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2010/11/02 23:55
瀏覽1,8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文/萬芳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徐明義】
 
估計約10%的生育年齡婦女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困擾,算是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直到2003年歐美的專家才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取得一個一致的意見,最新的診斷包括了三個狀況:月經次數過少或週期太長、雄性素過高及卵巢呈現多囊性的型態。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目前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其中包括三個症狀:婦女月經次數過少或週期太長、雄性素過高及卵巢呈現多囊性的型態。

正常的規則性月經有賴規則的排卵,如果排卵不規則或不排卵,其臨床表現月經不規則或無月經。不排卵的原因可能問題出在腦部的調節排卵的系統出問題,也可能是卵巢的反應障礙。臨床上生育年齡婦女排卵不正常最常見的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診斷上這些婦女有兩個主要的問題;一個沒有正常的排卵,另一個是女性體內的雄性素活性增加。這些婦女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外,常伴隨著代謝方面的異常,近年來更重視其內分泌及代謝方面造成的長期對健康的威脅。

甚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估計約10%的生育年齡婦女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困擾,算是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直到2003年歐美的專家才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取得一個一致的意見,最新的診斷包括了三個狀況:月經次數過少或週期太長、雄性素過高及卵巢呈現多囊性的型態。多囊性卵巢症有明顯的遺傳傾向,這種異常應該受多重基因的影響而較不像是單一基因的控制,以超音波診斷也發現9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的女兒有多囊性卵巢的卵巢形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影響母親部份可達35%而姐妹部份有40%,受到相關症狀的影響,這比一般女性多5-6倍。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症狀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很多相關症狀,常見問題如下:

1.不孕問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不孕常見的原因,佔無排卵性不孕的70%以上。沒有正常的排卵,月經的規則性就會消失。這些是由於內分泌的關係造成卵巢功能的異常,導致不規則出血、經期過長、甚至於無月經的現象。如果一直沒有適當的月經週期,子宮內膜的生長也會不正常,因此會造成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的危險。這些婦女一但結婚後面臨生育時,因為長期不能正常排卵,也有不易懷孕的問題。

2.女性體內的雄性素活性增加,會有幾種臨床表現:

a、青春痘的機會增高,在臉部或胸部及背部會長出青春痘;
b、會在不該長毛的地方有毛髮的生長;毛髮長在通常男人長毛的位置,而這些毛髮所長的位置是對雄性素較敏感部位如鬍鬚,胸部或腹部,小腿或大腿及手臂等,也稱多毛症,東方人在這方面的表現較不明顯;
c、雄性禿髮,造成頭髮較細而稀疏;主要會發生在頭頂上的毛髮脫落;
d、有較旺盛的皮脂腺活性而造成油性皮膚的傾向使得皮膚的照料較為困難。

3.代謝方面:約50-7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有血糖增高與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的問題,比一般人得到第二形糖尿病的危險多5-6倍。近年來也發現胰島素代謝異常問題是短期與長期造成婦女生理異常的核心問題,許多研究也認為胰島素的增加是造成雄性素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主要是卵巢在胰島素作用功能失調的一個結果。

4.肥胖:半數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婦女有肥胖的問題,這種肥胖與正常婦女的肥胖有些差異,正常婦女的肥胖是下半身的梨子型肥胖,而這些雄性素偏高的婦女肥胖常是上半身與腹部的蘋果型肥胖,蘋果型肥胖會加重原有的症狀使得雄性素過高與糖類代謝異常情形惡化。

5.情緒及生活品質方面:憂鬱及焦慮;由於多囊性卵巢這些症狀,常讓病患對其外貌或其不孕的問題,因此有較高憂鬱及焦慮的症狀;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對症狀的處理可以減低病患憂鬱及焦慮。

6.長期而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代謝異常除了有增加糖尿病的危險外,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偏高,好的膽固醇減少及壞的膽固醇增加等也會增加心贓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的危險。

台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症狀的表現

依據2003年Rotterdam定義,台灣170名PCOS病患有91%多囊性卵巢型態,79%有排卵障礙,59%雄性素過高,臨床上約30%多毛症,41%青春痘,雄性禿9%,其中39%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患肥胖。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不孕機率高
 
【聯合報/張正坤/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不孕症門診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擾,她們半數以上都有肥胖的情形,有六至七成月經異常。

在美國,此類患者約七成有多毛及青春痘困擾,在台灣則只佔二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普遍有不排卵的現象,體內許多卵泡長到2到9mm就停止生長,這些小卵泡會產生大量男性荷爾蒙和少量動情素,造成多毛及長青春痘。

而長不大的卵泡無法產生成熟的卵子來排卵,但患者仍有無排卵性的月經,除了肥胖、不易懷孕外,日後得到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癌機會都大增。

透過自然生殖科技的治療流程,可指導患者做外陰黏液紀錄,大多數多囊性卵巢患者,除了顯示月經週期大於卅五天外,還可見到黏液天數增加,且有雙高峰現象,代表排卵情況不佳,同時有黃體素不足的情形。

少數的病人雖然排卵受孕,受精卵不容易著床,即使著床成功,由於黃體素不足,流產機會也相對升高。

治療過程中,除了針對多囊性卵巢患者的黏液紀錄,正確調整排卵藥的使用外,同時也會教導患者何時同房最容易受孕,受孕後也會依照患者情況,給予黃體素安胎,降低流產機率。

若患者對排卵藥反應不良,則可適時加入排卵針,若患者黃體形成素(LH)過高,可給予胰島素敏感口服藥,來增進病患排卵的情況。

若病人對所有排卵藥都無效時,則可考慮用腹腔鏡手術來改善卵巢排卵,依據美國自然生殖中心的統計,手術後懷孕率高達68%。

因此,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如果輸卵管是通暢的,配偶精液品質尚可,不需要去做試管嬰兒,而應先考慮尋求自然生殖科技的協助。 【2007/02/12 聯合報】
 
