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航向心靈的故鄉,鑑真大和尙
2012/11/28 02:59
瀏覽452
迴響1
推薦20
引用0

航向心靈的故鄉,鑑真大和尙

  看了鑑真大和尚的影片,數度落淚。是的,我的眼淚早不值錢,但是,感動的片,令人佩服的精神,不是滴幾顆淚水,就可道盡人類的歷史,不是掉淚,就能描述出其中的心酸,往往感動人心的,就是那顆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的「心」。尤其,這樣的不放棄,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次次的向命運挑戰,試問,究竟有幾人能在面對生死時,仍能不改其志誰能夠在邁入老年,以六十六歲的高齡,眼盲的狀況下,仍能完成改變歷史的大事孱弱的是「身軀」,堅強的是「意志」,還有一顆為人類,為世間的「慈悲心」。為了圓夢,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為什麼為什麼他要如此的執著傳法,因為,鑑真大師的心靈,有塊淨土,他想帶領大家航向心靈的故鄉。

  如果,你是「毅力不堅」的人,那麼,你一定要來看看這一部由台灣人自製的動畫影片「鑑真大和尙」。看了他的故事,你會發現,人,不要怕「老」而不能做事,而要怕,你為什麼不想做事一次的失敗算什麼?鑑真大師說:天下的事,很少有一次就能完成的。所以儘管無常來臨,對的事做就對了。」不管遭遇多少的生死折磨,鑑真大師立定的弘法之志,不曾因為年紀老邁,不曾因為眼睛已瞎,仍是以那殘敗瘦弱之軀,完成了改變歷史的大事,諸位,您可以想像嗎一位發願要東渡日本去弘法的人,當時發願時是五十五歲,在前後歷經了十一年的歲月,東渡日本五次失敗,到第六次才成功。隨行的人葬身大海的有兩百多人,當他歷經生死來到日本時,已經六十六歲了。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眼睛也因為海難而瞎,這樣的一位行將就木的老者,竟然影響了日本的文化,成為日本的「醫藥之祖」,也因為他,而仿唐建立了「唐招提寺」,至今已過千年,仍是屹立不搖。他更是奠立日本佛教律法的第一人,當時若未經鑑真大師受戒的僧人,日本國皆不承認其僧人身份。全國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全要遵守戒律,鑑真大師,在日本成為超重量級的大師。

  中國歷史的玄奘西行取經,奠定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我們自小也從稗官野史中,讀了唐三藏及孫悟空的故事,最後,正史的部分,或許我們所知不多,但由孫悟空的名號,也打響了三藏法師的名號。現在,誰不識唐朝有個西行取經的玄奘呢?

  歷史的漫漫長河,不曾為玄奘大師留下腳步,但是,卻為他留下了傳承。一個第四代的傳承,而這個傳承,因而開啟了中日的交流,奠定了佛教戒律在日本的地位,也因而影響了日本的文化,今日要介紹的這位大師,不是別人,正是玄奘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承---鑑真大師。

  當然,這不是硬要把所有大師都與有名的玄奘連在一起,才更有說服力。事實上是,有位名為道宣律師的大師,他曾和玄奘大師一起翻譯印度佛經的工作,之後創力「南山律宗」,此律宗主要在「守戒」,希望藉由守戒的力量,來修習超脫凡俗的智慧。那又跟鑑真大師有何關連呢?因為,道宣傳承給弟子文綱,而文綱傳給道岸,而道岸,正是鑑真的師傅呀!那跟玄奘又有何關係?當然是因為道宣所創的「南山律宗」,也是根據玄奘大師帶回的經典而創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師的豐功偉業吧!

  鑑真大師,複性淳于。於十四歲時隨父親到揚州大雲寺參觀,被寺中的莊嚴佛像觸動其心,在父親的支持下,出家了。十八歲拜道岸為師,賜法號鑑真,因而走向「南山律宗的體系」。

  當時日本訂佛教為國教,很多人發現只要出家,就可逃避沉重的苛稅。雖出家,卻非為了修行,僧團管理制度不全,因此,日本天皇派遣「遣唐使」來至當時佛教也盛行的唐朝,希望能夠請回唐朝高僧回日本國傳授「戒律」。在鑑真大師的年代,當時來的有僧人榮叡,普照,玄朗,玄法等人,當他們來到長安,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佛法,歷經十載,探聽到揚州大明寺,有位住持,法號鑑真,懸壺濟世,為百姓施藥醫病,並依循南山律宗的精神,為天下人授戒,是一代宗師。因而興起想請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東渡日本弘法。就這樣,命運的轉輪,在來到唐土的第十年,終於,讓他們來到鑑真大師的面前。

  當時的航運未開通,要東渡那一大片海洋,是極其凶險之事,因而,沒人願意前往,弟子們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慢,百無一至啊」。此時鑑真大師已五十五歲了,他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當時,鑑真的大弟子祥彥,當即回應,願跟隨。就這樣,在這一年,鑑真大師下定東渡傳法的心願。

