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染髮廣告,標榜如洗髮一般容易的染髮劑上市後,激發了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年輕族群或者是華髮初生的壯年人,只要花費少少的錢,加上自行DIY,就可以變換新髮色,於是,近年來,不分老少,染髮似乎成為新風潮。
依衛生福利部規定,染髮劑應申請核准,取得許可證後才能上市販售,在過去衛生單位的抽查紀錄中,發現有部分染髮劑無論是標示或是檢驗結果有與原成分登記不符的違規情形,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及使用安全。
由於染髮劑是由許多化學成分組合而成,對於這些成分,消費者可能並不十分瞭解,加上消費者因染髮而造成嚴重過敏或掉髮的新聞時有所聞,因此消基會特別針對市售「永久性」染髮劑進行檢測,作為提供選購時參考,也讓消費者能更瞭解其成分標示,使用時更安心。
採樣
本次採樣時間為2013年6月底到7月初,於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的福利中心、超市、美容材料行、藥粧店、美粧生活百貨店及藥局等地購買棕色系列的永久性染髮劑,共計購得20件樣品。
20件樣品中,除了3件沒有生產國別之外,有6件標示為台灣生產製造、4件為日本製造、2件為義大利製造、中國、美國、泰國、波蘭及西班牙生產製造者各1件。
一、價格調查
本次購買的染髮劑每盒價格介於85至400元之間。
20件樣品的容(重)量則介於10~100毫升(公克)之間。除了9號「瑪菲染髮霜(5.22紫羅蘭色)」只有1劑之外,每件樣品至少含2劑(瓶)。3號「夢17無PPD泡泡染髮乳(26可可棕)」為小包裝及17號「CIELO宣若EX染髮霜(自然棕-白髮專用)」可多次使用外,其餘皆為單次使用。
二、標示調查
依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中的項目,通稱為「含藥」化粧品,如染髮劑、防晒劑和燙髮劑等,而其他通稱為一般化粧品。
依該條例第6條:「化粧品之標籤、仿單或包裝,應依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之規定,分別刊載廠名、地址、品名、許可證或核准字號、成分、用途、用法、重量或容量、批號或出廠日期。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並應刊載保存方法以及保存期限。前項所定應刊載之事項,如因化粧品體積過小,無法在容器上或包裝上詳細記載時,應於仿單內記載之。其屬國內製造之化粧品,標籤、仿單及包裝所刊載之文字以中文為主;自國外輸入之化粧品,其仿單應譯為中文,並載明輸入廠商之名稱、地址。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者,應標示藥品名稱、含量及使用時注意事項。」
檢視及核對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許可證字號查詢, 10號「舒妃艾爾塔炫亮色彩染髮霜(淺金棕)」與登記的中文品名不符,其餘19件都符合規定。調查後查詢該產品的官方網站,並未陳列該系列的染髮劑,推估廠商已變更中文品名但舊品名的產品仍流通在市面上,致電衛福部詢問後,表示既然可能已經改變中文品名,流通在市面上的舊品名產品就不用處罰。
三、酸鹼值測試
一般市售的染髮劑共有2劑(瓶),有些還會附贈染前護髮霜或染後護色乳(潤絲精)。
通常第一劑為染料,許多產品都含有氨水(阿摩尼亞),但會有刺鼻味,市面上有些標榜不含氨水的產品則以其他化合物溶解,無論是氨水或是其他化合物多屬於鹼性;而第二劑的氧化劑則為酸性的過氧化氫溶液,但兩者混合後還是鹼性。
經檢測結果,除了編號9號「瑪菲染色霜(5.22紫羅蘭色)」只有一劑,酸鹼值為10之外;其他19件樣品的染料(第一劑)酸鹼值介於9~11之間,偏鹼性;氧化劑(第二劑)的酸鹼值則介於2.5~5.0之間,偏酸性。
四、苯二胺與酚類測試
