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神奇經穴療法
2010/11/20 20:59
瀏覽1,182
迴響0
推薦1
引用1

如何保護健康

▲ 健康的定義及正確治療法

「所謂健康,不只是沒有病痛而已,同時在身體及社會方面,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中所下的定義。因此,當我們拚命工作的時候,也要善用休閒時間,這是健康所必要的條件。

「健全的精神要建立在健全的肉體上。」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人到了生病之後,才會體會到健康的可貴,這種經驗也是你我都曾有過的。

人類有自衛健康及克服疾病的本能,這種能力叫「自然潛能」。不論是現代醫學、指壓或手掌療法等,都只是自然潛能的助手而已,因此,盡量避免會阻礙自然潛能的不規律生活、錯誤的治療及藥物濫用等,再配合食物營養及正確的治療,是人人應具有的觀念。

▲ 增長自然潛能就是醫療的要訣

如果自然潛能的作用健全的話,疾病應該就能自然痊癒;不過,由於人體並不是經常都保持在健全的狀態,所以,有時也無法阻止病菌繁殖,或是無法把病菌所產生的毒素排到體外,這麼一來,細胞的恢復力就會降低,而無法抵禦疾病的侵襲。

因此,當自然潛能到達極限時,用某種方法阻止病菌的繁殖,將病毒排到體外,恢復細胞活力及助長自然潛力的話,就可以克服疾病,這也是所有醫療方法的目的。

▲ 自己能做的健康管理

強調自然潛能的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寶貴的身體。如果覺得疲倦的話,就應立刻治療、恢復健康狀態,以儲備明日的活力。對大數的人來說,不但不懂得管理健康的方法,反而還繼續地虐待自己的身體,譬如暴飲暴食、沉迷玩樂等,最後傷害了胃腸及肝臟,才跑到醫院去找大夫治療。
    
如果是慢性疾病的話,病人往往會覺得醫生的醫療不夠徹底,自己就要判斷要用中藥、針灸、指壓或電療法、溫泉療法加強治療的效果。大家要盡快放棄依賴的心理,自己善於管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
    

以下就依序介紹穴道的意義和刺激穴道的方法,尤其是指壓療法和手掌療法的實施,更能夠提供保養健康的功效。
 
★ 刺激穴道治療法的效用
 
▲ 刺激穴道的方法
    
利用穴道所做的治療法,除了指壓、針灸、按摩之外,還有代理指壓的醫療用具,如貼藥、塗藥等。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法,目的都是要使身體機能正常化,間接地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自然痊癒力。刺激穴道的療法,尤其對下列這些疾病有效。
 
    有效的症狀
 
●不安或新痛所引起的精神刺激,或是從肉體痛苦所引起的一連串反應=疲勞、倦怠、神經過敏、頭痛、頭重、頭暈、肩硬化、噁心、眼睛疲勞、失眠、便祕、食慾不振等。
 
    對這些病也有效
 
●內因性慢性疾病=風濕痛、神經痛、高血壓、低血壓、腎臟病、肝臟障礙、胃腸病、中風、小兒麻痺後遺症、更年期障礙。
 
對以上所述的疾病,單獨使用穴道療法也有效,配合適當的醫療則更能促進痊癒。
 
▲ 治療疾病的穴道療法
 
指壓、按摩、針灸、電療法等,都有各別的特徵和適應症,但並不是對所有的疾病都有效。以這種穴道療法來預防疾病,可以發揮優良的效果。
     
具體地說,肩硬化、腰痛、胃腸不適、失眠……等症狀,以指壓來治療,可以獲得改善。但是,像外傷、浮腫、發腫、潰瘍性的局部疾病等,利用指壓等的穴道刺激法,不但不適當,而且無效。
     
除此外,內科疾病或需要保持安靜的疾病,都不適合施用指壓。雖說預防感冒及對初期感冒之治療也有效,但是,如果已經到達俄韓或高燒的程度,盡快上床休息,保持身體溫暖,才是最好的辦法。
     
