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引用余秋雨教授在「行者無疆」中的一段話「偉大是一種隱隱然的氣象,從每一層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這是余教授對羅馬的簡單描繪,古城的細緻走過歷史斑斑陳跡,老風貌的驚嘆,仍然韻味十足,隨意放置的活在人們生活中,沒有做作,也沒有毀棄。
台北建城一個世紀,百年的人文薈萃,傲人的城鄉建設,淡水河畔互營生,盆地內外根相連,活在台北的人忙忙碌碌,奔波的台北人進進出出,台北的一切與台北人呼吸與共,息息相關,緊密纏綿的不可分割。
南港是台北行政區域的一塊,內湖科技園區,中央研究院,都是她引以為傲的軟硬實力,加上南港科技園區的相輔相成,北台北的科技展業前途,有其無可限量的爆發力,從經濟面相來看,的確讓人快慰心喜。
但是,一個大城市的生活機制,不能將經濟變成唯一考量,無限上綱的企業發展,其最終成就的,是沒有氧氣的枯燥生活,及沒有青蔥綠野的生命殺傷,處處水泥建築所散發出來的,只剩逐漸乾涸的人類思想與見識,以及政治人物操弄議題的基本招牌,那些競選時的城市願景與文化文明,大概也都拋到九霄雲外,隨著襲襲清風,一起飄的好遠好遠,遠到永遠不回頭了。
如果我沒記錯,202兵工廠早期應該叫作64兵工廠,地點在南港(現在捷運昆陽站對面),當初還有一個44兵工廠(在忠孝東路及基隆路交會處),就是現在的台北市政府、君悅大飯店及新光三越等政經要地。
兩個廠我都待過,記憶中的202兵工廠深入群山,蒼翠清新,湖光瀲豔,我是高砲駐軍,能走動的地方有限,但仍能感受天空的藍與大地的綠,每到夜晚時分,蛙鳴蟲唱陣陣,夏雨秋風輪流,那時沒有環境保護,也沒想過未來的可能變化,但是那份寧靜平和,至今仍深烙我心而至午夜夢回。
慚愧的是,直到現在,才了解原來那是台北僅存的一塊溼地,是多少不可能的因緣際會,是太多平凡歲月後的奇蹟,電視畫面顯現的溼地,是上帝對台北人的善意眷顧,是前人留給後輩的珍貴遺產,沒有人為造作,沒有污染破壞,沒有凌碎切割,純樸真實,山水晶瑩。
而難過的是,中央政府大員,研究院的學者,地方父母官及虎視眈眈的財團,都心口一致的準備移山倒海,攪動寧靜湖光,挖開蔥嶺小溪,填平山水氣韻,為了「錢」景,這個七倍於大安森林公園的自然棲地,鋼筋水泥取代煙樹人家,磚塊石牆攆過陽柳小徑,沒有了白鷺絲,走卻了穿山甲,從此,雨不再新水不再清,我們失去的,豈是幾個百萬甚至幾個千萬能買回來的?
有位議員講的好,這個「都市之肺」,將因為「國家生物科技園區」的興建,其所有的自然生態的破壞,永遠回不來了。
星期天上山慢跑,晨曦從樹梢穿隙而來,桐花飄落隨風四灑,大自然張開手臂歡迎著我,清山隱隱,綠水迢迢,南港這塊眾人覬覦的土地,竟悠悠晃進我的思緒,久久不能散去。
- 9樓. 感嘆2010/05/24 23:05202濕地為何不見?原因為何?
1.張曉風當日進入202廠區,為何不見天然濕地?三重埔埤也不見了?本人推測因為水閘門已經被打開數週,而且把水抽乾了.
2.研究院路二段十二巷底,即是202廠後門,有個聯力抽水站,將水抽乾了
3.202廠前門的新庄仔埤,也有一個水閘門,雨季來臨時,也會將水先放乾
4.馬總統沒見到濕地,也許是因為不知情吧!聽說當年,中研院最早的規劃案,就是要建環湖的學人宿舍,所以水閘門是可以控制湖泊的水量.
- 8樓. 路過2010/05/18 13:52感想
我想生技園區 跟生態 應是可並行的
而且只佔開發的1/9 而已
- 7樓. Jacaranda2010/05/13 05:54有些人喜歡咬文嚼字
在「濕地」上作文章。
其實整個張曉風上書總統事件,還透露出:公共空間的使用,應該由大家參與意見。
為什麼台灣每次公有地釋出後的使用,都沒有讓全民參與,造成抗爭呢?!
同意 霜雪 於 2010/05/19 11:27回覆 - 6樓. 南港山林守護連盟2010/05/12 23:51敬邀參與連署:守護台北最後山林,設置市民生態公園
「守護台北最後山林,設置市民生態公園」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10042111133800台北山林靠大家 加油 霜雪 於 2010/05/19 11:28回覆 - 5樓. Mason2010/05/12 08:32濕地是綠地的泛稱
濕地是綠地的泛稱,有水有草有生物也,哀悼地球又將少了一塊會呼吸的土地.將來的地球,不光是要爭水資源,空氣也要用買的了! 因為可以產生氧氣的綠地,都被"充分開發"掉. 可悲的無知!官員為了要掩飾自己的不作為及決策的錯誤,只好吹毛求疵,在文字上做文章,連中研院長翁啟惠都裝傻,可悲 霜雪 於 2010/05/12 09:56回覆 - 4樓. VIEW2010/05/11 10:59你資料有錯
關渡那才是溼地
202基本上並不能算溼地
霜雪 於 2010/05/12 09:58回覆不要拘泥文字,這事件是一個理念價值之爭 ,政府的能作為而不作為,讓人氣結 - 3樓. 南港居民2010/05/11 07:27我的看法
我是南港居民正好住在202兵工廠附近,我覺得發展生技園區如不破壞生態不失為兩全其美的作法,且台灣多丘陵,台北盆地四週多山,林木茂盛有調節空氣的功能。
但除了生技外我覺的可加上雲端科技、綠能產業,尤其今年乃雲端元年,政府應加快腳步才不被歐美攏斷這項未來科技最重要的產業。台灣已經有太多的園區,為何還要在完整的一片綠地上讓它千瘡百孔呢
所有的科技園區不乏養蚊子的,為何一定要再開發
讓綠地被剷平,再鋪上人工草皮假山假水,用人定勝天來突顯文明
這是人類的悲哀
霜雪 於 2010/05/12 10:01回覆 - 2樓. 看雲2010/05/03 00:15保留這一塊溼地吧
任何開發都可能破壞生態,尤其是生物種類繁多的濕地,難道台北沒有其他地方可用了嗎?既然是研究生物科技,更應該保護生物。有同感 霜雪 於 2010/05/12 10:02回覆 - 1樓. edward2010/05/02 21:59這個新聞只登一天
我曾看到這個新聞。好像只登一天,再也無人聞問了。
我是台中人,對這塊溼地沒有發言的餘地。只是好奇的是:除了您以外,台北人對這塊即將消失的「肺」似乎已經麻木不仁了。這是我無法想像的。
希望有共識的台北人趕快站出來,告訴政府及財團我們的想法,改變他們錯誤的政策。
環保運動儘管喊的漫天價響 但當它面臨經濟利益擺在前頭時 彷彿都只有閃邊站 唉 政治 霜雪 於 2010/05/03 10:2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