本次測試的染髮劑第一劑染劑,以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PPD)和對胺基苯酚(p-aminophenol,PAP)為主要的成分,遇到不同種類的偶合劑,如間胺基苯酚(m-aminophenol,MAP)、鄰胺基苯酚(o-aminophenol, OAP)等原料,比例不同就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通常顏色愈深,例如黑色或褐色等,多半會以對苯二胺為主要成分。
依據臨床的報告,染髮劑中容易造成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原因為對苯二胺,還有研究指出,對苯二胺在動物試驗中,若經口餵食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但經由皮膚的試驗結果卻尚無定論。因此有些國家如德國、法國和瑞典等就禁止使用對苯二胺為染髮劑的原料,而有些國家如美國和日本仍允許使用。依據「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的規定,對苯二胺和間胺基苯酚的限量為2%,而鄰胺基苯酚和對胺基苯酚的限量為3%。
經檢測結果,20件樣品都符合限量標準以下,且有10件未檢出對苯二胺。這10件分別為1號「慕拉米乳木果油護髮染髮乳-棕色系(P-5摩卡棕)」、2號「566美色護髮染髮霜(11金棕栗)」、3號「夢17無PPD泡泡染髮乳(26可可棕)」、4號「護髮染髮乳-棕色系(奶茶-H3可可棕)」、5號「美吾髮葵花亮澤染髮霜(4v黑醋栗棕)」、6號「舒妃7萃亮澤染髮霜(亞麻棕)」、7號「liese莉婕泡沫染髮劑(亮澤棕色)」、8號「syoss絲蘊專業染髮系列(3-65可可棕)」、9號「瑪菲染髮霜(5.22紫羅蘭色)」及10號「舒妃艾爾塔炫亮色彩染髮霜(淺金棕)」。
五、禁用成分測試
染髮劑會用到許多染料來調配顏色,依據「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的規定以正面表列方式列舉允許添加的染料,而其他使用於紡織或皮革的染料就不允許添加於染髮劑。
本次特別針對鄰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 OPD)、間苯二胺(m-phenylenediamine, MPD)、3,4-二胺基苯甲酸(3,4-diaminobenzoic acid)、N,N-二乙基-間-胺基苯酚(N,N-diethyl-m-aminophenol)、2-甲基-間苯二胺 (2-methyl-m-phenylenediamine)、4-氯-2-胺基苯酚(4-chloro-2-aminophenol)及N,N-二乙基-對苯二胺(N,N-diethyl-p-phenylenediamine,DPD)等7項進行檢測,結果均未檢出。
六、過氧化氫含量測試
染髮劑中的氧化劑也就是所謂的顯色敷用劑,通常多以過氧化氫為主要原料,主要的目的是將頭髮原色的色素氧化變淡,幫助染劑進入頭髮的毛皮質深層,維持染髮的效果。
濃度過高的過氧化氫接觸到人體,容易造成皮膚和眼睛的腐蝕性傷害。依據「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的規定,染髮第二劑過氧化氫的限量為12%。
除了9號「瑪菲染色霜(5.22紫羅蘭色)」只有一劑,不含有過氧化氫之外,其餘19件樣品的過氧化氫含量都符合規定,濃度介於5~12%之間。但若與標示比對,20號「柔蝶自然色彩染髮霜(亞麻棕)」實測過氧化氫含量與標示不符。
七、重金屬測試結果
早期的染髮劑是以植物染料混合重金屬,利用銅或鉛溶解於醋中,讓頭髮上色。特別是有些屬於漸進式的染劑,利用醋酸鉛滲入頭髮的表皮層和頭髮的蛋白質反應,形成深色。
鉛的許多化合物都可作為顏料,如鉻酸鉛是黃色顏料、而碘化鉛則為金色顏料。鉛可藉由皮膚、口或鼻進入人體內,由於鉛具有蓄積性,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慢性鉛中毒,其症狀包括貧血、腹痛、神經系統的障礙等,而對於成長中的兒童,則造成智力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等問題。
鎘除了製成電池之外,鎘硫化物會產生鮮明的黃色顏料,因此深受許多藝術家的喜愛。鎘多半經由口或鼻進入人體,長期食入低劑量的鎘會在腎臟中累積,導致腎臟損害,引起嘔吐及腹瀉、腎小管損傷,並使骨骼變脆而容易斷裂。
