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摸骨專家
2012/03/07 02:27
瀏覽1,863
迴響11
推薦173
引用1

   

 

佛陀時代,在王舍城中有位婆羅門的摸骨師,叫婆耆舍,他只要觸摸骨骸,就能斷定此人往生何處,一些婆羅門人帶他到各村落,村人就圍在他身邊,付錢請教他們已故親人往生後的去處。

 

一日,他們來到祇園精舍,看見許多人正要去聆聽佛陀說法,就對那些人說婆耆舍是一位威力的摸骨師,要他們去請教他,那些民眾就回答:「婆耆舍知道什麼啊!佛陀智慧高廣,只有祂才是究竟證悟者!」婆羅門人說:「那就讓我們去應證,看婆耆舍與佛陀誰懂得多吧!」

 

佛陀在精舍早知這些人的來意,就吩咐比丘分別準備往生地獄、畜生、人間、天界的四具骨骸,同時再準備一位阿羅漢的骨頭,然後將這五具骨骸排成一列。婆耆舍正確判斷前四具骨骸的主人是往生到何處,但最後一具卻難倒他。佛陀說:「我知道第五具骨骸的主人往生何處。」婆耆舍就請求佛陀教他如何辨識的技巧,佛陀建議他先出家,才可能教導他。

 

婆耆舍就告訴婆羅門朋友等他學會技巧,就跟他們回去,於是他就跟隨佛陀出家,佛陀教導他觀想人身三十二處,婆耆舍遵照佛陀教示,努力精進禪修,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

 

當婆羅門朋友前來問他是否學會技巧時,婆耆舍告訴朋友:「你們趕快離開這裡,我不再需要瞭解這種技巧,我已證悟,我不會和你們走了。」其他弟子聽他這麼說,就去請教佛陀:「世尊!婆耆舍宣稱他已證得阿羅漢果,這是真的嗎?」佛陀對弟子們說:「他當真明白世事萬物的生滅,婆耆舍已經是阿羅漢了。」 《法句經婆羅門品》

 

 

本篇佛典藉由摸骨,讓世人明白人因在世所行的善惡,決定他將來所受的因果,絲毫不爽。宇宙浩瀚,人類要學的知識是廣大無窮盡的,世人只懂得一點學問,就沾沾自喜以為瞭解整個宇宙,人與佛的差別在「迷」與「悟」的分別,凡夫猶如井中蛙,看到井口大的天空,就以為自己看到了全部的世界,亦如瞎子摸象,以偏概全,殊不知佛即宇宙,佛智如海,凡夫的小智猶如宇宙中的一粒塵沙而已。

 

透過摸骨知道死者往生何處,對死者而言是無意義的事,重要的是如何藉由往生的親人,讓自己了悟更多生命的現象與無常,趕快努力修持,以求自己日後能得到更好的天上資糧,這樣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文中婆耆舍未皈依佛陀時,只是一個摸骨師,懂得一些摸骨的技巧,以此賺點小錢維生,對自己的生命並不瞭解,當他皈依佛陀之後,跟著佛陀學到更多宇宙真理,證得阿羅漢果位,他所有煩惱盡除,不再需求摸骨的技巧,因為他已親證佛性了。

 

心靈純淨飽滿之人,他是用內在的智慧力在做事,因為內在的智慧可以了悟無窮浩瀚的真理,一個真正了悟真理之人,他在人事境上會越懂謙卑,開悟者行中道,是不會隨便毀謗世間任何一個人業障來自無明,因無知讓自己造業,想開悟就要找對明師,明師可以啟發自己的心性而佛陀就是眾生的導師,唯有明師才能帶領眾生走向成功清淨之路。婆耆舍因為找對明師,專注學習,因此他很快即證阿羅漢果,自心生出無我的菩提自性,即能獲得清淨無染的光明,修行者內心不存有任何偏私及善惡的痕跡,就能得到不生不滅永恆的究竟圓滿。

 

 

 

 

  

br/

  

 

飛觴醉月亭   

 

 

醉月亭原是表演的戲台,後來與荔枝島、小習池、虹橋、五桂樓共同成為萊園賞景的中心景點。 

 

 

昭和十年十二月竣工之虹橋 

 

 

 小習池上的木棉道

 

 

小習池綠色的湖面上有著小船及白鵝悠遊的游水

 

 

櫟社百週年紀念橋搗衣澗

 

  

  

  

箂園內各式典雅造型的紅磚古式窗花櫺

 

 

具有巴洛克式造型的箂園出入口小門,「萊園」之名,是林文欽先生以「老萊子,彩衣娛親」之典故,為其母親羅老夫人所建造。 

  

 

燕尾式飛簷造型的箂園出入口小門,上書對聯:「知足四時居樂境,寬懷到處遇春風」說明人類知足常樂的道理。  

   

鐵砲碑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台中縣霧峰林家花園之箂園。第一張照片為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921地震受損嚴重,歷經十二年漫長重建之路,當時專家學者意見紛歧,引發激烈爭議,經林家後人四處奔走,獲得政府同意,花費四千萬元,歷經近2年的時間重建完成,內擺設林獻堂時期風格及許多珍貴古董。於2011年12月18日落成,由馬英九總統親臨揭牌。圖片筆者所拍攝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11) :
11樓. hui998
2012/05/04 04:56
前世 今生

都不用愁  过好每一天 善待每一個人     做好每一件事

何必苦苦追求 前世 和今生

我母親 大字不識一個  卻懂的告訴我   過年只有一天    而 人人都要過每一天  如何過的好好的才是最重要

她的思想  一直影響著我 

謝謝來訪

水 羚2022/03/13 18:49回覆
10樓. 江依萍
2012/03/14 22:59
謙卑是最美

多謝水羚分享好文,謙卑是最美,因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喔!

