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神戶尉,在左的曰:門氶(丞),在右邊的則稱為戶尉。在一般世俗人的稱呼是:『神荼、鬱壘 』 。很久以前,東海上有做度朔山,又叫桃都山。山頂上有顆神奇的大桃樹,桃樹上站著一隻雄雞,每天清晨,當第一線陽光衝破黑暗,照射在大桃樹上時,大雄雞就開始引吭啼叫,這時千家萬戶的雄雞也跟著啼叫起來。但是,度朔山上來了一群妖魔,專門啃吃桃樹,使得大雄雞沒有啼叫的地方,因此讓世界上的雄雞都不知何時要啼叫,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
玉皇知道後非常生氣,派「神荼、鬱壘」兩位神仙去捉拿妖魔。「神荼、鬱壘」兩位神仙到了度朔山便將所有的妖魔捉起來,並且捉去餵老虎。「神荼、鬱壘」日夜在桃樹下旬奪,妖魔都不敢來搗亂了。人們漸漸在心中默認「神荼、鬱壘」是管理天下眾鬼的「鬼王」了。
後來,從周代開始,人們都在農曆12月30日這天,用桃木雕刻的「神荼、鬱壘」立在門口,以求平安。又有人直接將「神荼、鬱壘」寫在桃木牌上,這就是「桃符」的由來,流行於南北朝時期。演變至五代十國時期,蜀國后主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這兩個句子就成了最早的春聯。
門神、戶尉,謂守門之神也。禮喪服大記注「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通俗篇鬼神引禮此文,而續其下云:「今謂其左曰門丞,右曰戶尉」。此泛言門戶之神,未有實指也。考漢書禮儀志云:「東海有度朔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讀如伸舒)一曰鬱壘(讀如尉律),主閱領眾鬼之惡,有害人者,執以葦索縛之,而用飼虎」。又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以禦凶邪,俗謂之門神」。又風俗通云:「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故古時民間習俗,皆以神荼鬱壘為門神,以禦鬼也。至唐代以後,更有以秦叔寶與尉遲恭為門神者,據道藏搜神記載云:「戶神唐秦叔寶尉遲恭二將軍也,按傳云:唐太宗不豫,夜聞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云:「願同尉遲恭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事。因命畫工,繪二人之像懸宮門,邪祟以息。後世以襲之,遂永為門神」。今之廟宇殿門,多繪一白臉一黑臉二神像,蓋即秦與尉遲也。
門神的由來(I)
相傳在上古時代的東方海上,有一個土地肥沃的大島,叫做「度朔」。島上的人們過著和平、安樂的生活。相反的,度朔的東北方海上,有一座叫「萬鬼城」的島嶼,島上的人很凶惡,喜好打鬥,所以,附近的人們都稱他們為「惡鬼」。
有一年,好戰的萬鬼城人,看上了肥沃的度朔,想要佔為己有,對度朔發動攻擊。不會打仗的度朔人,很快就被征服了,而且全都變成萬鬼城人的奴隸。
度朔人整天被迫做苦工,還不時被鞭打。他們不甘心過這種日子,便紛紛逃亡。結果不是餓死,就是被抓回去活活地打死。
度朔人心裡明白,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他們會被萬鬼城的人殺光。於是他們團結起來,為了爭取自由,不惜和萬鬼城的人開戰。 仗打了幾天幾夜,生性善良的度朔人,被迫退到海邊,他們不願屈服,正準備投海自盡時,忽然,從巨浪中出現了兩位手持桃木棒的巨人。
這兩位巨人是一對兄弟,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鬱壘」。他們一上岸,便領著度朔人向萬鬼城的惡鬼衝去,把惡鬼們打得落花流水,四散逃命。度朔人乘勝追擊,終於攻破萬鬼城的城門,神荼、鬱壘兩兄弟又用桃木棒,把萬鬼城凶暴的國王活活打死。
惡鬼們看到國王已死,紛紛跪地求饒,決定改過向善。度朔人怕惡鬼們再來侵略,就請兩兄弟保護他們,讓他們能夠很快地重建自己的家園。正當他們準備要好好謝謝兩兄弟時,兩兄弟卻不見了,只留下插在泥土裡的兩根桃木棒。
不久,桃木棒居然生根、發芽,很快地成長了兩棵桃樹。度朔人為了紀念兩兄弟,就把他們的形象畫在大門上,並從桃樹上折下兩枝桃枝,插在門邊。萬鬼城的人看到兩兄弟的畫像和桃枝,就嚇得趕緊逃走,不敢再來了。
這是另一個「門神」傳說,和「桃符」的由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