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五年,孫伯雍、孫叔和兄弟倆同榜中第成為進士。報喜的隊伍熱熱鬧鬧的來到了孫家門前(註),孫百藥正與花娘子吃著餅、喝著自家釀的濁酒(註)。聽聞捷報,孫百藥情不自禁的笑了出來,然後就突然閉上了眼,斷氣了。目睹如此劇變,花娘子卻一點不難過,更沒有哭泣,而是全力辦妥孫百藥的後事。當花娘子將孫百藥的遺體入殮完畢後,自己卻也倒下,躺在床上斬轉呻吟,明顯突然患了重病,也命在旦夕了。
孫伯庸、孫叔和兄弟倆在返鄉途中遇到一路尋來報訊告急的家僕,更是快馬加鞭的急急奔回家中,跪伏在父親靈前哭得十分傷心。花娘子將兒子們喚到跟前叮囑著說:
「娘本來不該在這個時候死去,無奈以前誅除那馬氏三孽的做法遭到閻羅王的厭惡(莫非是厭惡將惡人都塞進了地獄,因此很煩……),命數已定無法逃避。你們趕緊備妥棺木,讓娘與你們的父親在九泉之下團聚(註)。」
交代完畢後,花娘子艱難的掙扎起身盤膝而坐,就見她「玉柱雙垂」(註),面帶笑容的也仙逝了。
出殯那天,包括官員、鄉紳在內,前來送葬的人們多達千人。抬棺的人感覺孫百藥與花娘子合殮的棺木卻異常特別的輕,就對扶棺的孫家兄弟倆說了這件奇怪的事,在徵得家屬同意後開棺查看,則棺木內只有一枚玉簪與一面古鏡,獨獨不見二人的遺體。
又過了一年多,大兒媳婦、孫伯庸的妻子某氏生病了。病中某氏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來到一處有著金碧輝煌的山水樓臺、萬頃桃花盛開的地方,紫鳳穿梭在人面虎身的水神天吳吞吐的雲霧間。忽然,有喝斥開道的人引領著一支儀隊車馬來到此地,那車轎上方以金色的靈芝與碧玉做成車蓋,車上端坐著一位美人。某氏仔細一看,那位美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婆婆花娘子!就趕緊跪伏拜見。花娘子命左右將某氏扶起,親切的對她說:
「妳的婆婆我已經奉天帝敕令擔任這座仙山的主管,受封為『除孽真妃』,妳的公公也在我的帶領協助下修行成為鬼仙,沒有什麼痛苦。你們二對小夫婦要多多累積善行功德,好的過日子,不必太過於掛念我們(註)。」
又拿出一枚松花餅給某氏吃,某氏吃了三口就從夢中醒了過來,身上的病痛也突然都痊癒了。
後來,孫伯雍當到了侍郎的職位,孫叔和也擔任了地方長官(如刺史、知府、亦或是布政使),兒孫滿堂,當中也有不少人考取功名入仕為官。
-----
懊儂氏對此評論說:
人與狐結為夫婦的事,歷代傳說也很多,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這個故事令人驚奇的,是花娘子能為大地誅除妖孽,而且過程既智勇又決斷,如此再看看那些昏庸無能、是非不分的官員,又如何能比得上她呢?
活著的時候為黎民百姓建立大功德的人,死候自當能受到人們長久的祭祀。花娘子在屍解成仙後或得天帝的敕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只是她在彌留所交代的那幾句話,未免還有著一般婦人的習氣,卻也是為人母對子女慈愛的真性情啊。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旗鈴」,詳意待查。應該是指報喜隊伍所舉的旗幟與旗幟上掛的的鈴鐺。
註:「村酒」,農家自釀的酒。
註:「泉台」,人死後的去處,如同「九泉之下」。
註:「玉柱雙垂」,「玉柱」是指修道者死後從鼻腔流出的柱狀分泌物,傳說是成道的象徵。
註:「椿萱」,「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
改編自 《夜雨秋燈錄》
原文:
《夜雨秋燈錄》.卷八.除三孽
滄州西郊,山色蔥蒨處,隱極大村落,為眾孫闔族居。
……
須臾,益沉醉,玉樹頹矣。一樹海棠,嬌喚未能醒。
……
朝暾上茅簷,老稚咸集,叟笑舞縷述昨宵事。
……
明日,客再到門,則屋可打頭,鹿場如故也。
……
女每傷揪隘,頗難堪。叟以貧對。
……
又五年,雍、和同榜成進士,旗鈴到門,叟正與女餐餅飲村醪。聞捷,叟啞然一笑,目遽瞑,逝矣。女毫不哭泣。殮畢,亦臥床呻吟,抱重病。雍、和奔歸,哭甚哀。女呼而諭之曰:
「娘本不當死,奈前除三〔上薛下虫〕為閻摩所惡,數不可逃矣。其速辦槥具,與汝父聚泉台。」
言已起趺坐,玉柱雙垂,含笑亦卒。
出殯日,冠蓋而送臨穴者千人。覺女材獨輕,謀開視,則一玉簪一古鏡,屍不見也。
年餘,長婦病,夢至一處,山水樓臺,色皆金碧,桃花萬頃,天吳紫鳳相往來。忽有呵殿至者,金芝翠蓋,車上端坐一美人。審之,姑也。急下拜,姑告云:
「阿婆已奉帝敕主此山,為除〔上薛下虫〕真妃,阿翁亦挈帶成鬼仙,毫無苦。小夫婦積善做人家,不必念椿萱。」
旋出松花餅與婦餐,婦三咽而醒,病旋瘳。
雍出官侍郎,和官方伯,子孫亦繁衍多貴人。
此丁君樹亭所述者。
懊儂氏曰:
人與狐偶,歷代甚多,何足奇?所奇者為大地除妖〔上薛下虫〕,既智勇且決斷,視執法懵懵之官宰,為何如乎?生有大功德於民者,死當百世祀,屍解後,膺帝封,分也。彌留時數語,未免猶巾幗習氣。
- 1樓. 玉米蘋果2021/02/06 17:55
讚極, 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