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秘境辛記錄 (1)
曾經,登山也是我們喜歡的旅遊方式。
在跟登山社爬過幾次大山之後,膽子就大了,而且自認體力和腳程都不錯,於是就決定以登台灣百岳為目標,偶而會有朋友邀約去爬類似陽明、四獸等台北郊山時,總是以「我們不爬小山」、略帶自大的語氣來推辭。
但是,這次真的踢到鐵板了。
林田山森林鐵道遺跡並非這次的目標地,而是一次意外的旅途。此行的目標其實是六順山(七彩湖),是百岳中唯二低於3000公尺的高山。以往登六順山只要申請入山證,從南投水里駕駛四驅車走丹大林道進入,約四小時就可抵達距七彩湖12公里的登山口,算是普通的登山路線,稱不上是什麼秘境。但丹大林道因經多次風災受損而封閉,於是... 要登六順山可說是難上加難,除非由南、北縱走中央山脈,或從荒廢已久具危險性的東部萬榮林道進入,否則別無他途,這些...後來我才知道。登山社為了滿足山友的期待,經過多次的探勘開路,終於在我報名的一年多後通知我重新啟動這行程。而我竟然沒察覺,雖然目的地不變,但是內容已非一般的登山活動,而是一條充滿危險挑戰的探險之路。
台北 →萬榮林道 → 林田山森林鐵道 → 七彩湖 → 六順山
Day 1》一行人搭乘 5 輛四驅車,夜間9:30 由台北車站出發,大約凌晨4點多到達花蓮萬榮林道34Km處的工寮,然後沒有休息就摸黑出發,只為了要搶先進駐高登工作站(唯一有遮蔽的基地站) 。天色才剛亮時,已高繞過36.5Km處的大崩壁,當時完全不知已經歷過人生最危險的一段路(後面再交待 ) 。
↓才看清路況,就必須以快步通過一段落石區
↓回頭望望剛通過的落石區,原來是個大峭壁
↓回程時,才發現上面還有一顆蓄勢待發的巨石,讓人觸目驚心
↓一路上簡直是滿目瘡痍,在接近40Km處又有一個小崩塌處,也是以高繞通過
↓所謂「高繞」,就是原本的路被山崩所掩埋,必須爬繞過土石堆連接到路的另一頭
第一次休息是在抵達萬榮林道42Km處、被暱稱為「阿道別墅」的台電工寮,這一路上有許多台電公司以前做「西電東送」工程時留下來的工寮,「阿道別墅」就是其中最豪華的一個。嚮導這才利用休息時間向我們說明整個行程的大概。
↓本來車子是可以開到此「阿道別墅」處,但因為之前的路坍方,所以我們多走了8 公里
萬榮林道位於花蓮縣萬榮鄉,此條林道為日據時代開採林田山林場時所開發,亦為台灣光復後的經濟貢獻許多。總長達 48 公里的萬榮林道,已開至中央山脈主脊,與西側的丹大林道同列為台 16 線東西橫貫公路的預定路。1973 年林務局接管此林場,因檜木伐盡, 1983 年一切作業停止,目前因為「西電東送」仍由台電持續維護中。
↓日本人在對面的林田山區大量伐木,並利用索道將珍貴木材吊至此流籠頭(約47km),再經由萬榮林道運下山
約 11:15 Am到達萬榮林道的盡頭48Km處(海拔1820m),到此為止我們已經走了13 公里路,接著要往對面的林田山山區挺進。萬榮林道以情人吊橋與林田山銜接,山谷間流著萬里溪。
↓情人吊橋橫過萬里溪,橋的對面左右各有一個小瀑布
↓山谷間淌流著萬里溪
↓過了吊橋便是一段要命的陡升坡,落差 800m 、約有4000多階的天梯
林田山林場在日據時代因為紅檜、扁柏等林業資源豐富,因此被稱為「森坂」,意指「森林密植的斜坡」,日語發音就是「摩里薩卡」,應該就是指這一段。
↓左山壁上的「禪」字,據說是一位登山達人所寫,看到這個字表示已經完成一半了,換句話說是還有 2000級階梯,真是 ... 阿彌陀佛
因趕了一夜的車,睡眠已經不足,身上又背了十幾kg的背包,這段路走起來是倍感艱辛。
↓在登上4000級天梯的盡頭、在台灣2500m的高山上,赫然於眼前的竟是兩道鐵軌
↓天空飄著細雨,我們繼續沿著鐵道走了約 15 分鐘
於 14:00 抵達「高登工作站」,這也是台電的工寮,是登七彩湖距離最近的基地。我必須稱讚,在這裡的晚餐吃得很豐盛,但是夜晚怎樣也睡不好,儘管人是多麼的疲憊,而地上永遠是硬冷的。
↓高登工作站裡面有房間無床鋪,有廁所無水又無電,我們以此為基地渡過兩個晚上
Day 2
黑夜未盡的清晨,雖然沒下雨,但空氣瀰漫著足以令你濕透的霧氣,嚮導說 : 「今天會比昨天還辛苦,如果不在天亮前出發,那天黑一定趕不回來」。我們戴著頭燈,一個貼著一個的順著鐵道走,比較危險的是鐵軌懸空高架的路段,因為木板沾著霧水變得很濕滑,如不小心踩空就下去了。
天亮已是 6 點一刻許,此時我們也繞過了七星崗。
↓路上風景雖秀麗,但一路上危機四伏,所以嚮導提醒:走路不看景
光復後,林田山林場移交臺灣紙業公司經營,增建鐵路高登線,延伸至中央山脈東側,長達 34 公里,當時是登七彩湖的最近路線,也是七彩湖畔林木頹然的始作俑者。鐵道像腰帶般在2500M的山腰環繞著,半個世紀前曾風光一時,如今已殘破不堪。
↓林田山森林鐵道之旅,只能以「驚奇、驚艷、驚險、驚魂」來形容
去程,因為時間很趕而且路況未知,也就並沒拍到什麼相片。現在文章所使用的相片,大部分都是回程補拍的,因此與實際行進方向相反。
回程,因為是走同一路線,我就盡量省略,不再重複紀錄了。
↓這裡更離譜,鐵道竟騰空有 10 幾米落差,而峭壁與懸崖是常相左右
接著就更刺激了!