  奈何呀奈何,東渡是不被允許的,只能偷偷進行。前五次的失敗,由於海上風浪的不允,船隻不斷遭遇凶險,船難不斷,又因弟子不忍師父年事已高,也密告朝廷,讓日本僧人兩次被捕入獄,鑑真大師被監視長達三年之久。這中間,歷經五次東渡,五次失敗,鑑真大師仍不改其志,已經來到六十六歲的高齡了。從發願至今,歷經近十二年的歲月,有些日本僧人,早放棄了,然而,大師,仍堅持他五十五歲時的宏願。這中間,他的弟子祥彥,已病死。僧人榮叡也去逝。鑑真大師的心,有多痛,我們不知,但他說:「我的法,定要為榮叡而東傳,我的腳,也要為祥彥而遠行」。如果各位看了這部片子,我想,不落淚不感動的,應是少之又少吧

  第六次,終於成功。其中的細節與艱險,不是我要細訴的。因此,我直接跳到鑑真大師在日本國的貢獻,再次整理,並把影片中所遇到的凶險所唱的歌,打在下方,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台灣慈濟的製作影片,並從此片中,得到一些生活的希望。

  身老而心不老,是,鑑真大師讓人最感動之處。鑑真享年七十六歲,眼瞎而心不瞎,還能用鼻子來教日本人辨藥草,他,只是一介凡夫,而拜師,而修行,而弘法,終其一生,救助多少人直至辭世,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他的心中,無國土之別,即使,在滅寂前,他回想到榮叡與祥彥,及跟著他出生入死的信徒們,也想到他再也無法回到他的故鄉,唐朝的土地上,他,不懊悔。在此,向他致上最高的敬意,心,仍被感動著,久久不息。

  鑑真大師對日本的影響:

1.是最早將天台宗傳到日本的中土高僧。

2.日本各城市建造了仿唐的官寺,奠定佛教在日本的鎮國護民地位。所建的唐招提寺,至今留存。

3.把大唐文化及佛教文物傳入日本。

4.影響日本佛教的造像藝術。

5.成為日本人的醫藥之祖。

6.帶去王右軍真跡行書一帖,王獻之真跡三帖,為後來的日本書家開起了源頭。

經典名句:「孑然一身生,六次東渡,走過,來過,也都看夠了。」

經典名句:皎月知我願,傳燈去他鄉,波折不能阻,心淨灑心香。

經典名句:且問緣,分秒天地,你我之間,自在相依,覺悟立願,緣起不滅。

經典名句:堅持垮父的堅持,捨得佛陀的捨得。

經典名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經典名句:都是虛名,何需掛意。

 

歌曲1:行願(詞曲:湯昇榮 演唱:殷正洋)

「耳聞….信念在風中持續呢喃。

心思眺望遠方,前路太蒼。

合十的手,莫敢遂動。

寸寸履途,步步難走

守之不動,我!

億百千劫,我!

搖晃、擺盪在塵世的洪流中。

身形被摧毀,毅志在煎熬。

海濤澎湃, 駭浪洶湧。

心志已付,身隨之赴。

守之不動,我!

    億百千劫,我!

    走過水萬湧,行過山窮處。

    歲月再三蹉跎,腳步不曾停留。

    堅持垮父的堅持,捨得佛陀的捨得。

    發心,立願。

    去去去,走走走,行行行,進進進。

    守之不動,行

    億百千劫,進

    守之不動,走

    億百千劫,我

    守之不動,行

    億百千劫,進

    守之不動,我

    億百千劫,我」

歌曲2:問緣 (詞曲:湯昇榮 演唱:殷正洋 林姿吟)

「且問天,如此寬,是否因為雲

 且問地,不能平,是否因為樹

 且問心,難平靜,是否因為意

 降天雨,穩基自地,淨竹空心。

 萬物皆是有所依啊。

 且問佛,法報應,眾生相,人間難得。

且問人,乾坤來,妙法去,緣聚果因。

且問緣,分秒天地,你我之間,自在相依。

覺悟立願,緣起不滅」

 

歌曲3:圓夢(詞曲:湯昇榮 演唱:林姿吟)

「皎月知我願,傳燈去他鄉,波折不能阻,心淨灑心香,

是誰敲響了記憶的鐘,只能讓風把心意隨緣送。

百轉千迴後,依然要圓一個多年的夢。

就讓風把消息隨意送,在這櫻花綻放的異鄉,心無罣礙了。

依然要圓這個多年的夢」    黃湘於2010.05.14

PS:您,被感動了嗎如果沒有,是我表達不夠好。耳中聽著電影的原聲配樂,記憶著鑑真大師的世界,我想,我還在裡頭,如果,您也進來,必能體會我要表達的。我的故事,已說完了。謝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fY1MPvuwNs&feature=related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心情生活日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當下達成
2012/11/29 16:32
阿彌陀佛

傳播正法

普濟群倫


生滅變異為真空 -- 直觀本然應萬緣

業識佛性衍萬法 -- 虛空窮盡於本心
本心惟中
諸法為界
謝謝法語。 黃湘2012/11/30 01:1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