化粧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可能會因生產原料或其他因素,在生產過程中技術無法避免時,會產生微量的鉻。鉻雖然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以促進人體醣類的新陳代謝,但若接觸到皮膚,則可能造成紅腫、搔癢感、過敏性皮膚炎、濕疹,嚴重的可能會造成潰瘍。
依據「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規定,化粧品中重金屬的鉛、鎘的限量皆為20 ppm(1 ppm為1百萬分之1;1毫克/公斤)。本次的20件樣品鉛、鎘檢出量都符合規定,而鉻含量都低於5 ppm以下。
結論
本次購買的20件樣品的標示雖都符合規定,但若查詢許可證字號時,卻發現有1件品名與登記的品名不符,依規定,含藥化粧品若要變更品名,即使配方相同,也要向衛生單位申請才能變更,而非自行變更。
測試的4種苯二胺與酚類及過氧化氫雖然含量都低於法規限量標準,但卻有1件樣品測得的過氧化氫含量與標示不符,該樣品可能品質不佳或未經核可擅自更改,但對於此標示不符,目前並沒有罰則可以處罰,致電衛福部詢問後,則是希望消費者有疑慮可先以檢舉的方式提報,其餘19件樣品實測結果都符合標示的含量百分比。至於重金屬方面也都符合現行的規定,但目前的化粧品法規尚未對鉻進行限量規範,雖然研究指出鉻不容易從皮膚吸收,但接觸可能產生鉻瘡或過敏性皮膚炎,此外也曾有知名化粧品在中國被檢出微量的鉻,建議相關單位最好訂定鉻容許量的相關標準。
消費者要如何選擇染髮劑呢?首先檢視標示是否完整,特別是是否有許可證字號。由於染髮劑是屬於含藥化粧品,無論是國內生產製造或進口,都必須經過申請獲得「衛署粧製字第○○○○○○號」、「衛署粧(陸)輸字第○○○○○○號」的字號,通常一個編號的染髮劑只有一個許可證字號,而非通用整個色系或品牌,否則就違反相關規定;此外消費者也可上網查詢該字號是否屬實或遭到註銷等。對氨水(Ammonia)類刺激性味道較無法接受的消費者,可以檢視標示,購買沒有含氨水的產品;此外若擔心對苯二胺或皮膚較敏感的人,則可選擇不含有對苯二胺的產品。還有由於每個人的髮質不盡相同,對於網路上所推薦的產品,作為參考即可,也不必有貴就是好的迷思。
消費者購買染髮劑回家,使用前應仔細閱讀其說明書,還有染髮前最好能依說明進行皮膚敏感測試,即使是購買同樣的品牌,不同顏色配方成分就不會完全相同,須再次實際接觸測試才可得知,切勿怕麻煩而省略,建議業者也可提供小包裝的試用,讓消費者進行測試,以免染髮劑氧化變質。 此外,由於染髮劑中一劑為酸性,另一劑為鹼性,混合時最好戴上手套,以免傷到皮膚。染髮時也要小心不要接觸頭皮,避免染劑刺激皮膚甚至經由頭皮吸收,也不要讓染髮劑留在頭髮上超過所需的時間。
顧名思義,染髮劑是用來作為頭髮染色,故不宜拿來染眉毛或睫毛,以免造成眼睛的刺激反應而產生嚴重後果。使用染髮劑最後則必須以清水徹底將染髮劑沖洗乾淨,以免殘留頭皮。
本次購買的染髮劑有18件屬於單次使用的商品,如果沒有用完,也應丟棄不宜二次使用,因為染料膏劑容易接觸到空氣而變質,若髮量較少的消費者建議可以選購較小包裝的商品。
而染髮劑成分特性各異,不建議自行調色或任意混合兩種不同品牌的染髮劑,以免造成不可預期的反應和效果。
還有染髮前後最好能喝大量的水,加速可能侵入體內的染劑成分之排除,若廠商有提供染前護髮霜,建議最好使用來保護頭皮。
染髮的訴求已不是僅老年人使用於白髮染黑而已,年輕人染髮風氣更盛,雖然可以隨時變髮,但建議最好相隔3個月以上再進行下次的染髮,以免傷害髮質。皮膚病患者或頭皮有傷口、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也最好不要染髮。對於染髮和燙髮,建議最好能相隔1星期以上,以避免頭髮的傷害。(指導單位:行政院消保處)
(謝誌:本次測試係由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供經費補助,特此致謝。)
(謝誌:本次苯二胺、酚類及禁用成分測試的儀器檢出器部分,係由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之台北市陽明山扶輪社、華岡扶輪社、福齡扶輪社、華友扶輪社及九合扶輪社、胡嘉定、吳賢宗等社友捐贈,特此致謝。)