只是微燒的情況,如果指壓能使病患覺得舒服,就能夠提早退燒和恢復健康。不過,像赤痢、傷寒、流行性感冒、性病等的傳染性疾病,指壓當然無效,而應該屬於醫療的範圍。
 
★ 什麼是經絡
 
▲ 經絡的作用
    
經脈和絡脈是穴道的基幹,兩者合起來就叫經絡。
      

經絡是從中焦(胃)所產生的榮血與下焦(大腸、小腸)產生的衛氣所經過的管道,並可保障自己負責區域的組織、臟腑、器官等的營養、新陳代謝及生長等的生命現象。
     
所以,不只是與榮衛(血氣)的通路有關,也直接影響到身體的機能。如果機能衰退或亢進、身體發生異常現象,在有關的經脈及經穴(穴道),就會變得僵硬、發痛,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反應。
 
▲ 縱為經,橫為絡
     
所謂經,簡單地說,就是在人體內好像紡織物的經線紗那樣分佈的東西,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給經冠上個脈字,就叫做經脈,他是由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所組織成的。
     
其次談到絡脈。所謂絡,就像紡織物的橫線,也就是從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所紛出的細脈,計有十五絡、孫絡、血絡等。十五絡的作用再於與十二經脈連絡,從每一條經分出一個絡,另外,在脾也分出一個大絡,從奇經中的任脈和督脈也各別分出一個絡,共有十五絡。所謂孫絡,是從經分出來的細絡;血絡大多數是表示怒張毛細血管的作用。
 
★經絡和氣血
 
▲ 經絡是將氣血輸送到全身的路線
    
分佈在全身的經絡,實際上交叉和相疊的情形要比圖表上複雜得多,經脈與絡脈的分歧點,即成了所謂的特效點(就如同鐵路的終點站)。
     
在實施穴道療法之前,隨著十四經絡的方向來學習經穴,比較簡單。經絡是「氣血在全身循環的路線」,簡單說,是在「內臟、皮膚至全身像網目般分佈的機能性連絡路線。」
     
經絡的存在,以現代醫學的觀念是不易說明的,不過,有關其對發病的治療,卻是事實,這是兩千年來的醫療經驗能夠證明的。因此,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從電阻的變化也能證實經絡的現象,在施行指壓時的放散痛,也可以用來確認經絡的分佈。
 
▲ 何謂氣血
    
所謂氣血,就是養生的能源。如果能讓經脈順暢地循環,就證明人體非常建康。不過,即使是宇宙的循環也會發生變動,經脈的流通當然也會有發生變化的時候。經脈的流動就向河川一樣,有時會發生旱災。如何能隨時保持順暢,就是平常應該注意的事。
    
「氣」是我國醫學上獨特的想法,雖然眼睛看不到,卻會隨著空氣、精神、靈魂等通行。具體地說,是一種幹勁、元氣、強勁的意志……,人類一切的行動,都可說是氣的動態。
    
所謂「血」,就是體能的來源,液體、食物等養分。舉例來說,煮飯時所產生的水蒸氣,就彷彿「氣」,煮熟的飯就好比是「血」。
 
★五行和六腑的組合
 
▲自然界為陰陽合成
   
現代醫學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忽視自然界的現象。相反地,東方醫學都是順從自然之理所完成的醫學。具體地去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就會瞭解一切都是陽與陰的組合,譬如-白天與夜晚的明、暗;像這樣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
 
▲陰陽五行說
     
自然界是由植物、熱、土壤、礦物、液體等五種物質所構成的,將這些物質以木、火、土、金、水的型態來表現,就是東方醫學基礎之一切的「陰陽五行說」。
在自然界生存的人也是一樣,男性是陽、女性是陰;而人體的內臟,不論男女(肝、心、脾、肺、腎)都是陰,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屬於陽。同時,肝和膽為木、心及小腸為火、脾和胃為土、肺與大腸為金、腎與膀胱為水。此為臟與腑。
 
▲心包與三焦
     
除了五行所說的五臟五腑外,加上心包(臟)和三焦(腑),就成了六臟六腑。按東方醫學獨特的看法,心臟是特別重要的臟器,而心包就是擔任了保護心臟的任務。
 
與心包共同所組合的對象,就是把全身完全包括在內的三焦。
         
三焦分為上焦(胸部以上)、中焦(從胸以下到肚臍為止,包括手腳)、下焦(下腹部)這三部分。所謂三焦,意思就是三個熱源。為了能在春、夏、秋、冬四季確保一定的熱源(同一體溫),他們能在體內發生熱能。
 
