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最近發現一個好地方,應該說是好網站,那就是國家地理網路商城,以前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比如博物館或shopping mall才有賣他們的商品,沒想到現在也有網路商城了,而且東西比專賣店還要多耶,讓我這個文青(誤)能好好逛了,以前逛街有逛到國家地理的商店時因為只有我一個人要看,每次都不能夠好好看裡面的東西,現在我在家也能夠逛個痛快囉,開心~~
國家地理雜誌除了一般大家所知道經營頻道之外,也有發行一些科學雜誌,這是我的最愛,沒辦法誰叫我是冷僻知識迷阿哈哈,而且他們也有賣一些質感很不錯的配件或一些生活小物,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相機包了吧,不過我發現他們居然也有辦夏令營隊,這看起來好像挺不錯的,適合有小孩的家長,畢竟是國家地理辦的營隊,我想應該是很不錯才對。

這是最近在考慮的一項商品,一樣是在國家地理網路商城上發現的,發現現在在網路上購物的比率越來越高了,可能跟生活越來越忙碌有關吧... 沒什麼時間外出採購,放假都以外出旅遊以及陪家人為主,而且有時發現在外面的賣場比價半天累得要死,才省下十幾二十塊@@,後來乾脆都在網路上比較了, 我真的非常喜歡逛國家地理網路商城,尤其科學雜誌是我的最愛,下面是賣場提供的商品簡介,有需要的請自行取用
購買的網址在這裡---《國家地理》雜誌163期2015年6月號
價格:230
★6月號介紹世界遺產-福建土樓。由知名國家地理攝影師麥可.山下 Michael Yamashita帶領,領略古老智慧的建築之美。並深入探討中國客家建築的傳統與未來。
★美國已有23州准許為醫療用途使用大麻,烏拉圭已將大麻合法化;西班牙與葡萄牙則將它除罪化。本文探討最新的大麻科學研究讓我們更了解人類的神經系統如何運作、這些化學物質是否有助於開發出新的藥品?
★圈養在海洋公園中的鯨豚除了死亡率高以外,壽命也比野生鯨豚短得多,而且生理與心理可能都遭受了嚴重的創傷。如何幫助牠們學習野外生活,是昔日海豚獵人的新任務。
★尼泊爾的「活女神」只能由童女擔任,通過嚴格的遴選過程獲選後,在宮殿內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足不能著地,平日以神轎代步。深度了解她們不為人知的生活與主要在加德滿都谷地延續的特殊信仰傳統。
★聽過幽鶴國家公園嗎?位於加拿大的洛磯山脈,高聳的瀑布、傾瀉的河流與冰成湖泊環繞壯觀的群山,形成脫俗的美景。
★鹹海日益乾涸,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泊正在消失中。不僅影響當地人的生計,更像是一則警世寓言,提醒我們對大自然的利用不可能無窮無盡。 
福建土樓
中國客家建築的傳統與未來
被遺忘的堡壘
福建省壯觀的土樓建築在急速發展的新中國已大量流失居民,不復往日景況。然而,世界遺產地位重新帶來人潮,而反映古老智慧的建築設計在今日也不過時。
撰文:湯姆.歐尼爾 Tom O'Neill攝影:麥可.山下 Michael Yamashita
虎鯨重返野外之路
圈養在海洋公園中的鯨豚除了死亡率高以外,壽命也比野生鯨豚短得多,而且生理與心理可能都遭受了嚴重的創傷。
《威鯨闖天關》裡的明星虎鯨凱哥(Keiko)被人類圈養20年後被放回野外,但牠從未融入野生族群,且持續尋求人類的陪伴與餵食,一年後就死於野外;儘管如此,牠還是為人類圈養的鯨豚類重返野外開了一條路。
然而,被圈養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以娛樂觀眾的鯨豚(主要為瓶鼻海豚與體型最大的海豚,虎鯨),可能早已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比如牠們習慣吃死魚,不認為活魚是食物;牠們習於待在水面上或水面附近,不會在水面下獵食或游泳等等。因此,在野放前,這些海豚必須重新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而負責幫助牠們學習野外生活的人之一,就是昔日的海豚獵人。
令人興奮的大麻科學
美國已有23州准許為醫療用途使用大麻,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大麻合法化。其他國家也在重新思考大麻的法律地位:烏拉圭已將大麻合法化;西班牙與葡萄牙則將它除罪化。在大麻逐漸進入社會主流甚至被商品化的現在,重要的問題也一一浮現:這個植物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大腦? 它的化學成分是否能讓我們更了解人類的神經系統如何運作? 這些化學物質是否有助於讓我們開發出新的藥品?
本文探討世界各地最新的大麻科學研究,帶讀者深入實驗室、種植場、加工廠以及全世界最早的合法大麻零售店,從化學家、植物學者、生物學家、病童父母及遺傳學者的角度檢視大麻,探討大麻的成分與對人體的作用,以及相關的法律及道德議題。
尼泊爾的活女神
庫瑪麗是尼泊爾的「活女神」,只能由童女擔任,若通過嚴格的遴選過程獲選後,即在宮殿內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足不能著地,平日以神轎代步,僅在重大節慶繞境時有機會與外界接觸。本文透過與現任及卸任庫瑪麗的接觸和訪談,深入了解這個主要在加德滿都谷地延續的特殊信仰傳統。
消失中的鹹海
數千年以來,橫跨現今哈薩克與烏茲別克的鹹海,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內陸湖泊之一。
如今,鹹海日益乾涸,成了一則警世寓言。鹹海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邊境,數千年來由阿姆河與錫爾河兩大河流灌注。由於沒有流出,鹹海的水位一直在水流注入與蒸發下維持自然的平衡,數千年來許多農人、漁人與牧民倚賴鹹海與其三角洲維生。然而現在的鹹海面對日益縮小甚至終將消失的可能。
蘇聯在1920年代決定在中亞大規模種植棉花,開始將阿姆河與錫爾河的河水引流灌溉沙漠,到了1960年代終於導致鹹海面積開始縮小,到1987年,鹹海水位已經大幅減低,並分為南北兩半,分別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境內。哈薩克於2005年完成的水壩讓北鹹海重獲新生,卻進一步截斷了錫爾河注入南鹹海的水流,加上引水灌溉與乾旱,南鹹海的東半邊已經完全乾涸。鹹海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之一,它的乾涸不僅影響當地人的生計,更像是一則警世寓言,提醒我們對大自然的利用不可能無窮無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