引用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9381
 
 
漫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婦產部 陳渝潔 主治醫師
 
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女兒,一個穿著制服滿臉青春痘十八歲的女生,來到婦產科門診。母親擔憂的說女兒的月經已經三個多月沒來了,會不會有問題。經過超音波和抽血檢查,醫生告知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雖然解除了母親的焦慮,但也引發了更大的疑問:何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主要的臨床症狀包括月經異常,多毛(東方女性較少發生),體重增加,青春痘增多合併卵巢呈現多發性的囊狀腫大等等。多囊性卵巢形成的原因不明,但簡單來說,卵巢像是一座工廠,每個月會做出一個成熟的卵子,但如果製作的過程中出了問題,不良品就會開始堆積在生產線上。當生產線被不良品堆滿了,這座工廠就停工了,月經也就不會來了。在典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身上,做超音波檢查時,可以發現這些卵巢囊腫大小約6-10公釐,通常位於卵巢的上皮下方的邊緣部份,呈現 」珍珠項鍊串」的影像。
 
在臨床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認定的最新標準有三項:(一) 慢性不排卵 (二) 臨床上或血液檢查呈現雄性素過多 (三) 超音波下呈現多囊性卵巢。只要符合三項中的兩項並排除其他像「庫辛氏症候群」,「卵巢或腎上腺腫瘤」等可能引起雄性素過多症的可能性,就可以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成因至今仍不明確,但可能的致病因素與肥胖,遺傳(例如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等有關。其造成的賀爾蒙變化包括:
 
1.「黃體化激素」(LH)上昇,而「濾泡刺激素」(FSH)的濃度不變化
 
2.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力產生「高胰島素血症」
 
3.卵巢與腎上腺所產生的雄性素增加
 
4.「泌乳素」(prolactin)的濃度會有輕微上昇的現象
 
多囊性卵巢的治療主要針對月經異常與不孕症。常用的治療方式有:
 
1.卵巢及雄性素抑制:使用口服避孕藥,可以有效的抑制卵巢產生過多的雄性素,可以產生規則的月經並對青春痘有治療的效果。對於目前沒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十分適合。
 
2.降低胰島素阻抗力:使用一些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例如Metformin。這種藥物可以使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上升,進而使血中的胰島素濃度下降。通常在使用這些藥物二至三個月之後,就可見療效,包括體重減輕,面部與身體的毛髮生長速度減慢,月經正常,回復排卵及生育能力等。
 
3.刺激排卵:對於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以採用口服排卵藥clomiphene citrate來刺激排卵,增加懷孕率。但這個治療不要連續使用超過六個月。
 
4.控制體重:由於肥胖會引起血液中游離的雄性激素和雌激素上升,而且體細胞對胰島素的阻抗性也會上升。所以因為肥胖所引起的多囊性卵巢,在控制體重後,月經異常的情形就會好轉。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由於長久月經不來,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高血壓、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糖尿病等疾病。適當的藥物治療配合上體重的控制,可以提高生育能力,並且可以降低未來罹患癌症的風險。
 
 
 
多囊性卵巢 西醫中醫各有療法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是以月經不調,如閉經、亂經等症候為診斷,施行各樣治療。

中醫師劉桂蘭說明,腎主內分泌,多囊性卵巢患者主症為「腎虛」,尤以「腎陽虛」為主,可能會有月經過少、繼發性閉經、不孕、多毛等現象,根據臨床觀察,患者基礎體溫也比一般人低攝氏0.5度,比較容易怕冷。

兼症為「肝鬱」、「痰濕」,皆表現出肥胖症狀,尤其現代人壓力過大、長期飲食不規律、多食油膩、重口味、冰冷寒涼之物,損傷脾胃功能,加重痰濕體質。

劉桂蘭說明,西醫主要是以黃體素來促成排卵,中醫則採用週期療法,不同的週期施以不同的藥物,在排卵期主要是調腎養虛,由於久病必有瘀,平時以補腎活血、促進排卵的中藥,使其恢復週期性排卵。

劉桂蘭提醒,越早治療,治療效果越好,據她觀察,18、19歲患者所需調養時間較短,曾有30歲患者因不孕求診,發現有多囊性卵巢,治療費時較長。

如果月經量比較少,週期越拖越長,月經不來、或來了以後不停,一年之內暴增5公斤以上、肩膀變得厚實、肚子發胖、青春痘突然冒得很凶,都應做超音波、抽血檢查。有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症者,也應多注意。

約有60%的多囊性卵巢患者,從外觀上看不出來,不過隨著時間越久,問題會漸漸浮現出來,除了平時飲食、作息正常,劉桂蘭以「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提醒控制體重要終身奉行,卵巢周圍脂肪增加,也是病因之一。 【2007/12/02 聯合報】
 
引用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00159
 
 
給女人的一點保健知識
 
從醫藥權威中覺醒過來  要奶奶還是子宮?
 
台灣婦女得乳癌的年齡比歐美早了十年。可能是曝露於那216種有致乳癌的日常化合物、愛白怕黑而缺乏抗癌的維生素D、為了暴奶擠奶隆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