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講題 智慧大考 講題綱要 悟見編
2016/06/26 10:11
瀏覽1,36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法會講題 智慧大考 講題綱要 悟見編整
一、真道有真考
濟公老師說
真道真考驗心田
末後一著智慧顯
此時乃逢末劫日
智慧大考大收圓
徒兒各個皆受考
末後考驗堅心間
道場考驗真假判
真道考出真良賢
天鼎地爐為考驗
逆境遇考驗心田
二、末後考驗有哪些?
濟公老師說
考爾三清與四正,
考爾佛規禮節全;
考爾修道否圖利?
考爾是否爭道權?
考爾辦道否違愿?
考爾是否懺悔焉?
考爾修道否假意?
考爾修道否誠虔?
考爾品性否涵養?
考爾火候德性全;
考爾辦道否堅定?
考爾內心否有偏?
考爾心地光明否?
考爾內心否定堅?
考爾對道否奉行?
考爾言行否有偏?
考爾承上及啟下,
考爾道念否正焉?
考爾是否明真理?
考爾是否謀己權?
考爾是否導後進?
考爾是否遵前賢?
大考小考大大考,
順境逆境考心田;
順考逆考及魔考,
不受魔考不成仙;
無緣大慈為宗旨,
同體大悲為標杆;
考爾是否離道遠?
考爾德行否法天?
一切考驗天用意,
體天應人過難關。
三、末後三大考關
濟公老師說
末後三大考關:
(一)是是非非
(二)七情六慾
(三)神通法術
濟公老師說:
過關靠智慧與志節,上天寸功不昧,纖過必察。
四、末後考關如何過?
濟公老師慈悲:
聖事難事辦得成 所謂擔當
順境逆境衝得過 方顯襟度
喜怒無常穩得住 方算涵養
取捨進退忍得下 可現氣宇
利害得失看得破 端看操守
死生禍福認得透 始見志節
五、九轉金丹渡考關
濟公老師送給徒兒的九轉金丹
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前賢,不離經典。
三不倒:不被貧病潦倒,不被名利考倒,不被人事考倒。
三不忘:不忘佛心,不忘金線,不忘愿立。
六、認理而修應考關
濟公老師說:
修道是要認理而修,將來末後大考,你若不認理而修,你認形象可以嗎?糊塗!
你若不認理而修,卻走入旁門左道,你就會輕而亡身,知道嗎?你們身為各個領導者,或是壇主、或是講師,自己都不明理,會誤了人家。
七、怨煩之心不可有
濟公老師說
徒兒們若起了不耐煩之心或怨恨之心,那你這張考試卷就填錯了,就不及格了。
你們的罪過要怎麼求 老母赦罪?懺悔兩個字從哪裡來啊?
修道人在此時此刻,如爐中煉丹一般,千琢百煉,能煉出來的,才能成一顆救己救人的丹,知道嗎?
八、莫負老師的期望
濟公老師說
為師豈忍徒受考,
徒兒忍耐更心堅;
為師愛徒心不忍,
望徒切莫退道焉;
末後考驗考智慧,
內考外考之歷煉;
望徒自強合力量,
同心協力化大千。
九、結論
濟公老師說
修道挫折多,賢徒挫中求,考驗難忍難受,莫問為什麼?春花豈能常留,順路豈進佛國,風雨熬煎我,人上的賢儔。
困窮與患難,乃上天磨煉一個人的最高學府,此學府非盡人皆能入。幸遇者,乃上天厚我之甚也。若不於此求得精益,而心性受用,乃辜負天恩。
一、真道有真考
濟公老師說
真道真考驗心田
末後一著智慧顯
此時乃逢末劫日
智慧大考大收圓
徒兒各個皆受考
末後考驗堅心間
道場考驗真假判
真道考出真良賢
天鼎地爐為考驗
逆境遇考驗心田
二、末後考驗有哪些?
濟公老師說
考爾三清與四正,
考爾佛規禮節全;
考爾修道否圖利?
考爾是否爭道權?
考爾辦道否違愿?
考爾是否懺悔焉?
考爾修道否假意?
考爾修道否誠虔?
考爾品性否涵養?
考爾火候德性全;
考爾辦道否堅定?
考爾內心否有偏?
考爾心地光明否?
考爾內心否定堅?
考爾對道否奉行?
考爾言行否有偏?
考爾承上及啟下,
考爾道念否正焉?
考爾是否明真理?
考爾是否謀己權?
考爾是否導後進?
考爾是否遵前賢?
大考小考大大考,
順境逆境考心田;
順考逆考及魔考,
不受魔考不成仙;
無緣大慈為宗旨,
同體大悲為標杆;
考爾是否離道遠?
考爾德行否法天?
一切考驗天用意,
體天應人過難關。
三、末後三大考關
濟公老師說
末後三大考關:
(一)是是非非
(二)七情六慾
(三)神通法術
濟公老師說:
過關靠智慧與志節,上天寸功不昧,纖過必察。
四、末後考關如何過?
濟公老師慈悲:
聖事難事辦得成 所謂擔當
順境逆境衝得過 方顯襟度
喜怒無常穩得住 方算涵養
取捨進退忍得下 可現氣宇
利害得失看得破 端看操守
死生禍福認得透 始見志節
五、九轉金丹渡考關
濟公老師送給徒兒的九轉金丹
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前賢,不離經典。
三不倒:不被貧病潦倒,不被名利考倒,不被人事考倒。
三不忘:不忘佛心,不忘金線,不忘愿立。
六、認理而修應考關
濟公老師說:
修道是要認理而修,將來末後大考,你若不認理而修,你認形象可以嗎?糊塗!
你若不認理而修,卻走入旁門左道,你就會輕而亡身,知道嗎?你們身為各個領導者,或是壇主、或是講師,自己都不明理,會誤了人家。
七、怨煩之心不可有
濟公老師說
徒兒們若起了不耐煩之心或怨恨之心,那你這張考試卷就填錯了,就不及格了。
你們的罪過要怎麼求 老母赦罪?懺悔兩個字從哪裡來啊?
修道人在此時此刻,如爐中煉丹一般,千琢百煉,能煉出來的,才能成一顆救己救人的丹,知道嗎?
八、莫負老師的期望
濟公老師說
為師豈忍徒受考,
徒兒忍耐更心堅;
為師愛徒心不忍,
望徒切莫退道焉;
末後考驗考智慧,
內考外考之歷煉;
望徒自強合力量,
同心協力化大千。
九、結論
濟公老師說
修道挫折多,賢徒挫中求,考驗難忍難受,莫問為什麼?春花豈能常留,順路豈進佛國,風雨熬煎我,人上的賢儔。
困窮與患難,乃上天磨煉一個人的最高學府,此學府非盡人皆能入。幸遇者,乃上天厚我之甚也。若不於此求得精益,而心性受用,乃辜負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