心包是陰、三焦是陽,兩者都屬於火
 
▲中醫所謂的脾臟就是現代醫學的胰臟
     
東方醫學-尤其是經絡療法,所謂的脾臟,就是現代醫學的胰臟(消化器官)。
 
★十四經絡
 
▲ 實用的十二經
     
有關經絡,前面已稍微提過。經絡有十二條正經和八條奇經(補助性的經)。實用的十二條經,加上奇經中特別循環在脊柱的督脈(陽),以及循環在胸部、腹部中心的任脈(陰)這兩條經,就構成了十四條經,而且,每條經都有一定的穴道。其他六條奇經雖然沒有穴道,但卻是活潑的後備軍。
  
▲臟是陰、腑是陽
    
十二條正經又分為陰和陽。因有「太陰、少陰、厥陰」、陽有「陽明、太陽、少陽」,都分為三個階段。
 末端即是手和腳。
    
同時,臟(肺、脾、心、腎、心包、肝)是陰;腑(大腸、胃、小腸、膀胱、三焦、膽)為陽。
  
▲十二正經的循環
  
十二經從在肺臟循環的肺經開始,按順序循環在各臟腑,最後再從肝經回到肺經,這樣反覆地循環下去。
(1) 手的太陰肺經-(2)手的陽明大腸經-(3)腳的陽明胃經-(4)腳的太陰脾經-(5)手的少陰心經-(6)手的太陽小腸經-(7)腳的大腸膀胱經-(8)腳的少陰腎經-(9)手的厥陰心包經-(10)手的少陽三焦經-(11)腳的少陽膽經-(12)腳的厥陰肝經-(1)手的太陰肺經,像這樣循環下去。
 
經中的(1)(5)(9),是從內臟沿著手的內側延伸到手指末端;(2)(6)(10)是從手指末端經過手的背側到臉部去;(3)(7)(11)是從臉到腳趾末端;(4)(8)(12)是從腳趾末端到達內臟。(1)~(12)都能互相連結起來。
    
而且,(1)和(2)~(11)和(12)這三條陰陽的經脈,保持著如同夫婦般密切的關係。手和腳也採用相同的名稱,譬如手的太陰肺經與腳的太陰脾經;腳的陽明胃經和手的陽明大腸經……都互相有親密的關係,共同保護身體。
   
▲六臟六腑 
   
東方醫學所謂的六臟(肺、脾、心、腎、心包、肝)和六腑(大腸、胃、小腸、膀胱、三焦、膽)是縱橫地從頭頂到腳趾頭分佈著,且能把氣血運到全身,也就是前面已經說過的經絡。
 
在經絡中流動的活力,叫做氣血、藥衛或經水。
    
除了在六臟六腑循環的十二經外,督脈、任脈這兩條經脈絡是水庫,具有儲存活力的作用,經常和十二條經保持聯絡,可以補充活力的不足。
 
★經穴(穴道)
 
▲穴道有六五○個以上之多
  
「要壓住穴道」、「知道穴道的方向」、「找到穴道了」……從古以來,「穴道」這個名詞就經常被使用。提起指壓,就會令人聯想到穴道,十四經脈的穴道數共有三六五個。左右合起來算的話,全身的穴道就超過六五○個。
 
除此之外,還有奇穴、阿是穴(天應穴)等許多特殊的穴道。
   
▲穴道是身體異常的反應點。
 
症在四肢五官,病在五臟六腑,所以可以對照經絡圖查看看。有堵塞的地方,容易堆積垃圾,通常可以找到壓痛點,按摩推拿可舒通經絡。身體如果發生異常,反應馬上就會出現在負責的經脈穴道上。
    
所以,穴道是按照經脈流動的「氣血」盛衰,來產生反應的,具有信號的作用。同時,它也是治療經脈異常的窗口(治療點),以藥品來說的話,就相當於特效藥。
   
▲經穴(穴道)的位置
 
經穴(包括奇穴)都是沿著各經脈的流向分佈。主要是在:
 
