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亮麗活潑的舊同事,在她的手腕有道很深的疤痕,
男友在畢業前無預警提出分手,無法接受下衝動割腕自殺,
這是我第一次真實地接觸到自殺的人,她也顛覆我以往的認知,
"它"並不是只發生於內向寡言的人,許多的決定是一瞬間的事.
三年前中國朋友的丈夫,不敵憂鬱症之苦,在家上吊自殺,震驚本市華人圈,
他們有三個非常優秀的兒子,讀高二的兒子成績更是每年年級之冠,
孩子們因父親的突然死亡,功課一度荒廢,接受學校心理輔導近半年才重回正軌.
眾人稱羨的家庭和孩子們,他怎麼忍心拋下?怎麼捨得呢?
最近心情有點低落,腦海總浮現一句話,"怎麼會,怎麼會這樣呢?"
尚在讀書的台灣親人,最近發了一系列"偽娘"美照,嚇壞眾親朋好友,
或許是因他以前的各種行為和一般男孩無異,從小到大交了四個女友,
本來還擔心他將來會是花花公子,沒想到最近性格大變,去醫院問診,
醫師的檢查報告顯示他一切正常.
是什麼造成他現在的反常?社會風氣鼓勵性別多元嗎?
同志夜店會一試成主顧嗎?在Dcard發現"偽娘"在年輕族群接受度很高,
我們覺得不倫不類,他覺得我們食古不化.
新世代草莓族讓我們不敢有過多責備,怕他效法最近眾多自殺案例,
我想不透的是他以前一點都不娘娘腔呀!
"偽娘"和同性戀沒有必然連結,但可能會有同性戀傾向,
家人雖然失望難過,但目前也只能順其自然,希望剛成年的他,在心智更成熟後,
能了解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韓裔鄰居的20歲女兒,去年動了變性手術,臉書照是穿著牛仔褲,上身赤裸,
變平胸,胸前裹一圈大繃帶,理小平頭,名字改為男性,
她以前舉止即很男性化,一看便知是女同志,
只是急著休學去做手術,還是讓我很訝異!
快速變遷的社會,不僅新世代難為,老一輩更要有很強的心臟,
隨時準備接收兒孫丟出的震撼彈,
你們準備好了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2樓. Judith Yu2020/12/17 22:32
在我的工作中,倒是遇見幾對同性戀者
感覺他們的互動模式和一般情侶沒什兩樣
基於尊重也不便過問!
去年有關兩性平權公投前,我曾寫了一篇文章
希望在尊重不同性向並同婚之際,可以深思未來組成家庭後有關收養孩子
及後續教養問題,因為不能大人們的一己之私而造成孩子在同儕間被排擠
甚而造成社會問題......
我有朋友被男友劈腿後,改愛女同志覺得會更貼心專情,
沒想到女同志也會劈腿,她現在又回復成異性戀,
其實不管同性或異性戀,爭吵劈腿問題都是一樣的.
被收養的孩子,心理建設要很強大,
要同時接受被遺棄和有同性父母旁人的異樣眼光,
我覺得台灣社會還沒準備好!
(我的格歡迎張貼舊文連結,妳下次可貼網址😀) 1450 於 2020/12/17 23:48回覆 - 21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0/12/16 21:06我的東瀛男同事,時而扮成女裝,濃粧豔抹不以為忤,到35歲還樂此不疲。我認為居心奇怪,例如「戀女生內衣癖」過頭,索性內外穿掛上陣,我猜其作怪使壞的心眼較多。👺
至於男同志的比例偏高,有多數的是因過度縦慾,不滿足於異性戀,掏過了界。😭您的視野果然精闢,
"作怪使壞"的他們,讓許多正常的同志被污名化,
經您提點才發現男同志好像真的比女同志多,
縦慾論言之有理,女生比較重視心靈層面,
男生的大腦不長頭頂上😆 1450 於 2020/12/17 01:38回覆 - 20樓. 人間2020/12/16 15:53心的困境
初中同學有2姊妹也是愛同性.是虔誠的基督家庭.家境好.父母在教界名聲也好.這樣的家庭環境怎麼這2個孩子就跟其他姊妹不同?
因為與他們相熟知道這事.事隔40年.如今想來.那是個人心性/生活上的選擇.與他人無關也無害.當父母的即使難受.盡量接受/接納就是支持生存的力量.
感謝您的分享和建議,
這道人生課題對當事人和父母都是嚴峻的考驗,
年輕人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環境養成,
他們不像早一輩的人會有許多內心掙扎,
可能父母長輩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解開心裡的結了! 1450 於 2020/12/16 20:52回覆 - 19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20/12/16 09:24
在這光怪陸離的世代,似乎沒有什麼對錯、好壞,
以前認為不得了的事,
現在都變不要緊了⋯⋯這真讓「道德」成了老古董有位父母是台灣來的同性戀,走過死蔭幽谷,後來成了為神作見證的牧師。
他叫「袁幼軒」,他的著作「不再是我」,描述他的一生經歷,
值得一讀!
非常感謝您的介紹與分享,
剛才在網路搜尋「袁幼軒」及著作「不再是我」,
讓人非常感動,神拯救了他們全家.
