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首次與工學院跨領域合作,挑戰性很大,學生是機電系學會會長與副會長等優秀幹部。
林主任的團隊提供LED燈動力發電的原理與硬體部份,
我的團隊則接手藝術美化部分,然前半段機電系學生無法克服發電的問題,
一次次的數據有錯,導致實驗燒壞了儀器,不斷地嘗試一種又一種的方法,
直到有一天:建仲同學說可以了,但是是非人類可以發電,
他的意思是供電即可發電,如同家電一般。
與原來的腳踩發電的設定目標不合,同時資金已用完,
後援資金進場,學生也面臨到打工.課業.系學會及做作業的時間不夠用,
這分身乏術的問題衝擊到團隊的分工與合作,終於在報告日的前一天晚上(12/17)初步完成。(見影片)
然細節與LED的長度要加強,這要求會讓電力數據要重新換算,增加經費與時間成本,
藝術美化團隊的進駐遙遙無期,
下學期新團隊(機電系同學)會再接再力完成。
這件機動藝術原本是我們預計環境藝術節主軸之一,
原本規劃校內展示完後,將送給偏遠地區國中小學當生活教材。
兒扶家庭中心長大的建仲同學甚至願意教那些小朋友製作與組裝,
這件自體育室葉雅正主任及助理君惠手中捐贈出的廢棄定點健身腳踏車
不斷地有新生命,脫離「廢棄物」的命運。
(我希望不要辜負機電林主任及體育室葉主任努力牽成的任務)
最困難的已克服,現階段將交棒給新團隊。
明日將揭曉我與工學院合作的第二件案子-LED花燈造型及生活產品兩組
我的藝術系2位學生與電子系徐俊德老師的電子系2位學生
是大四一時之選,我們寄予重望,該團隊是否入選2014全國LED花燈創意大賽?
我這年紀早已學會無論入選與否,依舊會展開的決心與動力,
「入選」,對於學生鼓舞比較大吧,因為它意味拿到邁向全國前三名的入選資格。
我學習到很多,收穫也很多,影片是學生12月17日夜晚測試成功馬上傳給我的影片,
我想,學生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老師。
教育與專業面臨到整合及切合就業市場的重要。
大學課程開始融合各種專業知識,做中學讓學生擁有團隊合作學習模式,師生接觸的除了產學合作以外,
還有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養成跨領域溝通能力。
如何進行跨領域?如何應對調適社會的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跨域內涵?
則是一個長遠的進展與一層層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