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這個標題我用過,今天的心情日記又想到這個標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表示人間資源之多,人再貪也只有一瓢的量。
我學生時代喜歡買書,一本一本的買,一本一本的讀,不需要很久,就有一個書架的書。我家在台北,但是我二十多歲就獨自在外租房。租房子,難免常常搬家,我的書及書櫥就是份量很重的家當。我單身時,就像烏龜一樣,扛著殼,到處流動。直到出國前那一年我才搬回家住。移民出國時,我只有兩個行李箱,除了衣物外,重要文件就是申請移民預備的所有戶籍、學歷、經歷證明。
那時候我自認為很有價值的 18年工作經歷證明,每年雇主給我的加薪、獎金信件、推薦函,每個工作單位的聘書,所有的技能證書....至今仍然保存在卷宗裏,沒機會用,因為不是澳洲本地的。
在澳洲的工作經歷也是 18 年,履歷表打出來比台灣的經歷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後也成為敝帚自珍的收藏,日子久了,根本派不上用場。
當年從台灣帶出來十幾雙鞋子、休閒上衣及短褲(那時候年輕喜歡穿短褲)很多很多件,30年過去,至少一半以上的鞋子還是新的,尤其是高跟鞋。衣服也好幾件至今還在。
結婚前買了幾件新衣服備用,婚後很快懷孕,接著生孩子,身材再也沒有回到從前。衣服全部白買浪費。懷孕時,台灣好友們幫我買了好幾件好看的孕婦裝,我生完孩子捨不得丟,至今仍在。
不只是因為住在澳洲的關係,還有年紀一年一年的增加,身材變動,氣候不同,在職與退休的差別,我的衣櫃裏的衣服真正在換穿的沒有幾件,鞋子穿得到的頂多兩雙。
結婚後,我自己最覺得慚愧的是廚藝有限。一個星期七天,只算晚餐,我的招牌餐就那麼幾樣,豬雞牛羊魚蝦及青菜,單一菜色來回輪替。就這樣已經可以滿足一家人,吃得健康,吃得滿意。廚藝再好,恐怕家人也無法盡情享用。最糟糕的是,可能吃出健康問題。
人生萬事就像吃包肥自助餐,佳餚美食應有盡有,你想嚐盡每一道菜。不是不行,是不切實際。家裏收藏了幾十年的寶物,樣樣丟不得,等到死後留給親人處理。親人想要保存的話,美其言是有紀念價值,實際上泰半是是廢物。
說人生是旅途,一點都不錯,就像旅行。現代人熱衷旅行,很多人退休的第一計畫就是旅行,朋友們也建議我現在應該安排旅行,享受生活。對我來說,我過去十年流浪似的生活,讓我的心很累,只想安定下來。
所謂旅行,旅行也是經歷的一種,不同於平日家居生活朝九晚五的經歷。除了照片,除了把旅遊見聞寫下來,經歷也像充電,也像心靈的洗禮,就看你自己定義旅行的目的與意義。
人生就是旅行,從出生到死,如順水行舟,一晃而過。時間無法逆流,無法定格,空間也不是固定的,地方會變,人文會變。走過能有足跡就是萬幸,再回頭也許什麼也不是。但是,走過人生之後,比較從前的自我,不同之處就是歷練。有歷練的人生,何嘗不是很多人嚮往的幸福。
歷練千萬種,每個人各取一瓢,冷暖自知。知足就是幸福,幸福無須競賽,幸福更無需誇口。
【後記】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帳,是債主還是欠債的,自己最明白。 由生到死,是每個人的人生路,殊途同歸。 一生中,我們都會經歷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遇到了我們都必須上台演一遭。 你看我的戲,我看你的戲,我們應該彼此切磋,互相勉勵的,是演技。(演技顯示各種臨場智慧)不要計較角色。 人生如戲,願我們都能演出一齣一齣的好戲,都能有被提名最佳演員的機會。那就不虛此生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7樓. 茉莉花香2018/09/10 11:06
我想我們都是來地球自助旅行了一趟
每人選擇不同的方式, 獲得不同的成長
謝謝茉莉的回應。
你的說法顯示你的人生觀比一般人豁達,我個人認同「旅行」,但是沒有想過是「自助旅行」。呵呵。
我也不覺得我們有真正的自由選擇自己的方式,譬如:出生在哪個家庭,哪個國家,哪個種族,顯然沒有選擇的權利。人生從出生開始,一步一步的學走路,至於走什麼路,也沒有選擇。
等到成年,真的可以選擇了嗎?很多人強調自主,自己決定,根據什麼基礎決定?特殊某人,或某單位的 advice?譬如:考學校、求職、結婚,都是遇到了才能有決定。最終是被決定在先,自己才能做最後決定。
總而言之,殊途同歸,都是在歷練,在被鑄造,在被考驗......。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17 12:29回覆 - 16樓. charleyho (ALOHA 夏威夷–1)2018/09/09 16:48
過了中年,我的生活就是不斷地簡化;每次整理,都是一次斷捨離,丟掉一些很久沒用的東西。曾看過日本作家曾野綾子的幾本書:「晚年的美學」、「熟年的才情」、「為誰而愛」。她在書中提到她的母親過世時,不到半天時間她就處理完母親的遺物,因為她母親早就自己整理好並過著簡單的生活。事實上,也沒什麼遺物,平常用不到的東西早就自己捨棄了。這個觀念我很認同也推廣給親人和好友。在2006年,我主辦部門的讀書會,我分享的第一本書是「一切從簡Simplify Your Life」,內容是如何簡化人生。這本書對我的晚年生活規畫有關鍵性影響。在過去十年,可看出減法人生或簡化人生都是顯學,有很多專家做這方面的出書和演講,而我們夫妻已經過著簡化人生很多年了。這是值得推薦和分享的人生觀,飽含簡單的幸福,都在生活的日常。
謝謝 charleyho 的現身說法,經驗分享。
像你們這樣長時間,一個國家走過一個國家的旅行,真的不是普通人做得到。如果有人能夠嘗試一段時間,通常變成滿臉鬍腮,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了。哪像你們仍然紳士淑女,有條有理。我衷心佩服。
生活簡單,我自己是蠻簡單的,但是十年來人在海外,這裡的家當從 storage 搬到新買的房子,然後又搬回舊房子。我沒有花時間整理,最後又從大陸寄了一箱又一箱的舊衣物及書。我女兒自己一個人,有她自己要忙的,還要忍受父母這樣的負擔。能不覺得壓抑也難。
我回來後,除了自己的東西,女兒的東西也不敢亂碰。直到她走了,我才能做總整理。你們夫妻同心,持家有效率。我先生打球也算是全心全力,相關東西滿坑滿谷,頭大啊!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10 09:57回覆 - 15樓. CatCat2018/09/09 10:55雖然未能如你所願而有可惜, 但我相信你的文章總會有其之妙用.
