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很有自信,才會將一部電影拍成上下集吧!
上下集的概念,和系列續集是不同的,
基本上系列電影就算不看上一集,也可以看這一集,
但上下集的概念,不看上集就不可能看下集。
過往敢將一部電影切成上下集的都是知名的大片,
諸如【哈利波特】系列最後一集,分上下集演( 並且還隔一段時間)
還有【暮光之晨】系列最後一集,也是分上下集,
國片則有【赤壁】、最近剛下檔的【太平輪】,
以及票房不錯的【賽德克巴萊】
另外,日本片倒是常以上下集形式推出,
例如【GANZ殺戮都市】【寄生獸】【所羅門的偽證】等,
印象中,西片和國片,敢拍上下集的,原本的票房都還不錯,
唯一的例外是【太平輪】,
上集被罵翻了,下集可想而知上映沒多久就下片。
至於日本片本來在台灣市場就有限,
它們應該是在日本本土因原著的名氣有一定票房,
海外只是加點分而已。
話說【進擊的巨人】敢分成上下集拍,的確有點奇怪,
因為實在說,上集和下集影片都不長,要合成一部長片是可以的。
原本【進擊的巨人】原著就很多集,不可能一一照原著,
但電影本就是獨立的藝術,可以將原著融縮成一部。
應該是因為這兩年「進擊的巨人」在日本在台灣名氣都很響,
甚至還變成流行語,生活中會出現「進擊的XX」等用語。
在台灣,不只有電視劇,連電影引進,也分真人版和動畫版,
真人版我當時還挺期待的,因沒空看原著,覺得可藉由電影認識,
而也的確,【進擊的巨人】上集,我個人認為還挺不錯看的,
原因不在於這是什麼大製作或劇情曲折感人,
而是因為以災難片來說,本片真的讓我感到耳目一新,
特別是看多了好萊塢各類特效電影,現在看【進擊的巨人】就覺不一樣,
原本想像那些巨人會很假,可能是特效合成的怪物,
但電影中用擬真人的形式,反倒帶來一種特殊的恐怖感,
那些人和街頭會遇到的人差不多,只是變得猙獰些,
就因為那種相似性,反而更突顯恐怖的效果。
上集重心放在巨人突破圍牆,進來大肆破壞吃人,
當鬼樣的巨人們進來,抓著無助的人撕咬,
的確是以螢幕呈現「地獄感」的極佳典範,
那種畫面真的讓觀眾們覺得「地獄」可能就是這樣子。
一種全新的恐怖觀影經驗。
由於上集比較著重在破壞,以及突擊隊出任務,
劇情其實很薄弱,但因為巨人特效很不錯,所以電影還蠻好看的,
當電影一結束,我真的還蠻期待看下集的,
我就想,本片敢拍成上下集,的確有料,讓人願意看下去。
可惜今天去看了下集後,大失所望,
如果以評分來說,假定上集有八十分,那下集可能只剩三十分,
整體評價重重的跌落。
原本很多事上集都沒交待,
包括巨人為什麼出現?還有男主角為何會突然變成巨人?
下集把這些事都交待了,感覺上應該會很有「內涵」才對,
可惜交待是交待了,卻淪為一種說教,並且敘事混亂,
簡單講就是因為人類的貪婪,為研發武器實驗巨人,最後引起世界末日,
故事還提到人類政治的黑暗,為了欺騙人民而故意加深人民恐懼,
然而許多事,都是透過片中角色用敘說的,並且片中人物正邪模糊,
大部份角色都太情緒化,如男主角,不斷脆弱的哭喊,
片中最後算大反派的另一男星,則又演壞人演得太過,
原本一個突擊隊,每人有每人的特色,在上集表現得很不錯,
但到下集,這些特性都沒了,只淪為混亂劇情中的花瓶,
片中幾場犧牲小我的戲,拍得有點莫名其妙,
明明可以有其它方法,不知為何片中人物要選擇那種壯烈犧牲法。
下集片子很短,不到一個半小時,
又花了一些時間做回顧,以及更多時間浪費在無趣帶著說教感的對話,
上集以巨人為主,下集那些巨人都忽然退場了,沒幾隻出來,
反而變成人類突變種,有智慧的超級巨人為主角,
變成漫畫式的兩兩對打,完全和上集感覺不一樣,
劇情超悶、超無趣。各個角色也在無趣的劇情中稀釋,
而有關人類發展的主題,原本看起來很重要,
然而電影前面浪費一堆時間鋪陳,
整部戲到最後卻還是莫名其妙什麼都沒交待,
看片尾,似乎就是又把牆洞補起來了,
所以要回到原來「鎖國」式的生活嗎?
完全沒交待了,
幾乎要說本片是今年看過最不好看的電影之一,
可惜,原本上集還挺不錯看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