從同性戀、毒梟到教授的生命翻轉歷程
https://theology.catholic.org.tw/klife/epaper/2010/01/004.htm 1450 於 2020/12/16 11:30回覆1450 於 2020/12/16 11:31回覆 - 18樓.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2020/12/15 21:34同性戀
關於同性戀 我只是聽說 從沒有碰過
還是進入這個合唱團後才看到的
一開始 我很不習慣 但看到大家都當成很自然的事 我也慢慢自然化了
有些條件不錯的男生 卻是同性戀 讓很多女生 失去機會 扼腕啊
我和妳一樣,以前只聽聞沒碰過真正承認出櫃的,
第一次看見女同志小提琴老師,覺得好新奇,
後來熟識後已經不會注意她的性別,
她很有名氣在古典音樂界,但她為人很客氣低調,
一改我往常在同性戀大遊行看到同志的印象,
某些赤裸穿丁字褲的同志,真是讓人一言難盡啊! 1450 於 2020/12/16 01:48回覆 - 17樓. BJ周2020/12/14 21:48
新世代比較敢作敢為
主要原因是沒有經過殘酷考驗
真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許多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會消失很多
因為活命都來不及了
您所言正中紅心,
新世代是沒受過苦卻又容易被煽動的群體,
愛台灣說得震天響,當要打仗,恢復徵兵制,
龜縮最多反對最力的也是他們!
我尊重同志朋友的性傾向選擇,但最新研究推翻了同性戀全然是因"基因"問題,
分享2019年8月最新研究,
【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推翻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
學者:併合誤差,同性行為只有5%是「先天」,
在特定的條件下,最寬容地說都只有30%是與先天有關,
70%受先天以外的後天因素所影響.
這次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研究,其運算囊括了超過47萬人的基因圖譜。
在這47萬人中,4.1%男性和2.8%女性聲稱自己曾有同性性行為。
科學家透過基因圖譜,運用了GWAS技術,證明單一的同性戀基因並不存在,
他們的發現亦擊破了「同性戀完全是天生」的說法。
https://blog.scs.org.hk/2019/09/09/【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1450 於 2020/12/15 03:29回覆 - 16樓. 陳正華 牧師2020/12/12 22:15
二十年前,我曾經接到一個案例:
在ABQ的新墨州大學,有一對男性夫妻,兩人都是理學院的教授。
那位丈夫,是個同性戀白人;他的「妻子」,則是一位來自台灣的變性人...
當我接到這個案子時,變性人已經不幸自殺身亡,我的工作是輔導安慰他的家人。
感謝最美牧師的分享,
自殺身亡,好讓人難過的結局,
可能一路走來心裡承受的壓力太大了.
人生有好多挑戰與無奈,
我美國的台灣朋友有兩個孩子,她的丈夫走路說話比女人還像女的,
喜歡穿緊身顏色鮮艷的襯衫和褲子,朋友說她先生是這幾年才變的,
她先生(台灣人)周末常去同志Pub,屋裡屋外都不幫忙,
朋友經濟獨立但為了小孩忍下來,能怎麼辦呢? 1450 於 2020/12/13 03:33回覆 - 15樓. 茉子伊2020/12/12 18:00
我懷的三個孩子,都是高齡生的
當初想著,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好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對他們的期望也愈來愈多
所以,當遇到孩子做了超乎我們預期的事時
我就會不時地提醒自己,當初不是只要他們平安健康就好嗎?
只要找回為人父母的初心,或許就比較能接受孩子的各種可能吧?
謝謝茉子伊提點癥結所在,
想想的確是因他的選擇和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
他是兩家人的長孫,從小大家用心且重金培養,
中學開始,讀的是台北著名私立外語學校,
各方面的表現也相當優秀,
如今他選擇走一條非傳統路線,
我覺得家人的內心是充滿惋惜和遺憾.
現在的孩子很有主見,也堅持自己的想法,
台灣家人已經妥協,不過仍是避免不了傷心與難過. 1450 於 2020/12/13 01:05回覆 - 14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2020/12/12 01:33Oscar Best Actress award ~ 三面夏娃
真人真事 搬上大銀幕。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hree_Faces_of_Eve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248253
第一次 看時 才讀初中﹐根本 看不懂。 心理醫生 官話 說是 多重人格﹐根本說謊。 基本上 是 因為 早產﹐發育不全。靈魂 之鎖 沒長好﹐邪靈入侵。
懇請不吝賜教?謝謝分享,敘述有點恐怖😱
(影片語言可惜不是英文,聽不懂ㄚ) 1450 於 2020/12/12 09:45回覆 - 13樓. 繽紛2020/12/12 01:32
變性者在民情能接受的社會是悠游自在。
我在泰國常遇到變性人,她們都特別自戀,也熱愛妝扮自己。
我若提出合照的要求,她們也好性情的應允,我總不忘誇讚她們一聲漂亮。
但若是活在古板封閉的社會,想必壓抑的心理壓力會很大。
謝謝您分享泰國見到的變性人,
變性人在泰國也是被歧視的一群,
法律不承認變性人,手術後也不能變更性別,
父母會感到羞恥,有個變性人兒子,
通常來自社會低層,自殺率高出一般人,
這些特異的人生路,感覺走得都很辛苦! 1450 於 2020/12/12 09:3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