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依然渴望
不管如何,開學前還是想聽自己內心對開學的渴望
不是學生的,是我自己的
我想著:
除了發下課本、安排暫時的掃地工作、選選幹部……
我可以為這個安住作點什麼?
作點什麼?
得這樣看著自己渴望之後,我才能開始揣想一個學生從他生命過往之河,以各種因緣流到我眼前時,他心裡有什麼渴望呢?
我依然好奇:
他充滿期待嗎?
他是隨波來的過客嗎?這裡那裡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地方而已嗎?
他還相信夢想嗎?他還相信耶誕老公公嗎?他還無條件愛著爸爸媽媽嗎?
或者,他已經學會計算?
他看手機的時間比看著爸媽的眼神還溫柔?
這裡根本不是他想要來的地方!他的心還留在遠方,譬如那些他去不了的學校。.
我看過到了該衝刺的高三,卻日益陰悶的孩子,這些孩子裡有一部分陷在「我應該……但是......」的句子裡,眼看著大考將近,奮力拔身,卻深陷泥淖。
那句子裡的聲音有:
「我應該念一中、女中的,但是我三年前失誤了」
「我應該選文組的,但是都是××叫我選這裡」
「我應該去追尋我的夢想,但是我坐在這裡讀這些東西」
「我應該….我但是」…………….
我自己的經驗是:當生命中出現「但是」這個字眼時,他的力道其實是股能硬生生扭轉(或扭斷)脖子的能量,然後還是用身體活著,面向別人時依然熟手熟腳做著生活事,但明顯的,尤其在夜闌人境時,總知道心的嚮往之所,這份清楚會在隔日陽光升起時,因著身體繼續要工作,而不得不忘了心的方向,而讓頭扭著,辛苦的扭著,但繼續活著。
「把頭轉回來啊!看看這裡的好吧!」我搞笑學著巫婆的聲音
「這裡就會給你神奇的力量」我跟孩子開玩笑。
我不是在哈啦,我說的是經驗。
我不敢說我完全知道如何不扭曲。
但我略略嚐到一個滋味就是:把頭顱放回自己的身體、朝同一個方向面對人生的方法是:在每一個當下裡安住時,真的很自在,即便旁人看著你沒什麼傲人的成績出現,但你很容易微笑,因為你和你自己在一起。
那個微笑,那個安住來自於你知道過去那個抉擇,完完全全是自己的抉擇:
不推諉!
不塞責!
你接受此時來到這裡,完全是自己促成!
即便不是自己促成,你也曾推波助瀾過;
即便不曾推波助瀾,至少也是因為你曾放棄堅持,而允許別人幫你做了抉擇……
接受我們來到這裡,接受這是自己責任吧!
不是誰誰誰逼你來的!
沒有誰誰誰落難而至!
是自己選擇要到這裡!
這個負責任的想法,正是學習承擔的開端。
悲觀點說,就是「逼上梁山」的、不得不的悍氣。
樂觀來看,那是「沒米、煮番薯湯」的、充滿應變的創意與能力。
整體而言,我看到的開學日不只是開學日。
他是一群人要在這個教室開始學習安住的開端啊!
一個新成立的班級,總有許多故事。有一些還看著過去放不下的;有一些看不到遠方,就心生恐懼的......而我喜歡先聽自己內心對開學的渴望。
我想著:
除了發下課本、安排暫時的掃地工作、選選幹部……..我可以為這個安住作點什麼?孩子能不能在剛進到我的教室時得到一個微笑?一個歡迎?一個擁抱?能不能明確的跟她說:
「嘿!我真要恭喜你!你真有智慧!因為你來對地方了!這裡是個學習創造的地方!你好!我是某某老師!你好…….這是我渴望上課的方式,你也喜歡嗎?喔!你不喜歡,那你們喜歡什麼呢?喔!你們喜歡的我不太喜歡喔!來討論好了,來討論看看好了......」
沒錯!我是這麼做的!
當導師的歲月就是這樣做的
有時很成功,和一整班玩得瘋天瘋地
有時也不對盤,早早鳴金收兵,讓孩子接手去創造自己班......
但我還是很喜歡在每個開學前,問自己,我渴望什麼?
這讓我覺得,當老師是件很好玩的探索。
原稿2011年6月 期初期末始終歡喜
修稿2016年8月28日 隔日是開學日
馬雅 光譜藍風暴年 超頻黃人日
軍公教勞9/3上凱道前
後記
2016/9/3軍公教勞要一起上凱道了。
地球村人間世教育圈都一樣多事之秋,未來變化還在變。
明日8/29要開學了,我看到很多老師的臉書部落格也跟孩子一樣想到開學要喊幾聲<好討厭啊 span="">!>
但在開學前還是照樣規畫著:
明天開學要怎麼照顧新遇到的孩子
課程要怎麼安排?幹部要怎麼調整?等明天7:20一上場,這班歸我,那班歸你教.....一年或兩年都好,要開始了,一樣要開始了,一樣都會開始。
這是老師一般般的習氣。
氣歸氣,該學習的時候,氣完還是回到教室和孩子學習。
才罵過孩子上課不聽話,等到不聽話的孩子來問問題,又莫名其妙耐著性子說一遍,說完可能還是會罵個兩句,但是想到孩子已經能來問問題,又有點開心,甚至忘了生氣,說是這孩子有點進步。
今年我沒有當導師,開學前,除了課程編排之外,我很深的渴望居然是跟遍滿虛空界的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形形色色的師者說謝謝,謝謝。
- 1樓. 不戲論2016/09/02 12:31
沒當導師?
是學生的損失啊!
當導師,帶一個班
不當導師,陪三個班^^哈哈哈 JOANA藍夜(如玲老師) 於 2017/06/01 22: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