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0年就買了這本書(The Book Thief),老實說,我並不怎麼喜歡作者用「死神」這個「第三者」的眼光去敘述這個故事,我認為反而削弱了這個動人故事的力道。
不過我在戲院中看這部電影時,眼淚卻一直流一直流,也聽到其他人哭得唏唏嗦嗦的聲音,劇終時,也沒有人急著起身離去,直到長長的字幕緩緩跑完,燈亮了,大家才陸續起身,似乎我們這幾個觀眾很有默契地以這種方式向這部作品致敬。
我常在讀完一本精彩的長篇小說後,就開始想像它被拍成電影的可能性,該由誰來演出書中這些重要角色?通常我的想法都會在若干年後實現,而我也常以原著來和電影做比較,多數電影都不如原著精彩,但是這一次,我認為電影拍得比原著精彩。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如何拯救在戰火中飽受飢餓恐懼苦難心靈的故事,一個連死神都為之震撼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小鎮,九歲的德國女孩莉賽爾在戰亂中失去了母親和弟弟,被社工員送到寄養家庭。這是莉賽爾的心靈成長故事,導演布萊恩派西佛(Brian Percival)刻意不用戰爭電影的大場面來呈現,反而將所有焦點集中於生活在「天堂街」的那群人,細膩刻劃出人們在戰亂時代中內心的無助恐懼與徬徨,是一部以溫暖貼切及忠實的方式來描述二戰死亡及大屠殺的動人之作。
莉賽爾從不識字到飢渴閱讀而成為偷書賊,她偷的第一本書竟是埋葬弟弟的墓園工人的《掘墓工人手冊》。收養她的一對夫妻,生活貧困,養母(影后艾蜜莉華特森
Emily Watson飾演)表面苛毒內心善良,領養她的原意只為領取補助金,幸好養父(影帝Geoffrey Rush飾演)非常溫暖慈愛,在無數個噩夢連連的夜晚守在莉賽爾床邊,並教她讀完《掘墓工人手冊》,並且設法教她認識更多的字彙。
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她可以忍受食物的匱乏,卻不能忍受書的匱乏。她忍不住鋌而走險,偷更多的書,朗讀給藏匿在養父母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的防空洞裡朗讀給恐懼不安的鄰居們聽,對照著納粹的殘酷屠殺焚書,莉賽爾卻藉著閱讀和文字的力量,撫慰了人心,在書中文字間一點一滴建立起自己的存在價值。這一切都讓死神大為驚訝讚嘆,並且深思: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殺戮,一面又有如此多發自內心的愛與美?
Geoffrey Rush飾演的養父,演技內斂洗鍊,以無比溫柔收服了莉賽爾,用愛心教她識字陪她閱讀,用手風琴奏出美麗的片刻,在在令人感動。不禁想起他飾演過的許多精采角色,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影帝的鋼琴師(Shine),The tailor of Panama,The King's Speech 中喬治六世的語言指導師,鵝毛筆(Quills)中的薩德爵士,莎翁情史,輝煌時代....等等佳片,幾乎無一不動人。
飾演莉賽爾的女孩蘇菲奈里斯,是在眾多童星中挑選出來的小演員。不用說,她一鳴驚人的演出,又很幸運的有影帝影后來陪襯,也讓我們看見了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3樓. 李安納 牛轉乾坤2014/03/09 17:13偷書賊
看到妳對影片與小說的介紹
我非看不可了
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一部好影片
都會帶給我們啟發或心靈的震撼
Anna LEE - 12樓. 茉莉花香2014/03/02 22:28
- 11樓. 自由聯盟2014/03/01 22:07謝謝介紹加油喔
歡迎常來交流
這是我們揭發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無用的文章
標題是
驚!食安盟洞燭機先----立院做秀式修法,NO制裁黑心食品
- 10樓. 大海(穿新衣)2014/02/25 02:02上次在電影院門口,在〈The Book Thief〉和〈Catching Fire〉( Hunger Game 續集)之間做選擇。 後來我選了〈Catching Fire〉。 顯然選錯了。 哈。
- 9樓. 冠慧~2014/02/24 19:36看你
細說 讓冠慧 心動 要來看
一定非常 精彩萬分 感謝分享
- 8樓. 茉莉花香2014/02/23 20:43也要去看
很喜歡偷書賊這本書, 準備要去看電影版~~
一定不會讓妳失望的。 傅 孟麗 於 2014/02/23 21:51回覆 - 7樓. 黑癮者2014/02/23 00:16
翻翻書櫃
偷書賊藏在已閱書區
很慚愧竟忘的一乾二淨
再回頭品讀去
- 6樓. 木頭...發呆ing2014/02/20 15:41一直以來都喜歡原著甚過電影
所以看過原著就不會想看電影
但孟麗這麼推荐這部電影
讓我也想來看一看這部電影了.... - 5樓. 【Hey Ho】2014/02/20 02:18
- 4樓. 雲霞2014/02/19 14:44
“ . . . 長長的字幕緩緩跑完,燈亮了,大家才陸續起身 . . . " ,這麼感人的電影,謝謝您的評析,定找來看。
碰上一部好電影,除了劇情感人,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更是令人直呼過癮!
總之,稍後在影帶租售店就可找到這部片子了。不可錯過。 傅 孟麗 於 2014/02/19 15: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