 (1)肌肉和肌肉之間(肌腱或肌緣)。
 (2)肌肉連接的鍵上。
 (3)關節或骨的凹處。
 (4)在動脈(會傳達心臟脈動的)能充分觸知的部位點。
   
▲經穴的任務
   
簡單地說,經脈就像鐵路一樣,而經穴就等於車站。全身的穴道各別有其任務,手腳的穴道位於肘或膝蓋周圍下面的,具有保健、美容方面的效果。
           
穴道是人體的重要部位,特別是在脊椎循環的督脈及在腹部、胸部中心循環的任脈穴道,就是練武時所謂「一擊必殺」的穴道。而在中國醫學上,更研究出對急性病症有效的穴道。
   
▲經穴的分佈
 
在胸部或腹部所代表的經絡穴道,早位於經絡所經過的內臟附近。
    
從醫學的觀點來說,自律神經是從脊椎開始分佈到各內臟器官去的。神經則從脊髓分佈出來,在中繼內臟的地方(交感神經節),有負責內臟的穴道。
 
譬如,在肺部分佈的神經節附近有肺俞,在心臟神經節的附近有心俞,在肝臟、脾葬的神經節附近有肝俞、脾俞等。而在脊椎左右約3公分的地方,與神經平行地分佈著許多俞穴。
    
以經驗為基礎所累積的我國醫學,在穴道方面的看法,現代醫學也承認很合理。對於古人研究人體的正確性,尤為外國學者所驚嘆佩服。
 
★經穴(穴道)的分類和作用
 
▲穴道所負有的使命
    
就像經脈各種系統一樣,各個穴道也都有專屬的部門,以及他獨特的功能。舉例來說,就像鐵路有站名,可以分為台北、高雄等大都市的主要站,以及新竹、彰化等地方都市的話,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連平快車也不會停下來的小站。
    
火車有特快、平快、慢車的區別,經穴也是一樣,可分為對疾病有效的穴道,以及對急性或慢性病症有效的穴道,甚至可以分為直接對內臟器官,或提高自然痊癒力、促進健康等有效的穴道。
     
施行指壓的時候,就像服用藥品一樣,應按症狀的輕重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程度。
 
以下就大致說明穴道的功能:
 
(1)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也有原動力的意思,能提高自癒力的穴道
       
翻開東方醫學的古典著作,發現有「五臟六腑的痛,必須全部由經原穴消除」這句話。譬如說,心經疼痛要針對心經的原穴和神門;而大腸的病痛,就要對原穴的合谷作治療。

每天轉手關節和腳關節,每天轉300下,小小的功法,卻能調動全身十二條經的原穴。原穴本來就是各條經絡相通的接口。這一轉,堵塞不通的經絡瞬間接通,有許多人表裡經,子母經交接不暢,如肝膽為表裡,膽經是肝經排濁氣的出口,若交接不暢,濁氣就會堵在肝經裡,肝必會受到損害。肝經屬木,心經屬火,木為火之母,二者為母子關係。若兩經交接受阻,必然會形成木不生火的情況,也就是所謂心臟供血不足。

此法對足寒症效果甚佳。睡眠不好的人,也反映說有效。

(2) 穴-治療急性病症非常有效的穴道
       
各經都有一個 穴,所以,不論什麼部位的經發生病變,使用那個經的 穴做指壓,效果就會好很多。 


(3)絡穴-對慢性疾病有效的穴道
      
可以從經脈、絡脈(支脈)出來的穴道,各經脈都有一個。這個部位對於各經的疾病有明顯的反應,如果有疾病,絡穴就會產生硬結、膨脹、壓痛厲害,或相反地比周圍陷下(凹下去)。
      
所以,可以做為治療慢性疾病有效的穴道,譬如慢性胃病,指壓脾經的公孫、胃經的豐隆最有效果。
 
(4)募穴-位於胸部、腹部對陽病有效的穴道
        
所謂募,就是集合的意思。經脈集中許多氣的地方,就叫做募穴。各經都有一個募穴,不過,不一定只能使用這個部位的穴道,有時必須借用其他經的穴道。
 
身體的背面是陽,胸和腹是陰。陰陽兩氣是相互不斷交流的。病分為陰病和陽病。發病的初期只出現在表面,所以叫做陽病;有發燒、疼痛的症狀,在陰部(也就是胸部、腹部)的穴道出現硬結成壓痛。
 
(5)俞穴-位於背部、腰部對陰病有效的穴道
       
病完全復原叫做痊癒。俞穴的俞字就是從癒轉意來的,也就是能使疾病痊癒特別有效的穴道。
       
和全身有關的俞穴,有膀胱經流通的背部和腰部、肺俞在肺臟、心俞在心臟、肝俞在肝臟、腎俞在腎臟,按臟腑的順序有正確的位置。
       
背側是陽面;前側是陰面,兩氣互相交流,所以轉為慢性症狀的陰病,在陽面的俞穴上,會變成硬塊或壓痛點出現。
   
▲俞穴是穴道治療不可缺少的特殊穴道
      
除了指壓之外,俞穴現在已運用在電療和物理性指壓方面,也是貼藥和塗藥有效的穴道。
      
主要的俞穴位於脊椎下面,是在左右各距三~六公分粗的脊椎肌上方流通的兩條經脈上。把雙手向著腰部揉過去,用拇指壓住硬的肌肉,可以充分地體驗感覺。這時,身體應採去正坐或立姿,要指壓時,將上半身稍微後仰,做3秒鐘左右的深呼吸,然後吸氣放手。像這樣反覆做三次即可。
 
