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時代的“閃小說” / 江冰 - 文藝之友網 - udn部落格
文藝之友網
作家:FOWNLP
文章分類
    Top
    手機時代的“閃小說” / 江冰
    2015/02/17 06:48:57
    瀏覽:13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截至2013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手機作為第一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穩 固。各種發布數據顯示,“手機一族”類似傳染病一般在向各個年齡段和職業網民蔓延,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屏讀新聞,觀看視頻,收發 郵件,網上購物,電子游戲,群落交際。發照片扮萌,拍美食共享,炫技術裝酷,年輕人借手機隨時隨地發微博微信,城市人擁有平板電腦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有沒有免費WLAN甚至成為一句流行的口頭禪……年輕人基本上離不開手機上網,手機儼然成為“現代人的體外器官”。況且,這種趨勢有增無減。

            最近進行的一次全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碎片化閱讀如今已經占據了大多數人的閱讀時間,以往大塊投入讀書的時間,如今則變成見縫插針似的瀏覽。而那些習慣了 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人,普遍表示要找回曾經的閱讀習慣和專注力已經變得非常困難。於是,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閱讀問題迅速推到我們面前,新媒體時代的 “碎片化”趨勢日漸明顯,涉及閱讀、思維、交際、表達、消費等各個領域。對此,主流社會,包括文化界、教育界議論紛紛,總體上是憂大於喜。其中,對於80 90後青少年一代“碎片化”閱讀與思維傾向的憂慮尤為強烈。新媒體的“碎片化”信息接收,到底造成多大負面作用?專家各有說法,莫衷一是。

            不過,僅就文學閱讀界來說,也有樂觀一派。比如,大力提倡“漢語閃小說”的程思良、馬長山、司馬攻、王勇、希尼爾、余途、陶然、曉星、朵拉、陳永林等人。 他們並沒有視手機時代為文學的沒落期,反而抓住這個機會,利用網絡,利用手機閱讀平台,以更加精短、更加迷你、更加微型的文學作品,供應讀者,以積極適應 的態度,去面對“碎片化”的時代,面對手機成為媒介霸主的時代。這樣的態度,我以為也是值得肯定的。在信息分眾的時代,文學同樣會面對各種讀者,真正各取 所需的時代,其實也是把文學還給讀者的時代。

            需要小說界關注的是“閃小說”的文體,她是小小說和微型小說的小弟弟,更年輕,更微小,一般我們認為前者篇幅在1500字,那麼“閃小說”提倡者將其限制 600字以內,而且其文體形成與70字的短信息、140字的微博以至不受限制的微信有關,其實也與手機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有關。有趣的是,網絡閱讀者的 習慣變化向一長一短兩個方向發展,長是網絡小說,點擊率高的大多120萬字起步,給我們這些小說評論家設置了閱讀障礙;短是迷你作品,網絡上的“閃小說、 炫小品、酷傳記、冷幽默”,手機推送的微小說和微信詩歌。一長一短,構成深受網絡浸淫現代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當下閱讀的風景線。從這個意義上說,程思 良等人提倡的“閃小說”也是應運而生,其前景有二:產生精短文學的經典作品,為世人乃至後代傳頌;成為類型文學的一支,經久不息,漸成氣候,最終形成自成 一體的文學類型。手機是典型的自媒體,在手機時代,閃小說會走多遠?自媒體時代的讀者興趣有多大?都是有趣的研究題目。

            我期待小說家程思良等人的努力,並由衷贊揚他們在創作與理論兩方面的不懈推進。

     

     

     

    回應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