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荼、鬱壘」-
中國最早的門神
「桃符」-
春聯的前身
《山海經》:「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凶魅。」
上古時代,在東海度朔山上有兩個英勇的兄弟,一個叫神荼(ㄕㄨ),一個叫鬱壘(ㄌㄩˋ),兩人經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並擒拿惡鬼餵虎。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在桃木板上刻著
「神荼」、「鬱壘」的畫像或寫上他們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驅鬼,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神荼」和「鬱壘」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門神,神荼手執斧鉞居門左,鬱壘手握金瓜鎚居門右。
*根據字典,神荼(ㄕㄨ)、鬱壘(ㄌㄩˋ)的讀音不是唸作"神圖、鬱呂",而是唸作"神書、鬱律"。
現今所使用的門神畫像,不再是特定的神祗,會依不同的供祀場所,而有不同的組合配對。
據考證,門聯在唐代就已經產生了。門聯最早起源於桃符,後來桃符演變成門聯,內容以祈褔和求富貴的最為普遍。
例如「長命富貴」,「宜入新年」。門聯的詞句,言簡意深,表現出一定的意涵。講究詞性相對,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國文字和書法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別稱門聯、聯語,新春佳節貼在門側的又叫春聯。
門聯的貼法
- 右仄,左平
通常門聯有兩幅直聯,以客人站在門口看門聯的方向去貼門聯,上聯貼在門的右邊,下聯貼在左邊。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上聯的最後一字為「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字為「平」聲。
門聯都是在紅紙上用黑墨或金漆書寫,可以沾染喜氣。而在傳統習俗中,當家中有長輩去世時,喪事期內要用白紙寫輓聯貼在門上,喪事後的一年內,大門上貼藍色門聯,第二、三年改換綠色。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由古代到農業社會,每年春節,貼春聯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寫或請人用毛筆書寫新的對聯。現代人因缺少書法的素養,偏愛使用大量印刷的門聯,使得手寫的門聯日漸稀少。
*「新桃換舊符」:把舊的(去年貼的)「福」或「春」字撕下來,換上新的「福」字或「春」字。
門聯欣賞
◎文人的門聯,透露出主人的心境和志向。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閑觀春水心無慮,坐聽松濤氣自豪。
◎百姓人家的門聯,反映出對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門外青山水流秀,戶內人家財源興。
讀可榮身耕可富,勤能創業儉能盈。
三星高照平安宅,五福星臨康樂家。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
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裡報新春。
◎生意人的門聯
春到百花香滿地,財來萬事喜臨門。
戶納東西南北財,門迎春夏秋冬福。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抗議的門聯
「無聯可對人民」
民宅門聯諷政府2010-4-19〔記者張聰秋/鹿港報導〕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有一戶民宅的門聯,左、右對聯空白,僅有橫批「無聯可對人民」六個字,許多遊客看了會心一笑,讚賞這種婉轉表達對政府施政無能不滿的手法,非常高明。
「無聯」諧音「無臉」,真是無聲勝有聲。
2011.8.25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