻然歷練,即使成為大俠,讀者也沒有崇敬感,

如果紅樓夢半途就驚變,寶黛釵迎探惜都將因塑造不夠豐滿而讓觀者感到魅力不足。

流浪者作為原神極少有的具體描述成長曆程的角色,和其他角色的區別就是他的故事必然要放長線,慢節奏一點一點釋放,期間善惡交替,大起大落,變化豐滿,於是他看待世界的思維也在不斷變化,這更像“真實的人”,而遊戲設定又偏偏只有他不是真人,這種矛盾衝突,是哲思的藝術,諷刺的魅力。

流浪者的多樣化人格正是引發爭議的重點,因為有人只讀到了善,有人只讀到了惡,有人同時讀到了善和惡。

再試看其他“大部分”角色,人格都是定性模板,從頭到尾幾乎沒有變化,玩家讀到的都是固定的人格,所以天下太平,但,沒有衝突的藝術創作,精彩嗎?

這裡可以用另一個人格發生過鉅變的角色印證,就知道有變化的人格比不變的人格要精彩的多:芙寧娜,芙芙能收穫如此龐大體量的忠實玩家,人格反轉的塑造藝術功不可沒。


如果短期內就將流浪者的故事閉環,後半程將變成和其他人一樣的類NPC角色,只在活動露個臉,不再有可深挖的後續,大結局也將沒多少出彩,

原神最善於編織刀子,焉知大反轉的刀子沒在前方一直待命呢?

比如最能表現角色主題的傳說任務,就是一個節點。

或許他的恩怨情仇,懺悔反轉,要到故事終點才歸結,

或許他的死亡不止限於謝罪,完全有可能拔高至更宏大的格局,

例如為拯救蒼生而獻身,

那將遠遠比為了償還罪業被制裁意義深遠,格局宏大的多,

死亡的價值也將上升到一個精心塑造的角色應有的高度,

這樣的反轉難道不比草草謝罪而死更震撼嗎?

當然,即使拯救蒼生,以往犯下的罪仍然是罪,所以獻身並不能洗白散兵,但同理,有罪就可以無視獻身嗎?還用前面的話:人性多元,不止黑白二極。

流浪者死後,玩家可能會以類似雷神的方法擁有流浪者,即:不是本體,而是複製品,所以一個讓人悲哀的事是:我們其實從來也沒有得到過雷電將軍。也許這從一開始就是有意的安排,雷電將軍,流浪者,走過一生,卻終於還是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命運的羈絆。

當流浪者獻身而死後,一定會有很多玩家以為米哈遊終於向玩家低頭,總算給了正義者一個交代,但這可能只是大錯特錯的精神勝利法。

因為散兵的故事,和他的更新頻率,很可能早在2020年開服前就規劃好了,從來也不是因為玩家的反饋才臨時改的。

原神的故事文案,伏筆,常常都是上線多年前就構思成熟的,

玩家所玩到的遊戲實機,也常常早在一年前就製作完成了,

只不過要等待劇情到了才放出來而已,

散兵的故事,到現在為止,從未完結,

龍脊雪山,杜林,特瓦林,溫迪,阿貝多,萊茵多特,散兵,坎瑞亞的人偶技術,

是串在一條線上的內容,都是尚在進行時,

只不過玩家耐性太急,未等故事展開,就提前爆發了。

這也是我為什麼在本文開頭先簡要寫出結論的原因,因為現在很多人的耐心真的是難說,

玩遊戲不看劇情,跳過對話,已經逼迫很多遊戲公司把跳過劇情當成宣發的重點功能宣佈,這都體現了越來越沒耐性的快餐文化。

人的耐性已退化到極致,

僅僅在不遠的過去,人都是可以抱著一本書連讀一整天的,

短視頻時代的人卻連15秒的視頻都沒耐心看完,所以很多短視頻APP把觀看3秒作為有效數據,3秒!

流浪者7600字的角色故事有幾個人通讀過?如果你還沒通讀,我已經和本文一起在今天發了。

原神縱有5000萬體量,能有千分之一的人完整讀過嗎?

自認為是散兵真愛的廚子們,能有百分之一的人完整讀過嗎?

又有幾人為了更深入的瞭解這次散兵事件二次細讀過?

又有幾個原神玩家,會去讀遊戲裡的字海道具:書籍?

7600字對很多人來說,大概是難以逾越的痛苦。

可能官方也沒料到,耐性不足的玩家根本無力承受七年的長線劇情

可散兵的故事能給玩家解釋嗎?

一旦解釋就意味著公開劇透,劇透是最被忌諱的,一旦劇透,遊戲將變得索然無味。

最後還有一個很難理解的事,幾乎每次節奏外網都沒有,軒然大波似乎總是在內娛,但有不少評論卻頗帶諷刺的說“外網容忍度真大”,我尋思寬容不是優點嗎?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反要嘲笑?


封面圖採用風神像,是據說風神像下,就是通往天空島的大門,那是原神的終點。


給歲月以文明,

讓時間去證明流浪者吧!

本文只是猜想,如果流浪者的結局並沒有猜想的這麼震撼,直到大結局依然是現狀,那即使加倍的被批,也是遊戲策劃應得的。

全站分類:興趣嗜好 電玩動漫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