★為什麼穴道治療法有效
 
▲神經反射說
      
站在現代醫學的立場來看,經絡和穴道雖有各種學說,但較為合理而普遍使用的,就是所謂的「神經反射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臟體表反射」的現象。為了說明穴道治療法的根據,以下就對內臟體表反射作一大概說明。
  
▲內臟體表反射
      
我們的內臟和組織,如果發生了某種故障,就會在與神經有關的皮膚或肌肉產生反射,而引起各種反應(變化),這是對我們預告有疾病的傾向。
      
在內臟、肌肉、皮下組織、皮膚等支配全身的神經,因為具有向心性,會不斷的向脊髓和腦隨傳達健康狀態。如果在身體深部的組織發生異狀,脊髓的某一部位一定會收到向心性的刺激,並與同一部位的皮膚或肌肉互相關聯,在那裡出現反射現象。其中症狀出現在體表的,就叫做內臟體表反射。
    
▲內臟體表反射分為三種
      
如果要將內臟體表反射細分的話,可分為(一)內臟知覺反射、(二)內臟運動反射、(三)內臟自律神經反射三種。
     
(一)是某個內臟發生故障時,在和內臟有關的皮膚、皮下結合組織、表面的肌肉等,會出現知覺過敏、疼痛和麻木的現象。
     
(二)是內臟發生故障時,和神經有關的體表附近的肌肉會出現硬塊。
     
(三)內臟的異常會影響汗腺、皮隻線、豎毛肌、表皮血管等作用。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多或相反地降低,會出許多汗;皮膚會變的乾燥、粗糙,或分泌過多脂肪;同時,皮膚會發紅變熱,或相反地蒼白變冷。豎毛肌收縮,皮膚會產生雞皮疙瘩,黑斑會增加。
      
看一個人的臉色和皮膚顏色,就可以猜測他的健康程度。皮膚與內臟、身體組織有密切關係,並且會反應他們的健康狀況。
     
▲體表內臟反射
      
前面已經說明過-體表和內臟組織都會經由神經反射,關係十分密切;相對地,要治療內臟的故障,也可以藉由對皮膚的刺激來做,這就是體表內臟反射的理論,它的原理和東方醫學所提倡的經絡、經穴可說是一致的。
       
如果對體表的一部分施行指壓刺激的話,就會再脊髓、高位的中樞、同一部位神經所支配的內臟及其他組織產生反射,並在內臟發生各種知覺運動;同時,循環系統和內分泌也會變得正常。
 
★對治療特別有效的穴道
       
雖然介紹的都是家庭療法,但是,只要知道一些特別重要的穴道,就可以獲得不遜於藥物的效果。
        
在做指壓和手掌療法時,就針對這些特別重要的穴道來做,不必要的可以盡量省略。
  
▲經脈和經穴的觸覺法      
 
為了確實掌握經脈和經穴,可以沿著經脈用手輕輕地摸著皮膚,使用食指和中指一路摸下去(指尖覺得凹下之處就是穴道)。
       
另一方面,皮膚也認為是內臟健康的象徵,在穴道附近如果增加黑斑、雀斑、黑痣或皮膚症,就表示和那個部位經脈有關的內臟發生異常。特別是早年期障礙和疲勞過度時,這些症狀就會更明顯地出現。
  
