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心得(4)五祖忍和尚智慧的等待
2006/10/29 18:55
瀏覽2,667
迴響1
推薦4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4)五祖忍和尚智慧的等待

      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餘月,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五祖從與惠能對答之間,知其為上根器,尤其是那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深獲五祖之心。但五祖看徒眾總在左右,遂不與言。此時惠能起問,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五祖知惠能根性大利。為何不留惠能在自己身邊,反差至後院? 

   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五祖忍和尚明知惠能是大根器,卻不留惠能在身邊,反倒差惠能至後院。這個地點是有講究的。在後院作的是破柴踏碓的工作,接觸的人少,是整個團體中最不起眼的地方。

        所以整件事可以這麼形容:五祖將惠能冷凍起來了。為何要冷凍起來?因為要驗證。若真屬上根器,冷凍八個月都沒事才是真上根器,否則吃不了三天苦就跑掉了,那麼前面的對答可能是矇對的。

        近代的高僧亦有一例,廣欽老和尚在山中入定甚久,當年他由深山回到大陸承天禪寺,鬚髮皆長,宛如山人,無人認得他,經過表明才知究竟。而過了一段時間,寺中當家師和殿主為了考驗他的功夫,故意把功德箱的錢財藏起來,然後對他表疑。於是舉寺認他為賊,數月白眼惡言交加,而他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安然自在。這是何等磊落的胸懷,何等自由的逍遙人,這種忍辱神通比什麼「冒煙、放光」要神奇太多了,因為燒紙也能冒煙,點燈就可放光,但我們捫心自問,誰能被誣為賊,而仍安然如飲甘露不加辯白?誰有這般洞破世事如幻如化的功夫便是大智。

        上面這段文字,末學取自網路報佛恩網製作「廣欽老和尚專輯」,末學要指岀一點:我們看見了廣老的修行,但對當家師轉塵老和尚和殿主的與對生命的「見識」與鍛鍊的手段,更表佩服有這樣的大師父,才能出那樣的大和尚。

       經八餘月。成熟總需要時間,不能揠苗助長。經過上次的問答,五祖雖可確定惠能是真正的上根器,但仍需時間驗證。(等他五百年,放著涼,看他是自己熟的嗎?)一放八月餘,真棒的老師。為何要八個月?除了對惠能的驗證,同時也給其他行者有發芽成長的機會。我們若觀察自己,短時間之內,不容易看見自己的成長,但若是以長時間來看,才知道是有那麼一點長進。

       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這裡說明了當日見面時,惠能大師與五祖忍和尚對答之間是「生命覺性的共鳴」,而五祖將之放在心上,慢慢反覆思惟。

        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而在這八個月當中,五祖忍和尚真能忍,都不與惠能言語。其中除了對惠能的驗證外,尚怕惡人對惠能的加害。從古時,佛陀釋迦牟尼在祇樹給孤獨園中的修行起,僧團之中照樣有提婆達多落在爭當僧團領導人位置的事件。同樣在東山寺亦然,顯然這是人性根深蒂固的一面。所以五祖忍和尚不與惠能言語,原是甚深智慧也。

        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師徒相契互通,一切盡在不言中。而這段時間也是讓其他行者有發芽成長的機會,時候一到,就發考卷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迴響(1) :
1樓. 空氣
2006/11/01 02:43
耐得住第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無能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