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張愛玲認識不多,只約略知道電影<滾滾紅塵>有她和胡蘭成的影子,還看過王蕙玲編的電視劇<她從海上來>,這幾天從圖書館借了<小團圓>回家看,看到九莉,腦中浮現的不是林青霞或劉若英,邵之雍也非秦漢,而是兩張老照片:一張是封面折頁上那個冷目紅唇的張愛玲,以及一張老萎了的胡蘭成圖像。
那個側臉穿著高領旗袍的張愛玲,像是不屑正眼看顧世間,偏偏隨著章節推演一頁一頁入戲來,孤絕冷傲中竟有了煙火絲絲縷縷升了起來,而那書中的內心眉批卻又時不時針一下她的故作木然。張愛玲啊,即使痛得揪心也像是揪著一顆別人的心,蹦蹦跳,血淋淋,卻又不屑掉一粒自己的淚。
我想,張愛玲真是天生的作家呵,她總站在制高點上,時不時瞟一眼。即便在愛慾的水深火熱中,她也像是漫不經心地切切剁剁,彷彿還分隻手到爐邊不經意地攪一攪鍋裡自己那焦糊了的心啊肺啊。
都說<小團圓>是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過去總不解這樣一個橫空出世的才女怎麼肯像她自己寫的那般從俗認命:<有五六個女人﹍,一個跟著一個,走在他們前面,她知道是他從前的女人,但是恐怖中也有點什麼地方使她比較安心,彷彿加入了人群的行列。>
其實,細想起來也不難理解,她畢竟是女人啊!外表看來睜一眼閉一眼,許多事寧可裝著不知,內心卻又無比自覺,巨細靡遺地冷眼注視著動靜。
書裡,那個胡蘭成的影子之雍,對女人總是拿東西來比喻,女人是蘋果見了就要咬一口:<我像個孩子哭了半天要蘋果,蘋果拿到手裡還在抽噎。>女人是一個都不能少的不安全感:<這樣抱著睡一晚就好了﹍。鄉下有一種麂,是一種很大的鹿,頭小。有一天 被我捉到一隻,力氣很大,差點給它跑了。累極了,抱著牠睡著了,醒了牠已經跑了。>
張愛玲有時像是走入了妻妾成群裡了,有時卻又<像棵樹,往之雍窗前長著,在樓窗的燈光裡也影影綽綽開著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窺視著。>點出了她對愛的警醒與疏離。
人啊,只要愛了,就是才子佳人也免不了世俗的糾纏,像是錢。張愛玲一輩子只有那愛恨交織的母親和胡蘭成才能給她罪受,但愛與錢最終也都要拿到天秤上秤它一秤,像是九莉先拿之雍給她的錢換二兩金子還母親沒還成,這是血緣之間的無可清算。
這錢,她在胡蘭成逃亡時一直忍著沒掏出來,我想是怕她和胡蘭成之間愛的長城會成為既往,然而這道綿延起伏的長城畢竟要過去就過去了,她交出了這二兩金,胡蘭成沒說什麼,這愛也就走向了決絕,城傾牆倒。
看到這兒,突然不想再細究下去,因為她寫到的另一個男人燕山,只能算是一個殘夢的過場,一個下了台還在演著角色的淡影,像是看著戲般再入戲也是隔閡,在她的人生中起不了什麼波瀾。
閤上書,我彷彿看到張愛玲的身影又清清冷冷地回到了書的折頁,腦中卻再三迴盪著她寫的那首詩<他的過去裡沒有我,寂寂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裡晒著太大陽,已經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
你聽到了嗎?她那長眠的深深太平洋,彷彿還悶著嗓子對那不知去向的胡蘭成來來回回喊著:<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
- 1樓. 撒馬爾干來的金桃2010/09/01 20:07誰來演張愛玲
嚴浩的《滾滾紅塵》至今20年了吧?聽說是影射張愛玲與胡蘭成,而當時並未造成很大的話題風波,是因為大家對胡蘭成不太了解,只知他是附汪媚日政客,因為如此,所以在華人世界形成禁忌,著書也多遭禁。在台灣也只有朱西寧父女敬重他、供養他。妳記不記得,那時朱天送偷偷地賣遠景的《山河歲月》?因此要了解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戀情仇,有一些書是可以看的:胡蘭成《今生今世》中的〈民國女子〉;朱天文的《花憶前身》;薛仁明的《天地之始》。
另外,我覺得如果我是嚴浩,今天重拍《滾滾紅塵》,我會找梁朝偉演胡蘭成,至於張愛玲此一腳色,華人世界好像還沒有符合她的形象。也就是我不認為林青霞會演戲,她有很多表情跟情緒好像一直重複瓊瑤時代電影的表演方式,一成不變,說真的她只是明星,不是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