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林投果是蘭嶼人的零嘴,還能煮成消暑解渴的果汁。 炎炎夏日,蘭嶼鄉民利用島上野生林頭樹果實林投果,製成清涼消暑、口感獨特的健康飲料;由於台灣難以喝到如此自然的夏日飲品,每次鄉民外出販售,幾乎都被遊客搶購一空。 林投果外形像鳳梨,有一顆顆突出的果核,成熟後,呈現豔麗的橘紅色。在台灣已無人採食林投果,但蘭嶼人卻把林投果應用在飲食上。 蘭嶼鄉民謝美惠、蕭玉娥說,蘭嶼環島公路兩旁有許多林投樹,當地人常撿拾掉在地上的林投果,撥下果核當作零嘴,果肉纖維多,易塞牙縫,但味道極似地瓜。 謝美惠說,老一輩的人蒸煮地瓜時,會將林投果肉與地瓜同煮,增加食物豐富性與美味,林投果也能熬煮成微甜的林投果汁,是消暑的健康自然飲品,具降血壓、預防糖尿病與痛風功效。 近幾年蘭嶼遊客增多,林投果汁獨特的口感吸引不少遊客品嘗。蕭玉娥表示,林投果汁作法簡單,將果核撥下、洗淨,放入水中小火熬煮約2小時,待冷卻後再過濾殘渣即可,不須添加任何調味料,冰過更好喝。
文/楊宗愈 「哇!樹上結了好多的『鳳梨』喔!」這是很多人前往蘭嶼,在海邊戲水或是環島遊玩時看到林投果的想法。不過,再想一想,鳳梨好像不是長在樹上,而且好像也不會長在海邊吧!其實能夠知道這些已經算不錯了,因為還有許多都市小孩,只知道鳳梨是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或是以為鳳梨都是「液體」的。這種「長在樹上的鳳梨」,其實是露兜樹科的「林投」。 林投(Pandanus odoratissimus L. f. var. sinensis (Warb.) Kanehira)又叫做露兜樹或是華露兜,在分類學上是屬於露兜樹科(Pandanaceae)露兜樹屬的植物,是一種多年生常綠性的大型灌木(可達3~5公尺高),多數是直立型,但植株成長後的分枝,往往兩兩纏繞,呈現半蔓藤現象,再加上它的氣生根(或稱不定根)很多,所以林投常常一長就長成一大片。林投的葉子是以螺旋狀排列方式聚生在枝條的頂端,葉片下垂還有些彎曲;而它的葉片是像劍一樣細長,除了葉子邊緣有硬鋸齒外,葉背面的中肋部分也有硬鋸齒。 由於露兜樹科的植物都是雌雄異株而且是屬於佛焰花序(或稱肉穗花序),林投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它的雌花、雄花可都是長在枝條的頂端且佛焰苞也都是呈淺黃或是乳白色的。林投的雄花穗往往是下垂的,花絲也是癒合在一起;雌花穗則是直立,即使受粉後仍是直立,不過顏色則由乳白色轉為橄欖綠。林投的果實是由多枚有稜角的乾果聚集在一起,往往是圓球形(有些成熟時直徑可達公分);隨著果實的成熟,顏色也會由橄欖綠轉為橘紅色,這時往往因為太重而下垂了。 林投主要分布在華南及台灣地區;而在台灣,包括離島,幾乎是沿著海邊就可以看到它,蘭嶼更是全島四處可見。在蘭嶼,林投是當地人最常使用的植物之一,當地話(達悟語)叫做「ango」。達悟人會拿林投的枝芽嫩髓炒來吃、取氣生根用作曬飛魚的繩索、砍樹幹當作圍籬、拔葉片用來驅趕魚群及辟邪、摘果實除了可以生吃外,它的纖維還可以用來當作繪製船上圖騰的筆。如此種種,的確很驚人吧,真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完全不浪費。一般林投果實多是在5、6月間成熟,所以,下回您前往蘭嶼時,若正好是在這個月份,可別忘了摘顆這種「樹生鳳梨」的林投果來嚐嚐。不過,一定得挑熟的喔(越紅越好),否則不但不會感覺香、甜,反而有些澀澀的;但又不能選太熟的,否則您就有嚼「菜瓜布」的感覺喔。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得請您親身去品嚐個中滋味,一定「齒頰留香」!...墾丁也有很多喔!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哈比精靈.Debby2008/06/06 00:36原來
林投果可以吃呀?今天新發現.託你的福~呵呵!我問過當地人,他說有兩種,一種可以吃,一種吃了會嘴癢。 阿丹 於 2008/06/06 00:3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