↓鐵道橋從瀑布上方經過,枕木既腐朽又濕滑,看起來像隨時都會垮掉
↓鐵道橋中央(瀑布正上方) 的木板只剩一片,而為了不讓兩條鐵軌分崩離析,還用了一條橡膠水管相互綁緊,在這關頭似乎有一點弄巧成拙,腳步一個不小心就成了要命的絆腳繩,那就好笑了
↓如果是你!會以何種姿態通過 ?
一路沿著鐵道走,老實說軌道枕木的間隔很不好走, 跨一步嫌窄,可踏半步又嫌寬 ,簡直在刁難人,走得正累的時候,前方又有狀況了。
時間約莫是 07: 30 ,我們來到「大深潭瀑布」。
↓眼前只見一條白龍飛瀑,以兩段姿身落入腳下的大深潭中
↓這一關最讓我心驚膽跳,因為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右手邊是又濕又滑的料峭絕壁,左腳下面有幽清寒潭盤踞著,一有閃失滑下去可不是光用落湯雞就可以形容了
↓過潭才發現下方還有瀑,原來「大深潭瀑布」是難得一見的三段式多重瀑布
繼續閱讀....
- 8樓. 七星連環 白露 中元節2012/11/26 15:15林田山森林鐵道
廢棄的鐵道 偏遠的山區 處處充滿危機 , 落石坍方和掏空鐵軌 嚇死人了. 然而 若是沒有賢夫婦 的博命登山 , 我們還不知曉 先民們是怎麼在大山中 , 掛上這條森林鐵路的.感謝閱讀!
Rinka 於 2012/11/29 10:36回覆 - 7樓.2008/12/18 12:16羡慕ING
真好,好有爬山欲望,不过,有机会可以到大陆的泰山感受一下哦
虽然泰山变成了旅游景点,但是还是很有爬的必要的
不过,很想体验一下那种高的让人想体验飞翔的感觉
- 6樓. 小小兔2008/05/10 22:07小辛謝謝你
dear小辛:
謝謝你的文章,
日據時代, 小兔的外公以前就在林田山的山上修理運木材的碰碰車
外婆就常常需要透過流籠來往返山上山下
透過你的文章, 讓小兔稍稍能夠想像最疼愛我的外公過去可能工作的環境
如果外公還在世的話, 他一定也會很高興看到你的文章的~ - 5樓.2008/05/10 21:10回應文章: 台灣秘境「辛」記錄 (1)
登山需要體力與意志:各行各業的領隊及導遊都會沿途激勵意志;"禪"有入定及心靜的涵義,告知已過一半尚有一半,視團隊各成員及環境情況,看要一鼓作氣急行軍或稍微休息不一而定-有專家帶領是幸運的!
安全地點拍攝危險路段:也許下次再度造訪,就是提醒的區域;路是越走越順越安全,警示點都需要記錄,更詳細的還有處理方式;平安就是目的.
龍雨2008.5.10PM21.08.
多謝你的指教 !Rinka 於 2008/05/10 21:12回覆
- 4樓. 史瑞克12008/05/02 17:20MIT台灣誌
中視MIT台灣誌前幾周剛播六週年登六順山
廢棄的鐵路已經快不行了 搖搖欲墬
- 3樓. ♡ 綾子♡2008/05/02 14:35
- 2樓. 筱小姐2008/05/02 11:29驚險山旅
走路不看景,結果你還拍照呢
四千階,無法想像.....最後那張的景況,本人包準用爬的
期待更驚險的下篇...
- 1樓. 揮著翅膀的女孩2008/05/02 08:51抖....
看完這篇,我也跟著爬過山...
腳在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