(謝誌:本次重金屬測試使用儀器,皆由溫泰鈞、溫健鈞先生捐贈,特此致謝。)
(謝誌:感謝消基會中區分會志工李富美、林?鈺、陳碧、鄧路加熱心協助採樣,其排列順序,係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BOX:染髮劑種類
目前市售的染髮劑可分為暫時性、半永久性、漸進性和永久性4種。
暫時性染髮只能固定於毛髮表層的毛鱗片,染色效果並不持久,只要用洗髮精清洗就會立即掉色。
半永久性染髮則藉由染料穿透到角質層表層(毛鱗片的下層),經過數次的清洗,顏色就會褪去。
漸進性染髮則利用染劑中的礦物質與頭髮的毛鱗片產生作用而逐漸變色。
而永久性染髮則利用氨水(阿摩尼亞)讓頭髮的毛鱗片表層張開,讓染色的分子能進入頭髮毛皮質的深層,並利用氧化劑將原色漂白,讓顏色呈現出來,但維持時間與洗髮次數有關,一段時間後仍會掉色。
部分標榜「植物性」染髮,是利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如指甲花(henna)或何首烏和焦煤色素配合,但色系較少且不易持久,較不受年輕族群喜愛。
BOX:對苯二胺
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簡稱PPD)是屬於苯胺(aniline)(苯胺屬於芳香胺族之一)衍生的有機化合物之一,由於對苯二胺的化學結構和某些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類似,因此有安全之虞的考量。
根據動物實驗中,經口餵食可能導致泌尿道、皮膚、甲狀腺或淋巴系統的癌症;若經由皮膚測試的話,有部分證據顯示會致癌,但也有證據指出並不會致癌。
而國外長期的追蹤研究報告指出,從事的美髮業者可能會有增加膀胱癌的風險,但也有研究反駁膀胱癌和染髮並無相關關係;至於是否會導致血液腫瘤的相關疾病,也是持正反兩方的態度。
世界衛生組織中的國際癌病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指出對於從事美髮業者,染髮劑可能會致癌(probably carcinogenic),但對消費大眾,則缺乏足夠的研究數據足以證明。
雖然染髮劑是否會致癌目前尚無定論,但可確定的對苯二胺是一種相當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的因子之一,約有0.5%的人會有過敏反應如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此外染髮劑中的氧化劑(過氧化氫)會破壞頭髮的蛋白質,而導致髮質變得毛燥、粗糙、脆弱,甚至容易斷裂。
表一、調查(測試)項目、方法與標準
項目 |
方法 |
標準 |
價格調查 |
比較樣品的購買價格。 |
— |
標示調查 |
依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進行 |
— |
酸鹼值測試 |
參照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第9036號(CNS 9036)「化粧品中pH值及酸鹼性試驗法」。 |
— |
苯二胺與酚類測試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染髮劑中含苯二胺與酚類成分鑑別及含量測定方法」 |
對苯二胺、間胺基苯酚的限量為2%;鄰胺基苯酚、對胺基苯酚的限量為3% |
禁用成分測試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染髮劑中禁止使用成分之檢驗方法」 |
|
過氧化氫測試 |
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中「市售染髮劑化粧品之品質調查」檢驗方法進行 |
限量為12%以下 |
重金屬(鉛、鎘及鉻)測試 |
參照CNS 9543「化粧品中鎘試驗法」、CNS 10380「化粧品中鉻試驗法」、CNS10382「化粧品中鉛試驗法」進行 |
鉛<20 ppm 鎘<20 p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