霧峰林家莊園古蹟果然名不虛傳,林家在台灣的貢獻令人敬佩喔!

祝您
心想事成
可愛的依萍祝福

Dear可愛的依萍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林家花園佔地不小

我只去一部份的萊園

林家花園是古蹟  目前政府沒有開放

因此無法進入參觀

您拍的櫻花好美  我喜歡  謝謝您

祝您闔家幸福  千福吉祥

水 羚 祝福  

 

 

MySpace Flower Picture Graphics/Friendster

水 羚2012/03/17 00:23回覆
9樓. 東耳
2012/03/12 22:09
晚安

由摸骨骸即知往生何處,受教了。

這古典美麗的萊園整潔清幽,

以後當找個時間逛逛。

Dear東耳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是呀!任何事都有高深的學問

非常事當有非常人可以明白

萊園環境整潔  值得一遊喔

祝您闔家健康  吉祥圓滿

水 羚 祝福  

 

 

MySpace Thanks Glitter Graphics/Friendster

 

水 羚2012/03/17 00:17回覆
8樓. How R U
2012/03/11 22:58
禪心禪詩
Thank You Scraps, Graphics and Comments for orkut, myspace 水 羚2012/03/11 23:34回覆
7樓. WOND4
2012/03/11 22:41
修身悟道

悟道的人  謙卑向上

學而不精者

一如井中蛙  狂妄自大

有幸遇明師

修身悟道  功德圓滿

謝謝分享好文

DearWOND4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是呀!每個人生活中都是在修行

謙卑者心中有世界

自大者心中只有自己

越謙卑的人越顯得其人偉大

越自大的人越顯得自己渺小

祝您闔家光明 財寶豐沛

水 羚 祝福  

 

 

Thank You Scraps, Graphics and Comments for orkut, myspace 

水 羚2012/03/11 23:37回覆
6樓. 桂子
2012/03/11 18:05
謙卑

說得真好

了悟真理的人

在人事境上更能謙卑

Dear桂子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指教

好久不見,近來可好?

說到真理,無論任何人信仰什麼宗教

都須透過理智的抉擇

而此真理必須具有平等性與永恆性

明白真理就能透徹宇宙的智慧

透徹宇宙的智慧,就不會去做傷害眾生的事

祝您闔家順遂  平安喜樂

水 羚 祝福  

 

 

Thank You picture

水 羚2012/03/11 22:08回覆
5樓. 大支魚
2012/03/10 22:17
摸骨專家

明師沒福報遇上也不知道三太子昏

至於名師就跟7一樣多Fox好冷

Dear大支魚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指教

想遇明師本身也要有機緣

自己相信最重要

否則即使近在眼前

還是不懂要如何去把握

祝您闔家健康  千福吉祥

水 羚 祝福  

 

 

Thank You picture

水 羚2012/03/11 21:41回覆
4樓.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
2012/03/08 13:29
開悟明師重要 道法自然
問安水羚菩薩安好
本篇文章 借摸骨為導引
指明皈依明師的重要 經明師指點之後才能了解宇宙真理
而不是目光如豆般認為井口之天 才是天 其他只要自己沒聽聞過的
就不是天 當今很多修行人 越修我執越重 越修法執越深
佛陀明明說了三藏十二部 他們卻獨談某經某典 如果是個人因蒙受其益而證果
尚可言說 如果是人云亦云 個人以為不可如此 應該也同時尊重其他經典
佛陀說經 因人因時因地 因機緣而說 此世自己也依因緣而學 但是 並不是
自己所學才是最好的 其他的 皆不如自己所學的好
更何況 佛陀明明說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什麼是法 什麼是非法呢
修行人修至後來 只獨尊自己認為的 離佛離道越來越遠而不自知
還沾沾自喜呢 殊不知法者 依黃檗禪師的回答是:「開悟是法。」
因為了解真實心 證佛性的行者 則在在處處是法 均是見佛之故
若未達此者 應該更虛心學習才是 怎可任意毀謗別人的見法 見佛呢
其實 學習佛法 應該學地 任人賤踏 自己始終如一 學地法天 如虛空般廣大
如此 也才能有所證悟 所謂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道法自然 向自然學習 黃花中有般若 翠林中有佛的法身
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是禪者的心境 悟者的覺知
祝水羚法喜自在

