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 標竿 】大腦的秘密 張復倫最懂(Dr. Edward F Chang)
2011/06/09 02:05
瀏覽1,287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舊金山加大神經外科醫師張復倫

(June 05, 2011報導)

2011年5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特刊「大腦的秘密(Secrets of Your Brain )」中,曾專文介紹執行先進的Awake Brain手術和創新iMRI系統手術的華裔醫師張復倫(Dr. Edward Chang)。張復倫近日接受舊金山紀事報採訪,分析以科技協助癱瘓病人重回正常生活的可能性,顯示張復倫受到主流媒體肯定,成為灣區神經工程學權威。

根據報導,利用電腦科技協助病患回歸正常生活,應用最廣泛的,是舊金山加大在1970年代研發的電子助聽器(cochlear)。不過近年來又有突破性發展,部分科學家挑戰在腦部植入電子晶片,讓癱瘓病患可以用腦波操作機械義肢,重新站起來走路。

張復倫醫師表示,醫學界長期忽視神經修復學,直到最近科技發展迅速才獲得重視。他相信在未來的5到10年間,電腦科技對神經性疾病患者,如柏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癲癇等,將會有更多治療方式。

一年多前,舊金山加大和柏克萊加大聯手成立了神經工程中心(Center for Neural Engineering),由張醫師和柏克萊加大神經工程學家卡曼納(Jose Carmena)擔任指導主任,希望結合神經學和電腦工程兩種領域的專家,了解腦波訊號以及進行實際運用。

醫學界對大腦神經學還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階段,想要透過腦波操作機械義肢,在執行面還有很大的困難。張醫師表示,人的大腦比電腦還複雜,就算是當今最好的電腦還是無法完全解析人腦的運作。他希望投入更多研究,能夠發展出儀器來解讀腦波,讓全身癱瘓的病人也可以讀寫電子郵件、與人溝通,「雖然這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對病患來說,卻是最重要的。」

張復倫醫師畢業於舊金山加大醫學院,主攻腦瘤、神經性癱瘓、頑固性癲癇,現為UCSF醫院神經外科二級住院醫師助理教授、柏克萊加大和舊金山加大神經工程中心共同指導主任。

舊金山加大(UCSF)的教學醫院是西岸首屈一指的大型綜合醫院,在最新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排名中,該醫院神經外科名列全美第五,去年曾執行了3479次神經外科手術,對於柏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治療有突破性的研究。其中執行先進的Awake Brain(清醒腦手術)手術和創新iMRI系統手術的張復倫醫生(Dr. Edward Chang),更是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特刊「大腦的秘密(Secrets of Your Brain )」中有詳細的專題報導。 

張復倫來自典型的台灣移民家庭,父母張澤球和王薇是灣區活躍的社區領袖,多年來服務華裔居民不遺餘力。張復倫說,生命中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成為神經外科醫師是一連串的機遇,但父母的支持,讓他可以全神貫注鑽研神經科學,達到今天的成就。 

問: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家庭背景嗎? 

答:我出生在內華達州太浩湖區,後來全家搬到巴洛阿圖(Palo Alto)定居。我的家庭環境很簡單,父母給我很多自由去學習任何東西。念舊金山加大醫學院前,我到上海中醫藥大學學了一年針灸,爸媽也沒有阻止我,他們很支持我的決定。 

問:加州有許多很好的學校,為什麼你選擇了麻薩諸塞州的Amherst學院? 

答:申請大學的時候就決定將來要念醫科,但讀醫學院有一段很長的學習時間,因此雖然已經申請到灣區很好的學校,我還是想到東岸學點不一樣的東西。Amherst學院是麻薩諸塞州最古老的學校之一,在文學成就上相當高。我修了很多文學、藝術、電影課程,學到具有創造力的思考方式。我還曾經一度想要改念電影,打算拍電影呢(笑)。 

大腦神經領域 潛力大 

問:醫學院的科目有許多種,為什麼選擇神經外科? 

答:其實我在讀醫學院前,想當的是一般內科醫師。在上海學中醫期間,我開始注意身體和精神兩者息息相關。舊金山加大醫學院以神經外科聞名,其他的醫學方面現在都發展得差不多了,但是對大腦神經還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階段。大腦是一個人自我的主宰,靈魂存在的地方,這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學問,技術層面上也需要很高的挑戰,再加上現在大腦的疾病都還沒有完整的治療方法,於是我就決定研究神經科學。 

問:舊金山加大的神經外科在治療腦瘤和柏金森氏症(Parkinson's)有重大的突破,可以介紹一下最新的治療方式嗎? 

答:目前最新治療腦瘤和柏金森氏症的方法,就是Awake Brain術和iMRI手術。舊金山加大在柏格教授(Dr. Mitch Berger)的帶領下,進行Awake Brain手術的研究已經有20多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有提供補助,讓我繼續這些研究。 

現在全美大概有六、七家醫院有在進行此項手術,不過在西岸就是以舊金山加大為主,很多病患是從其他州甚至從國外來此動手術,每個星期都有進行Awake Brain手術,不過接受這項手術的華裔病人很少。 

Awake Brain手術 免麻醉 

問:什麼是Awake Brain 手術? 