▲在穴道上或附近出現黑斑、皮膚粗糙時
      
舉一個例子,為了治療便祕,可以探測手的大腸經(從食指到臉的鼻翼邊緣),如果在各穴道附近有黑點,就把這些黑點連接起來,大概就能知道大腸經的走向。
             
同時,摸摸皮膚如果覺得冷(或熱)、乾燥(或溼氣)等情況,就證明有關的經脈發生異常。
   
▲在穴道的痛覺
    
從確實探之穴道的方法之ㄧ,是用拇指和食指輕捏穴道附近的皮膚,揉三、四次覺得有些痛,就是穴道的位置。如果不是,就不會有痛覺。
    
然後,用拇指和食指在穴道上方圓型地揉壓,在深部可以摸到筋狀或點狀的硬塊,這些地方就是反應最敏感的穴道。
   
▲用舒服的壓力來做
     
談起指壓,很多人以為是在穴道用力壓迫才有效,並把這種觀念傳給他人。也有一些誇大的宣傳,說明只刺激穴道就可以治療疾病。在看到這些不確實的報導時,最好配合健康計(Health meter)來測量壓力。
   
▲治病的主角是自癒力
     
事實上,真正能使疾病治癒的原動力,就是每個人身上所有的自癒力,指壓等的穴道療法,只不過是補助的手段而已。
 
就像配藥必須注意藥量一樣,穴道實施時也要注意力量的大小。如果隨便刺激的話,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有時還會發生危險。
 
★刺激的發酵作用
     
實施指壓時,一定要選擇確實有效的穴道,短時間地給他輕微地刺激(原則上是3秒鐘1次,共做3次),這是指壓的要訣。刺激療法並不是做的時候才有效,實施後一段時間也一樣有效。對健康的人實施,效果可以持續二十四個小時,這情形就叫刺激的發酵作用。
   
▲指壓療法
     
指壓療法是從按摩發展出來的,重視穴道「氣」的功能,並且融合美國按摩脊椎療病術(Chiropractor)的優點。效用有(一)可矯正脊椎異常、(二)可恢復肌肉疲勞、(三)消除自律神經所引起的機能障礙、(四)可預防疾病。在醫學界獲得很高的評價。
   
▲手掌療法
     
有發炎現象的急性疾病,不要隨便做刺激療法;對以穴道為中心,使用無刺激而安全有效的「手掌療法」,可以說是做適當的辦法。 ( 摘錄自神奇經穴療法   楊宏儒  編著 )
--------------------------------------------------------------------------------------------------
思考問題,一是簡單化,二是直觀,循經指壓的結論是:
 
一.經絡只不過是五臟六腑的通道。
 
二.指壓.推拿.針. 灸.拔罐.刮痧都不治病,只不過是疏通經絡,經絡疏通了人體的一些症狀也就隨之減輕或者消失。
 
三.人體的病是人體自己修復的,曾經與復旦大學經絡的物質基礎研究小組負責人在上海市六醫院做過一次用經絡指壓去除心包積水的實驗,志願者是復旦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在核磁共振檢查後做指壓,指壓後再做檢查,通過計算,半小時的指壓減少積水百分之二十九。
 
後來費教授又與上海市六醫院一起做過實驗,對象是一癌症病人,心包積水嚴重,結果是去掉積水百分之五十。心包經可以去掉心包的積水,肺經可以去掉肺的積水,肝經可以去掉肝臟的積水。經絡是五臟六腑的通道,用這個方法清除臟腑的積水比服藥快,可以立即得到信息反饋。
 
循經指壓是經絡學的臨床應用,需要的工具是雙手和一套經絡系統圖及一套說法,而能解決的問題是很可觀的。循經指壓只重經絡,不重穴位,背不出經絡,照著經絡圖壓就行。循經指壓是幫助人體疏通各臟腑的通道,就像打掃房間的衛生,今天掃得不徹底,明天可以繼續,它沒有錯誤,沒有傷害。是保鍵,是養生,是治療。只有當人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才交給醫生,首先交給中醫治療,實際上西醫能治療的病,中醫都能治療,而且應該實行地區醫療自保,中醫擅長治未病,用中醫的方法對地區民眾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其保健的結果一定會讓全世界驚訝。
 
經絡按摩與敲膽經
 
一.人要健康,只要血多.要血多,只要早睡(每天10:30以前/成人)加敲膽經(大腿外側各100下 /每天).早睡是造血時間的保證 (人並非二十四小時都能造血,古時候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造血是有特定時段的,這是天人相應的結果,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
 
敲膽經是造血材料的準備 ( 現代人不缺營養,但膽汁分秘普遍不好 ).

二.症在四肢五官,病在五臟六腑,所有的症都是內臟問題在體表的表現 ( 近視眼---腎水不足以涵木,中耳炎---小腸有細菌感染的病灶,五十肩---大腸有細菌感染的病灶,香港腳是胃有細菌感染的病灶等等 ).