俗客祝福

Dear 俗客老師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指教                                        

俗客大人學識豐碩,佛學常識深厚,堪為眾人之師啊!是呀!人類應該向大自然學習,學習虛空寬廣無私的包容。科技文明的發展,帶給社會無窮的繁榮,雖然人類外在生活富裕,但內心卻陷入更多的惶恐,這是因為「無明」所致,因為人們大多不懂如何淨化身心,當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會起瞋心、嫉妒心,達到破壞對方的手段,將自己引向萬劫不復的輪迴,因此佛法真理的價值,是告訴眾生當捨棄貪嗔癡煩惱的束縛。

祝您闔家迪吉  福星高照

水 羚 祝福  

 

 

Thanks Friend picture

水 羚2012/03/11 22:03回覆
3樓. 浮生
2012/03/08 11:17
受益

感謝您總是透過部落格文章
分享社會正向的善意念
讓人讀完之後
受益良多

.................................................................................................

Dear浮生小民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指教給水羚無限多的鼓勵

不敢當!只是盡一點棉薄之力

喜歡佛法的人,就會覺得每篇佛典很精彩感人

不喜歡佛法的人,看一點也嫌多

各人因緣不同,前世沒結此善緣者

就不會與佛有緣,除非自己醒悟

明白人生無常,要修永恆的靈性,這世就要好好把握

這世不知把握,佛法滅世,就永無機會了

祝您闔家光明  佛光普照

水 羚 祝福  

 

 

Thank You picture

水 羚2012/03/11 22:19回覆
2樓. How R U
2012/03/07 22:43
今生來世
今晨靜坐與師閒聊  (道如吃飯,自吃自飽)
師父您好
師父:嗯。那邊請坐。
我說:報告師父,氣象報告說颱風又來了,今年怎颱風特別多?
師父:嗯!歹年冬,風不調雨不順。
我說:上次氣象局,預報結果不準,這次不知準不準?
師父: 世人不是講究科學嗎?有憑有據也會有不準?
    有時非吾喜笑世人愚,實乃因世人少見多怪,孤陋寡聞,方苦其一生,
『科學、玄學、學識、智慧』,此為四種事,焉可混為一談。
  『科學講究根據,眼見為憑』。
  『玄學講究感受,體悟為憑』。
  『學識講究認知,書本為憑』。
  『智慧講究邏輯,宏觀為憑』。
  『魂魄,魂►心、靈;魄►性』,故魂魄是心性亦是靈性。
• • ( 105 )
師父: 『靈分,善靈、惡靈,性亦分善惡』,人有三魂七魄,故須『修靈導性』,魄為貪婪之首,多數貪多於清,皆為魄導引,因世事物質所引,魂魄難合。故人方有多重性格即在此,心所思卻受性左右,方有心口難合一。
    心性、福慧雙修當然是難,心性若合一則福慧足,此人難能可貴,故欲達天人合一,何等之難。
    如科學、玄學、學識、智慧般。
  『一為眼見,一為體悟,世人多數,眼見有餘、體悟不足』。
  『一為認知,一為宏觀,世人多數,讀書有餘、宏觀不足』。
  『道乃須將四合為一』在四合為一之前,須將心性二合一,焉是短短幾
   句,幾字珠磯即可詮釋,『皆須費精、費神、費時、費力』,故欲渡人   何其容易,道欲修成何等難。
    故為何吾常告訴你,世人能渡則渡,能勸則勸,若皆不然,朽木難雕,何須費口舌,『欲世人捨其偏見,捨其財,明心見性,可謂難如登天』。
• • ( 106 )
師父: 為何昔日,吾會要你到醫院,觀看重病患者即在此,
  『人未經折生死,焉知命可貴』。
  『人未盡嘗其苦,焉知甘甜味』。
  『人未窮困其財,焉知貧困鄙』。
   吾常言:『欲論道,須先知其道』。
       『欲知道,須先悟其道』。
       『欲悟道,須先禮其道』。
       『欲禮道,須先恭其道』。
       『未恭道,焉能有知道』。
       『不知道,焉知為人道』。
  『不貪、不私,焉為人?』
  『吾常嘆!人若福中不知福,則禍將不遠矣!』
    世事能幫則幫,能勸則勸,不能幫強幫,不聽勸強勸,恐遭質疑居心叵測,何苦來哉!神仙難救無命客,無能勸人捨其財惜其命,道如吃飯,自吃自飽。回去吧!
我說:是。謝謝師父開示           寫于二○○七年十月五日晨06:30

Dear How R U菩薩您好  阿彌陀佛

謝謝您來訪指教                   

這篇文章説的很好,感覺好像在說我,確實如師父所示:「世事能幫則幫,能勸則勸,不能幫強幫,不聽勸強勸,恐遭質疑居心叵測,何苦來哉!神仙難救無命客,無能勸人捨其財惜其命,道如吃飯,自吃自飽」個人修個人得,真的有道理。

祝您闔家吉昌  福運亨通

水 羚 祝福  

 

Thank You

水 羚2012/03/11 22:39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