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案命名的電影應該是部懸疑片,可是天城山裡人情、事情、案情皆單純,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鄉野故事一則。
十四歲的男孩替自己感到羞恥,他是鄉下地方鐵匠的兒子,出身低、父親又早死,這次逃家想越過天城山到大城市圖發展,沒想到會成為一次「殺人之旅」。古典手法的犯罪電影會著重刻畫兇手內心的罪惡感,能夠加諸在一個十四歲男孩身上的算計並不多,因此安排了很多遭遇,來一步步玷污他的純真。
男孩拋下母親離家是他的原罪,因此旅途上的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的,包括了:
1.賣糖果的商人秀出了他的春宮畫。
2.遇到言而無信的布商,損失了金錢。
3.一個人在天黑的山中,心生恐懼。
在這男孩同時見識了性、世途險惡和自己的軟弱之後,一名年輕女子正巧走過去,由於性吸引力、美麗等同善良的判斷和需要結伴走山路的情況下,他追了上去。
其實這名女子是剛從城裡逃出來的妓女,身穿紫色的和服,嘴裡啣著白頭巾怕風吹走,光著腳小步走,田中裕子的詮釋可以用「煙視媚行」來形容,既有原意所指的端莊嫻淑,又有輕佻放蕩的一面。一路以來,男孩認識的她是善良的,她為他細心包紮腳上的傷。所以他不能理解她與流浪漢(壞人)為何交談?更不用說她用身體和流浪漢交易,換取住宿費的「正當性」。於是基於某種他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憤怒,他殺了流浪漢。
後來的劇情就不重要了,這電影很費事的倒敘、故佈疑陣,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調查案情、刑求田中裕子,然後繼續加深男孩的罪惡感。
「母親」與「娼妓」這兩個女性角色的一體兩面是普遍男人心中的矛盾,韓國有金基德拍的《援交天使》,法國有Jean Eustache的《The Mother and the Whore》。在《天城山奇案》裡,男孩殺了人之後從天城山回到家,正好發現母親和某個男人在媾合,是春宮畫上的那個姿勢,也是妓女和流浪漢的,於是他這才恍然大悟,並哭泣了起來。「母親」或「娼妓」其實是際遇造成認知上的差異,男孩的純真導致了不幸,不但殺了人,還是個令人不起疑心的兇手。
電影最後,當初刑求田中裕子的刑警已經老了,帶著對她的愧疚又找上中年的男孩,刑警說最記得她認罪時的笑容,就像菩薩一樣,中年男孩的罪惡感於是累積成病,讓他躺進了醫院開刀。這種大男人式的悔恨或遺憾結局,舊日本片裡還挺多的。
- 1樓. pamela74572009/11/26 11:40請問什麼管道可以再看到<天城山奇案>呢?
二十多年前在金馬獎外片觀摩影展時看了<天城山奇案>,片中很多場景至今還印象深刻!請問你知道什麼管道可以再看到這部片子呢?感謝你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