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李廷華(2005)。倪元璐(可點選)。中國石家莊:河北教育。188頁。
一、前言:張大千、臺靜農與倪元璐
張大千說:臺靜農是三百年來寫倪字第一人,並且三次送自己珍藏的倪元璐書法作品給臺靜農參考:
(一)第一次:
在臺靜農43(1944)歲時,張大千看到臺靜農用倪元璐(可點選)體勢寫給張目寒的書信,非常驚喜。但認為臺靜農尚未得到倪元璐書法的精髓,於是馬上命學生雙鉤倪元璐所寫的巨幅行書《體秋》送給臺靜農,臺靜農十分珍視。
(二)第二次:
在臺靜農67歲(1968)時,張大千將庋藏的倪元璐《古盤吟》小字長卷寄贈臺靜農,《古盤吟》在倪書中是較工整的行楷,用筆提按富於節奏,章法較趨整齊一致,臺靜農晚年喜用此種筆法,以手卷形式抄錄詩文。
古盤吟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臺靜農捐贈,P9)
(三)第三次:
臺靜農77歲(1978)時,張大千將珍藏的最後一件倪元璐作品《題畫詩軸》送給臺靜農。這件作品氣勢雄渾,筆墨乾溼變化極大,雖對書風成熟的臺靜農已無影響,但由此可感受到二老的相互鼓勵與看重。
題畫詩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臺靜農捐贈,P83)

這件事引起了我對了解倪元璐的興趣。就上網買了李廷華(2005)著的倪元璐這本書來做較深入的了解。
附錄:沈鬱勁拔臺靜農
二、倪元璐不做貳臣:
宋末之趙孟頫,明末之王鐸也都和倪元璐一樣,面臨亡國之痛。二人皆選擇做了貳臣。他們並沒有像倪元璐一樣自我了斷、以身殉國。誰對誰錯?誰又能說得明白呢?
(一)趙孟頫ㄈㄨˇ:
趙孟頫於宋亡後入元為官,其出處很為當時輿論指責。為了逃避良心上的不安,於是在書法上追求一種和現實生活遠離的純美。可說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好的唯美主義代表,補充了楷書裡柔媚的一面。
(二)王鐸ㄉㄨㄛˊ :
王鐸一度因為降清被人詬病,但他的書法後來大受推祟。啟功先生說:覺斯(王鐸字)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沙孟海先生也說:王鐸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王鐸書法在日本也赫赫有名,日本人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甚至提出「後王勝前王」的看法。
(三)倪元璐:
1.志向不同:
倪元璐和王鐸,黄道周,三人都是明天啟二年(1622)年考上進士的。倪元璐30歲、王鐸31歲,黃道周38歲,後來三人都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三人關係密切,欣賞的人贊美他們為“三株樹”,嫉妒的人叫他們為“三狂人”。三人都對書法有興趣,他們三人達成一個默契:倪元璐直入顏真卿、王鐸戮力王羲之、黄道周專攻蘇東坡。但倪元璐對待書法的態度和黃道周一樣,有興趣歸有興趣,認真歸認真,不過都把書法視為餘事,不像王鐸把書法視為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數十年來他身體力行,苦練不輟,『自定字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而倪、王兩人都把一生的精力投注到立德建言、為官施政上。所以倪元璐、黄道周和王鐸在大節出處上的做法就有了不同。
註:三株(珠)樹:對别人兄弟的美稱。唐初文學家王勃和他哥哥王勮、弟弟王勔並有才名,當時文學家杜易稱他們兄弟為三株樹。
2.大節相異:
(1)倪元璐:
崇禎17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城,明朝滅亡,倪元璐在京城家中自縊殉國。身後,南明朝廷及清朝都追謚他「文正」。其人格當然比之趙孟頫、王鐸高尚,但其在書壇上的影響則不如二人之大。
(2)黃道周:
於1646年拒降被殺,頭已斷而身猶「兀立不仆」。
(3)王鐸:
1645年,史可法在揚州失利,福王逃往蕪湖王鐸留守南京。清兵踱江,王鐸與禮部尚書錢謙益等數百文武官員開城投降,入清授禮部尚書。
降清後,王鐸並不快樂,在那時的中國,“忠臣不事二主”是倫理綱常,“舍生取義”是孔孟教義的要旨。背叛這些規則和信條,會被別人看扁,自己也會抬不起頭,而王鐸最好的朋友黃道周、倪元璐先後死難,在他們的襯托下,王鐸的降清更不能被別人,也不能被他自己容忍。
兩位哥們兒都死得磊落,王鐸卻“茍活”下來,“三珠樹”歸宿迥然不同,強烈的反差,令他為“時人所鄙”。這個時候,王鐸大概能體會什麼叫生不如死,他的靈魂,經常受著“喪失名節”的鞭撻、自責和懺悔,讓他痛苦得難以自拔。
資料來源:胸中塊壘腕下奔濤
三、倪元璐個性強烈的書法藝術:
(一)三奇三足:
倪元璐的剛強個性和英雄氣質,使其作品流露出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藝術風采。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明人無不能行書者,倪鸿寶新理異態尤多。」倪書超越了明代書法的一般風格,用筆的最大特徵是著墨濃而厚,間以乾墨澀筆,自然顫動,線條具有強烈的律動感。結字錯落多變,字形左伸右收、右肩高聳,筆勢崢嶸,能於險中求穩,奇而不怪,格調高曠。後人對他有三奇:「筆奇、字奇、格奇」與三足:「勢足、意足、韻足」之美譽。他創造了具有强烈個性的書法。
引用資料來源:書體辨識(數位化的藝術廊道)
註:倪鴻寶:倪元璐為倪凍的長子,出生時,倪凍已43歲,稱其子為鴻寶,可見對其子鍾愛倚望之重。
附錄:倪元璐的字真帥
(二)傳世作品:
李廷華(2005)著「倪元璐」書中蒐集的了112幅倪元璐傳世的書作,以行草書為主。其中絕大部分都有釋文。部分較值得探討者則有評語。是實際觀賞倪元璐書法作品一本簡便的參考書。以下幾件是我比較喜歡的:
1. 瘦雲肥雨引首:中國浙江省博物館藏(p34)

2. 杜牧詩軸:中國故宮博物院藏(p33)
釋文:骨清年少眼如冰,鳳羽參差五色層。天上麒麟時一下,人間不獨有徐陵。
元璐擬千岩辭丈。

3. 戊辰春十篇等詩冊局部:中國首都博物館藏(p64)
釋文:(自有荊軻客,舞陽非所)期。驚人截豸角,難事謀狐皮。東食豈西宿,伯壎誰仲箎。有懷獨既獨往,將助亦胡為。
每承長者責,蒙亦有區區。馬脫五何罪,龜藏六已愚。海潮音不女,戎服射為夫。所以蹶然起,登山求猰貐。

4.舞鶴賦卷局部:中國故宮博物院藏(p71)
釋文: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鍾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壺而翻翰,望(昆閬而揚音。)

附錄:網路倪元璐書法作品欣賞 (共有10幅)
註:見於倪元璐書中的有七幅,頁次如下。
1. 冒雨行樂陵道詩軸(p107)
2. 卜居詩軸(p100)
3. 不詳
4. 閒庭生柏影詩軸(p80)
5. 不詳
6. 亦如彼漁者詩軸(p101)
7. 不詳
8. 橐馳亦易識詩軸(p106)
9. 杜牧詩軸(pp33)
10. 惟無可艷羨詩軸(p105)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