- 14樓. 老書袋2018/09/08 16:07太棒了,知足常樂,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 13樓. CatCat2018/09/07 22:10最尾一段的後記, 字字真言!
謝謝 CatCat 的共鳴。
我總有勉勵自己的靈感,我如果受傷了,自癒能力很強。我以為我在部落格留下的文字,日後都可以留給女兒。可惜啊!哪裡會想到沒有日後。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08 00:28回覆 - 12樓. 普普2018/09/07 09:26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行旅萬里動極思靜, 殘居甲子窩必反之,
怎做? 唯有自知. 不過多看正面少想負面, 總會快樂一些.
找件自己喜歡做的事做總是好的.
加油!!! 分享!!!
會快樂地!!!
普普敬上
謝謝普普的回應與鼓勵。
這把年紀真的只選喜歡的事情做。寫部落格就是我的興趣。
我喜歡藉著部落格與大夥海闊天空的交流,意見與觀點的交換就是一種正面的人生。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07 09:46回覆 - 11樓. Quilter's world2018/09/07 08:44我也来凑热闹,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彩排,所以前三十年才过的糊里糊涂,唯一差看安慰的是四个孩子都顺利成长,成家的两个大的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儿女,两个小的虽然单身但也在职场里做的有声有色,现在的我感觉幸福平和,过好每一天就对啦!
謝謝 Quilter 的分享。
人生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生的前段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彩排,失敗是正常,但是積累了人生的經驗。經驗不嫌多,但是需要智慧來調和運用。「歷史重演」是一種大略的說法,差別就在細節,譬如同台演員不同,場景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最重要的是人。人性都一樣,不表示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只是遇到事情的人性反應基本上一樣,不一樣的就是靠知識,常識,性格與修養。
不必重複失敗的過去,可見經驗不是沒有用的。你有四個孩子,就是四次當媽媽的經驗。但是孩子本身就是不一樣的,教養難免也要因應不同。手足之間的觀摩就是彼此的學習,也算是彩排的一種解讀。
呵呵,我使用的字眼,所以我有我的定義。僅供趣味參考。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07 09:41回覆 - 10樓. 繽紛2018/09/07 01:44
我不知該回應珍珠哪一項目,是書本?工作經歷?衣服鞋子?廚藝?旅遊?.......
好像聊什麼我都能搭上一點邊,但是都沒有深度。
如果任我半桶水響叮噹,一不小心我又沒完沒了。
今天我沒有靈感說什麼,總結最後的角色扮演....
能如珍珠這般回顧細數來時路,在人生旅途多了歷練與智慧,必多一份淡定與從容。
誰知道人生下一秒鐘會如何?
日本北海道昨晚又發生大地震哪!
人生是無法彩排的一齣戲,把自己當下的角色扮演好,
不管能不能搏得滿堂彩,自己給自己掌聲吧!
謝謝繽紛的回應。
「人生是無法彩排的」繽紛這話真是智慧者言。用在英格身上真的是恰到好處。短短的一生,她大約就是這麼想的。對我來說,戲碼一演再演,只是劇中同台的演員也許換人,角色也都大同小異。資格老,演技自然會比資淺的演員好一點。
昨天我跟一個小一輩的老同事聊,她還在職場煎熬。我沒法看到她的工作環境,全憑她說的,聽起來她的本性十多年(快二十年了)似乎沒變,她至今沒有找到一個可以讓她安定很多年的工作。借用繽紛的「彩排」,她可是彩排太多次了呢!呵呵。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07 05:08回覆 - 9樓. 老仔仔~信手拈來2018/09/06 10:42資優女輔導長輕生 6月心理碩士畢業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vPyOom?utm_source=keepshare
謝謝老仔仔提供的新聞連結。
我覺得讀心理學的年輕人特別需要溫暖的家庭做後盾,女兒需要媽媽特別重要。我最懊惱的是,我這個媽媽如果從來沒有遠離,當她的後盾,她就不會輕生。我的女兒從來沒有遠離,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選擇遠離拋棄她,真的是很難原諒。
坦白說,當時我寫文談過她要轉系,有很多人留言主張父母不應該阻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系。我被輿論影響了,現在證實那種說法是不智的。
pearlz (這個國家) 於 2018/09/06 12:05回覆 - 8樓. 愛唱 燦黃魯冰花2018/09/06 10:37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