三.脂肪不是營養過剩,脂肪是人體能力不夠時排不出去的垃圾,那個臟器能力差,那個臟器的經絡外面堆的脂肪就厚.

四.血色素的及格與否並不能證明人體維持生命所需的血液總量是夠還是不夠,血色素只是代表一滴血裡紅血球所佔的比例而已,人體健康與否取決與人體總血流量的多少,現在沒有這樣的指標,也沒有檢測的方法,但中醫通過望證是可以瞭解的,人體總血流量夠的最低標準
 
1.血能進腎臟過濾,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次小便一定是黃色的.
2.血液能進肝臟進行清洗,手上的血管不僅看得見,而且顏色是淺綠色的.
3.指甲不僅有月芽,而且有橫向的條紋(這意味著你的免疫系統在工作 ).

五.老化的血管是可以逆轉的.
 
血管老化是因為血裡的垃圾推積在血管,是因為人體血液總量不夠時,肝臟不清洗或清洗比例不夠時,血就變得越來越髒.當人體的血液總量回升時,清洗的工作會重新啟動,原來沉澱在血管裡的垃圾同樣會被帶到肝進行處理,問題是這時候的檢查指標都不可能符合目前西醫設定的標準.
六.癌細胞不是人體的敵人,不是變異,是人體能力不夠時生產的殘次品,當人體能力恢復時,人體會生產巨噬細胞清理這些不及格的產品,重新生產正常的細胞來修復被破壞的組織.
 
癌細胞雖然是殘次品,但它對人體是有幫助的,就像窮苦的人,衣服撕破了,他沒有同色系的布和線來補他的衣服,只能有什麼補什麼上去,雖然不好看,但能穿,人體的組織遭細菌病毒破壞後,殘次品的癌細胞修復了組織,使人體不會因為失血而死亡,他是人體無可奈何下的產物,對人體是作出貢獻的.

七.糖尿病不是病,是人體為了自救而採取的應變措施,就像一戶人家,當他的經濟不能支援他的生活開支時,他會變賣他的傢俱來支撐他的生活.當人體維持生命的能量不夠時,人體就會分解自己的肌肉為糖分來維持生命,這是一種臨時的應變措施.
 
一旦人體蛋白吸收夠了,人體首先選用蛋白,這樣血液裡的糖分就會多起來,因為分解肌肉為糖分的機制並非說停就停,糖分的濃度要達到一定的值才能給大腦一個信息反射,新的指令才會形成,而且原來釋放在血液裡的指令也一定要用完.所以血糖高的人當他的血糖有時高有時不高時(不包含飲食因素),他的問題就接近尾聲了.
 
當人體的肌肉一年比一年消瘦時,肌肉轉為糖分的機制已確立,但這時候是檢查不出血糖高的現象的,因為糖分都為維持生命消耗掉了.血糖高與人體生病是無關的,人體生病與蛋白增多有關,當人體蛋白增加時,人體造的血就多了,血多了人體的自修復功能就會啟動,血糖高只不過是與蛋白多同步看到的二件事,現在沒有人去查人體的蛋白多了,無法查人體的血多了,就硬說血糖高了會生病,其實人體自己會把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等到人體自己調整好了,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八.腎素和血管緊張素是使人體血壓升高的因素,這是西醫界研究的成果,但是當人體血壓高的時候,西醫檢查這些人的血液,並沒有明顯的腎素血管緊張素增加的跡象,結果高血壓的原因就變得不明白了.
 
西醫講究的是空間,中醫講究的是時間,腎素和血管緊張素確實是人體為了提升自身的血壓而增加的激素,由於人體的血總量不斷下降,血管裡有了沉澱的垃圾,血管的彈性變差了,不能幫助心臟把血送到四肢送到大腦,血管緊張素可以使血管彈性強化,血總量的下降使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隨之下降,肺氣的下降,使肺的布水能力不足,血液就變得粘稠,這是一種漸變,粘稠的血液使心臟不勝負荷,人體用增加腎素來幫助心臟搏動,但這時候你是看不到血壓高的,因為這時候人體血管裡的血流量是很少的.當人體的總血流量不斷提高,血管裡的血多了,而腎素與血管緊張素尚未撤除或減少,這時候我們就看到高血壓了。
 
高血壓是人體調節過程中看到的一個現象,這個調節是要有條件要有時間,但絕對不是一個終身病。

研究穴道,給自己看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