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政府打房、稅制改革聲浪在財政部發酵,房地產相關稅制也有所調整,例如去年財政部便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改變了房屋稅的自用住宅認定,全台房產持有超過3戶,課徵1.5%至3.6%的稅率,農曆新年前財政部擬定的房地合一版本,自用住宅定義與房屋稅、地價稅、奢侈稅都不同,民眾應該別留意。

近1年新變動的稅制為房屋稅及尚未送入立法院的房地合一稅,其中,房屋稅新制已經上路,今年5月也會是依照新版本稅率課稅,去年各地區稅捐處也針對多屋族要求勾選3戶內設籍房產,而房屋稅的自用住宅定義為「在全台持有3戶住宅為限,可不過戶,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居住都屬於自用住宅,惟必須有居住現況事實,且不得有出租、營業使用。」
只不過財政部的徵收率雖制定其他非住家房屋的房屋稅率為1.5%至3.6%,但卻授權各地方政府可在範圍內自定,因此,《台北市房屋稅自治條例》規範全國3戶內房產稅率為1.2%,但第4戶為2.4%,第6戶以上稅率才是3.6%,其他地區稅率版本也不同。
至於房地合一稅,目前的自用住宅條件為「夫妻及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有居住事實,連續滿6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總價額在4千萬元以下者,免稅。」若本會期不會通過,那將不會趕上2016年起實施的目標。
若2016年起房地合一稅上路,奢侈稅則宣告終結,但2者的自用住宅定義略有不同,奢侈稅並定義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直系親屬名下僅有1戶,且持有期間不得出租或營業使用。」房產持有未滿2年,則將課徵交易總價10至15%的稅金。
至於地價稅,依據《土地稅法》規範「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且無出租或營業使用。」包括父母及未成年子女戶籍遷入都符合標準,也是目前4稅中自用住宅認定最寬鬆的稅制。
更斥資50億 大魯閣草衙道年底營運%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397093358.html
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急凍 http://m.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0325/36454786/
想省息?「轉貸」鐵划算? 還得留意多項手續費!%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6927493222.html
囤房稅開徵! 北市多屋族每戶多繳1萬%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0131093273.html
房地合一「轉鬆」無感! 全台看跌房價近13季最高%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63239792874.html
買氣差「釣魚廣告」橫行! 桃園每坪只要18.8萬元?%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6147992871.html
建商:成本不降 房價想跌難%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101092735.html
租屋也有議價技巧 良心包租公教你怎麼砍%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53261892589.html
臨時加稅!豪宅財交稅「467」條款今年繳稅逃不掉%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834992609.html
航空城泡沫將破?降到每坪3萬也沒人敢買%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9320092598.html
「自用住宅」有4種... 你分的清楚嗎?%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44948492538.html
豪宅被打入冷宮 中南部建案吹起小宅風%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678892465.html
房地合一放再寬都沒用 房市就是「回不去了」?%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070092460.html
一眼識破真假交易熱區 抗跌宅看這%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943392098.html
農曆年後買房好嗎? 看看各大房仲的分析%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8806790461.html
選屋不難...掌握5大策略 找到最適合的%0D%0A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50503391895.html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