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折休養并非意味著一味地臥床休息,患肢如果長時間不活動,周圍的關節、肌肉等可能出現廢用性表現,例如關節粘連、肌肉萎縮,因而在骨折護理上,患肢的康復訓練亦不可忽視。
人體的骨骼都是比較脆弱的,尤其是中老年人,稍微咳嗽一下,或者不小心摔了一跤,都會增加骨折發生的幾率。意外無處不在,專家表示,骨折是損傷中程度比較嚴重的一種,嚴重骨折不僅會導致骨骼斷裂,同時還可能伴隨肌腱損傷、關節脫位、血管損傷、神經損傷、內臟損傷等,甚至會造成休克和死亡,所以,需要及時處理以及治療。
首先,解答大家比較關心的關于骨折的幾個問題:
造成骨折的原因是什么?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身體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如車輪撞擊小腿,可于撞擊處發生脛腓骨骨干骨折。
2.間接暴力: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杠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落足部著地時,軀干因重力關系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
3.積累性勞損: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稱疲勞骨折,如遠距離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什么樣的情況屬于骨折?
骨折在局部的肢體會有一些表現:
第一是肢體會感到疼痛;
第二,局部會血腫、腫脹、畸形;
第三是骨擦音和功能障礙,比如說他的前臂不能屈伸,一屈伸就會發生疼痛,發生功能障礙。
骨折后如何應急處理?
1、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于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開放性骨折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止血和創口包扎不宜用未經消毒的水沖刷和外敷藥物,絕大部分創口出血在包扎后即可止血,用清潔的布類包扎創口。
若有大血管出血,增大壓力加壓包扎不能止血時,可在創口的近端扎縛止血帶,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60分鐘應放松1次(每次3分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骨科專科醫院救治。
2、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于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
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3、搬運要領
在搬運患者時,一定要充分支托用夾板固定的患肢,保持局部固定不動。
患者安放在救護車上后,先調節氧流量,再接著改用氧氣筒式吸氧。
救護車在現場等待時,應打開車內空調。
保持輸液或輸血漿通暢,妥善固定好并抬高患者患肢,以利于肢體血液回流,減輕局部疼痛與腫脹。
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并記錄。
骨折術后家屬怎么護理?
1、骨折術后要保持創面干燥,同時要保持創口的清潔衛生,以免出現感染。
2、飲食也是骨折護理的一大重點。
(1)在骨折早期,即骨折后1-2周,患處尚未開始痊愈,局部疼痛腫脹尚未消退,此時不宜大量進補,太過滋補反而容易致淤血積聚,難以消散,拖延病程。早期最好以清淡飲食為主,例如蔬菜、蛋類、豆制品等。
(2)骨折后2-4周為骨折中期,此時患處淤腫大部分已經消退,可予以患者動物肝臟、骨頭湯、雞湯等高營養食物攝取,同時還應注意鈣質、維生素類食物的補充,以促進骨痂的生長。
(3)骨折晚期為骨痂生長期,飲食與骨折中期大致相同,只需要保證患處得到充足的營養供給,保證骨痂順利生長,同時飲食禁忌在后期可以逐漸開始解除。
3、骨折休養并非意味著一味地臥床休息,患肢如果長時間不活動,周圍的關節、肌肉等可能出現廢用性表現,例如關節粘連、肌肉萎縮,因而在骨折護理上,患肢的康復訓練亦不可忽視。
骨折早期可以適當增加患肢的休息,不建議大幅度活動,但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肢體活動,例如如果是肘關節骨折患者,早期可以簡單的活動手部,類似手指屈伸,腕部轉動。隨著時間的延長,再慢慢增大患肢活動,到了后期可進行適度的負重練習,有利于患肢恢復。
4、護理是骨折患者養傷的一大要點,但除了護理,患者自身的心態也應調節好,保持平和且積極樂觀的心態,有益于傷病的恢復。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秋季的護肺寶穴一魚際、曲池、迎香、合谷每天搓搓腰,竟有這些神奇功效!職場 給0-2歲產品人的一些建議產後坐月子一定能重獲新生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