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心得(7)神秀大師的難處
2006/11/01 11:32
瀏覽2,982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7)神秀大師的難處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神秀大師也自認自己為眾行者之師,所以他知道眾行者不呈偈是因為衣缽必定是神秀教授師得,故眾人息心。真是遺憾!

    在生命的學習過程中,個個皆是學徒,個個也都是師。聖賢孔子在農藝方面,說了一句名言:「吾不如老圃」。這是個重要的觀念,自以為是師者,已經不是了。不是有哪麼常說的一句嗎!「三人行必有吾師

        要有非常敏銳的覺,以及生命整體觀,才能像常不輕菩薩那樣的演出。常不輕菩薩能看到眾生的「覺性」在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展現,嘆為觀止,常能領慧。非見性者,是無法如此做的。所以神秀大師當時無法如常不輕菩薩般的鼓舞諸行者,而諸行者總皆息心。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神秀大師果然較一般門人懂得,呈偈在使五祖知其心中見解深淺,而非在覓祖聖位。可惜仍未見生命本相與真義,落在人世之善惡分別上,故以為有高下名份之差別,而不知佛法真義在法身慧命,名皆為假名,為傳法身理念而立假名耳。五祖若有聖位之想,則色身尚存時不傳衣缽也。誰願意當跛腳祖師呢?

   呈偈的真義是生命理念的傳遞,所謂「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因為不知真義,所以行者才落在難處。現今自認得法者,仍有法嗣的觀念,代代相傳,實不知法身慧命之真義也。【看到范仲淹三個字,您想到是什麼?】

    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佛陀雖建立的僧團,但是對領導之位置卻是如此的見解。佛陀說:「我在僧數」,生命是整體,我只是團體中的一分子而已。又說:「我不持眾、我不攝眾」。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各人是自己的主人,整體之中個個相等。但僧團中卻有提婆達多不明白生命整體的理則,有個領導人之聖位想,故希望自己為頭,曾演出一齣奪位記。 

    職位是有的,那是為了方便工作的執行而建立起的虛幻結構。假名爾!真實的生命,人人相等,故稱「不二」。您有「覺」,末學亦有「覺」。大家都本自具足,怎能說誰是誰的老師呢?真知如此,才是徹底的生命。依此了義說,何來聖位。

    所以今晚末學安睡前,再加一題:「神秀大師的難處,我有否? 

延伸閱讀:常不輕菩薩與四眾行者心靈的共鳴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