答:以往在進行腦部手術時病患都是做全身麻醉,但是如果病人不清醒的話,手術很像在賭博,因為你不知道病人清醒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Awake Brain手術是在動腦部手術時,只在皮膚上做麻醉,大腦本身沒有疼痛感應,不用麻醉。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是清醒的,還可以跟你講話,在做大腦定位或電療刺激時,就可以看到病人立即的反應。 

Awake Brain手術其實是最安全和治癒率較高的手術方法,有強迫性神經症和憂鬱症的患者也都可以治療。不過這手術不是每位病患都可以做,像是小孩或者是太容易緊張的人就不適合,我們在診斷的時候就會做評估。 

問:什麼又是「iMRI手術」?「iMRI手術」和一般MRI檢查有什麼相關? 

答:很多病人在進行手術時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攝影(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來確認腦部的立即情形,但是以往MRIMRI,手術房是手術房,兩者無法一起進行。現在舊金山加大將兩個單位整合起來,配合最新通過核准的藥物,成為「核磁共振介入手術(Interventional MRI)」。可以讓病人在MRI攝影房內動手術,像是為柏金森氏症患者在腦內放入電阻晶片,就可以馬上透過MRI來判斷位置是否正確。 

問:什麼是「大腦定位(Brain Mapping)」? 

答: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連每個功能區的大小尺寸也有不同。在腦部手術中,最先需要做的就是確認腫瘤位置和各部位功能區畫分清楚。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主治醫生可以和病人溝通,觀察病人五官感覺的反應,不必像以往進行全身麻醉時,醫生要用「猜」的來確認功能區位置。在手術中,通常需要花一個小時左右來做大腦定位。 

問:在研究神經外科及擔任醫生期間,有什麼是最難忘的? 

答:最難忘的記憶是在醫學院第一年的大腦解剖學課程,由一位我最喜歡的教授帶我們看大腦定位手術。我永遠都忘不了第一次看到真實的大腦在眼前的情景,那就是一個人的靈魂所在,很震撼。後來那位教授得了非常嚴重的腦瘤,一年後去世,讓我相當難過。 

問:有些醫生為了避免心理壓力,會和病人保持醫病關係。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你的病人? 

答:神經外科的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會比其他醫病關係來得深,因為要病人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腦部手術,病人一定要非常相信你才可以。醫生也要很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和任何反應,才可以在手術中做最立即的治療決策。 

慢跑、划船、釣魚 最紓壓 

問:除了工作之外,平常的休閒嗜好是什麼?擔任神經外科醫師,工作壓力一定很大。你是用什麼方法來紓解壓力? 

答:我喜歡划船和釣魚,有空的時候會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出海。不過因為去年成立神經工程實驗室,現在都沒有機會去了(笑)。當我有壓力的時候,我就會去慢跑。從舊金山加大到海邊來回有6哩,跑完以後就會覺得心情輕鬆許多。 

問: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答:我的父母和弟弟。我很感謝父母對我採取開放的態度,讓我去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弟弟,有事情我都會和他討論。我們每個星期都會見面、聊天。 

問:你的工作有沒有影響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答:這個工作看遍生老病死,有些時候就算手術很成功,病人還是過世了,就會覺得人生有些事情變得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和家人、你所愛的人建立緊密的關係和互動,享受你所擁有的人生。 

人生觀:創造力+努力 

問:你的人生觀是什麼? 

答:面對工作要很有創造力,而且要全力以赴。這兩樣都很重要,工作很努力不夠,還要能夠跳到框架外來思考,這樣的工作成果才會是屬於你的。 

問:你認為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現在舊金山加大和柏克萊加大聯手成立了神經工程中心(Center for Neural Engineering),結合了神經學和電腦工程兩種領域的專家,但這兩個學科的溝通語言完全不一樣,所以現在還在相互協調合作。人的大腦比電腦複雜得多,當今最好的電腦還是無法完全解析人腦運作。我希望在未來的四、五年內,可以發展出儀器來解讀腦波,讓全身癱瘓的病人也可以與人溝通。 

問:對於將來想要成為醫生的學生,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答:要勇於冒險和嘗試,要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只有學業。做一個醫生要了解的,不只是化學、物理、醫藥的知識。醫生面對的是生命,學習謙虛和擁有同情心,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醫生。 

張復倫小檔案 

出生地:美國內華達州 

年齡:35 

學歷:麻薩諸塞州Amherst學院、舊金山加大 

參與組織:美國功能性神經外科學會、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美國癲癇學會、神經科學學會 

現職:舊金山加大醫院神經外科二級住院醫師兼助理教授、柏克萊加大和舊金山加大神經工程中心共同指導主任。 

診療專長:腦瘤、神經性癱瘓、頑固性癲癇 



http://news.ebioe.com/show/19411.htmg/ 生物醫藥平台

http://scholarsupdate.zhongwenlink.com/news.asp?NewsID=4416星島日報

http://neurosurgery.ucsf.edu/index.php/about_us_faculty_chang_edward.html

Contact Dr. Edward Chang

Edward F. Chang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505 Parnassus Ave., M-779

San Francisco, CA 94143-0112

Phone: 415/353-7500 (clinical)
  415/353-3489 (academic)

 

E-mail: ChangEd@neurosurg.ucsf.edu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人物
自訂分類:標竿
迴響(1) :
1樓. 劉靜
2011/06/13 00:48
尋找張醫生的聯絡方式

您好
張醫生的這個發明但願對我們這個家庭是個福音, 我的外甥今年10歲, 患有自閉症, 全家都很苦惱, 孩子不能上學, 需要兩個人以上照顧。我想諮詢張醫生這種情況是否可以手術解決。但不知道如何可以和 張醫生聯繫上, 請您幫個忙, 幫助搜尋張醫生的聯絡方式, 我們全家都充滿希望地等待著。
非常感謝。

e-m: lj8634﹫yahoo.cn,

cvcvmail ﹫yahoo.es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