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柳營的德元埤荷蘭村就緊鄰「老牛的家」,來此處玩樂隨走的遊客一次可看兩個景點,或說體驗兩種不同的人文風景(一個主走濃厚的台灣在地味,一個主打荷蘭歐味風情);相同的是這兩處都免門票,因此來台南柳營時選擇此兩處走走也是挺不賴的休閒選擇。
德元埤荷蘭村因為是新景點,因此樹木都還太小、太稀疏,整體設計可改進的空間還有。
而佔地廣闊是德元埤荷蘭村的優勢,德元埤水庫的溼地生態也是園區的一大特色,如果有系統的、有規劃的整飭園區,更質感的規劃這裡,以後會更有「歐洲荷蘭村」的潛力。
以下相關介紹擷取網路,這些資料有更深入的德元埤、荷蘭村的地理環境介紹,有興趣請參考。
因政府規劃,柳營於30年前便開始發展酪農業,呈現出獨特的酪農景觀。在鄉間小路兩旁的農田裡,常可見到農民辛勤的栽種飼料作物,將這些飼料作物作為乳牛的食物。在柳營許多牧場中不只可見到綠油油的草坪、大群乳牛悠閒的吃著牧草,還有工人忙碌整理牧草的身影,這些田園景致呈現出與荷蘭鄉村相似的酪農村景觀。因此,台南市政府結合柳營酪農業,打造出一個和荷蘭相仿的「荷蘭村」(資料引自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德元埤位於柳營鄉東南約2公里處,海拔7公尺高,係攔截龜子港排水上游9條支流而形成珊瑚狀之埤塘,為一平地小型水庫,構造為鋼筋混凝土低堰,湖底低平,呈珊瑚狀,面積寬闊,湖中盛產鯽魚及鯪魚,兩岸農田種植水稻,低窪處生長菱角,生態資源豐富,為一珍貴具開發潛力之埤塘。
台南柳營德元埤風景清幽,台南市府引進荷蘭風車,融入柳營在地的特色景觀,並進行環境綠化、環埤步道及露營區規劃,讓鄉親確實感受到德元埤動起來,進而引領台南帶狀潭埤的觀光熱潮(資料引自台南市觀光旅遊局)。
這是德元埤荷蘭村的最主要建物,不過個人主觀認為,這建築是德元埤荷蘭村園區內比較不OK的建築。
看起來完全沒有荷蘭的異國風情,倒像是一個台灣鄉間隨處可見的大型倉庫,而且還是個「鐵皮屋」倉庫。
左右兩側各有「遊客服務中心」和「酪農產銷中心」~
除了入口的鐵皮屋建築外,德元埤荷蘭村因為地理上特殊的優勢,因此悠閒的在園區散步談心,還真有雲遊他國的感覺。
德元埤水庫裡的溼地生態很多,鄰近草地還養有乳牛等動物,可以讓孩童近距離接觸動物(如上圖白色柵欄內)。
荷蘭村的園區內因為許多支流小溪貫穿德元埤,因此可愛的跨橋還不少,各有各的特色~
梵谷吊橋(法國南部的亞爾Arles朗格羅瓦吊橋)~
除了風車之外,園區內規劃露營區,讓遊客可以有更多時間遊玩整個荷蘭村,並體驗不同於白天的夜晚景致。
除了各式各樣的小跨橋外,還有渡船小碼頭頭、咖啡座等,都是仿造荷蘭的風格來打造,樸實的田園景觀和水鄉澤國式的濕地等,都讓遊客感受到和其他公園不一樣的fu。
德元埤因為湖底比較低平分布不均,感覺像珊瑚狀,並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園區告示牌上的說明~
荷蘭村園區周圍也利用產業道路等多條路段,開闢了腳踏車道和人行步道,環境嫻靜清幽,如果在這裡舉辦更多藝術活動,應該挺不賴。
花了三千多萬元打造的大風車,算是園區的指標建物(但還是覺得可以再多些風車,或有更大的風車在未來園區,這樣的「荷蘭村」才更名符其實)。
如果要發展成「主題性」的園區,應該不只是多種花,也記得多種「鬱金香」~
德元埤荷蘭村園區可讓全家大小都與大自然、小動物接觸,是個適合全家旅遊的好景點。
兩人散步在園區內,當下可印證與體會「少了孩子,多了自由」的心情。
難得偷閒的兩人行,從林鳳營車站離開後,最後在台南留下的足跡就是「老牛的家」和「德元埤荷蘭村」,爾後我們至新營的「華味香」吃鴨肉飯和鴨肉羹,旋即驅車回嘉義老家,兩人行也從沒計畫隨走的處處驚嘆號,在此劃上句點。
◎ 如何去:
新營交流道→新營→台1往柳營→鳳和中學旁南110左轉→南112走到底右轉直走即可,若在路上看到下圖的風車指標,在往前開幾十公尺即為停車場(免門票,連停車也免費)~
◎ 有興趣也可看: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2963317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