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新聞媒體報導東海大學環工系二年級學生鄭捷在台北捷運車廂內無差別殺人事件消息,身為一名從東海畢業多年的校友,我的內心不僅是沉痛、更感到震驚。因為實在不敢相信這樣的殺人兇手,竟然會是我大度山母校的小學弟。
雖然鄭捷是一名從軍校轉學而來的學生,但是當他踏進東海校門那一天開始,他就是東海大家庭的成員,他不但是東海人,同時也是東海人的家人。遺憾的是,他思想偏差了,他方向不對了,他做錯事情了,他犯下人神共憤與社會不齒的重大刑事案件,因為他的罪行造成四個無辜喪生者的家庭天倫夢碎,二十幾個受傷者的恐怖驚魂,社會大眾更因此而惶惶不安。
鄭捷做錯了,他過去就讀的板橋高中母校以及目前就讀的東海大學校方都出面向社會致歉,其中東海大學秘書室發出《給親愛的東海大學大家庭成員及朋友們的一封信》最是教我感觸良多,這封信的內文茲此轉載如下:
這封信的內文當中有一段話,我個人覺得非常重要,值得我們所有社會大眾共同來省思與檢討:
其實我們都可以成為每一位東海人身邊的天使,除了可以預防遺憾,更能讓這個校園充滿了彼此關係,流動著我們的故事。在社會上各種聲音紛沓充斥的此刻,期盼我們都開始「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鄭捷的高中王姓同學說,鄭捷喜歡講述殺人遊戲的小說「大逃殺」,上課也常在作業本寫殺人小說或短篇故事,內容多半是上百人被帶到密閉空間,如廢棄教室、車站,由鄭捷擔任「魔王」殺人。這些殺人故事也設計受害者互相殘殺、互砍情節,理論很完整,思考很周延,絕不是一時亂想,很有組織規畫,同學看完只覺得「他神經神經的」,都沒有在意。
在高中同學眼裡,鄭捷是個自我意識強烈又難以親近的人,在父母眼裡的鄭捷只是個愛玩線上殺人遊戲的宅男,但落網後的鄭捷,態度冷靜從容又無半點悔意。鄭捷怎麼會是這樣冷血兇殘呢?
從鄭捷成長過程中的人際網絡關係,早已看出他的人格異狀,只可惜同儕團體沒有及時通報給師長,錯失學校介入輔導的最佳時機。忙於工作的雙親,或許也沒有真正注意到他生活言行的細節變化,錯失了家庭親情撫慰功能的機會。以致於一連串反社會人格的因子,沒有得到開導紓解,反而持續在鄭捷的思維裡蔓延著。
記得社會學常說:「社會」是人與人直接面對面的互動集合體。曾幾何時,人際往來卻被電腦與手機所取代,當人們忙著在臉書按讚、推文的同時,其實我們正在逐漸喪失 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能力,當敲鍵盤取代了打電話,當虛擬世界的生活取代了日常身邊熟悉的人事物,到底我們還剩下甚麼呢?
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過後,我們日趨冷漠的社會關係,有沒有可能找到新的出口,這答案其實不難,關鍵就在於社會成員們真誠的認知與執行的決心。鄭捷的罪行自有法律給其審判,倒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否從這起社會重大事件中記取教訓,進而改變自己也改變我們的社會氛圍,才是當務之急。
誠如母校東海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王崇名在他臉書上所寫的:「很多人都在問我是否教過他?很多人也在嘗試切離與他的關係。即便他只是在東海讀了不到一年,但是他就是東海人。他是東海人必須共同承擔的業,我們無法逃避。鄭捷更是當前台灣教育問題的縮影:社會冷漠無情、不能關愛彼此、完全陷入權利關係的結果─狹隘的 個人主義與庸俗的自由主義的混生種,根本就是自私主義的嫡傳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對這個社會群體付出過真誠與關懷?為甚麼我們的教育制度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冷漠、疏離以及自我中心主義?在我們伸手指責鄭捷的冷血殘酷之餘,可否冷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社會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東海社工系教授彭懷真今天接受聯合晚報採訪時也指出:社會應學習用「治療傷口」的方式對話,試著站在事件當中每一個人包含鄭嫌的處境,而非持續散播對立,不停撕裂傷口。彭懷真教授也以「排球觀念」來看這些案件,家庭是第一球、學校是第二球、社會輔導系統是第三球,球場上每名隊員都應該想著不要讓球落地,而非期待下一個人出手接球,或是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主動出擊。
就從現在開始吧!您我多走一步,就能發現問題,多看一眼,就能付出關心,多聊一句,就能減少疏離。讓我們一起把正確的社會價值以及人性尊嚴找回來,讓我們不分彼此以及和睦相處,共同把社會的大愛精神找回來。
※【補充】
東海校方在處理鄭捷事件,或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檢討改進的地方,但是東海校方對於鄭捷從來沒有放棄他。TVBS五月二十二日報導,東海校方早在四月二十八日接獲自稱是鄭捷板橋高中同學的匿名電話,通報東海說鄭捷有反社會性人格。隔天東海教官和鄭捷約談三十分鐘,原本五月九日召開校內諮商會議,當天鄭捷人不到,儘管東海校方一度曾經介入輔導,卻沒能來得及阻止捷運殺人悲劇發生。
媒體記者與社會大眾或許並不清楚心理諮商輔導有一定流程,鄭捷已經是成年的大學生,東海校方無法強迫他做甚麼,因為目前法律沒有授權給大學這樣的權力,東海校方只能依匿名電話所說,找鄭捷來了解,但是鄭捷告訴教官這是他構思中的小說情節,這讓教官無法依規定通報與轉介。
另外,因為鄭捷臉書很早就關閉了,匿名通報者也沒有舉出鄭捷臉書文章內容給東海校方,東海校方沒有他的臉書帳號以及臉書發表的文字可資尋跡佐證通報給相關單位,也錯失了提前防範悲劇發生的機會。東海校方事後寫給東海人的一封信,主要用意是在提醒所有東海人,不要冷漠看待身旁的人事物,當然也是檢討反省是否校方先前的努力與處置不夠。這封信後來經過媒體與網路轉載,引起社會正反兩極的評價,身為東海校友的我,尊重各方不同意見與看法,在此就不多作評論。倒是我想鄭重呼籲與提醒政府與民間重視校園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人員的充實有其急迫性:
未來教育部提案的《學生輔導法》若能立法三讀通過,大專院校每1200名學生就得配置一名輔導人員。
目前教育部《學生輔導法》草案,將學生輔導分為三等級:第一級是「發展性輔導」,由學校初級預防。但是如果發現學生在臉書上說「好想死」等高風險字句,就必須要進入第二級「介入性輔導」,提供個案諮商,定期關懷學生。如果第二級輔導時發現個案有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就要進入第三級「處遇性輔導」,必須把個案通報到校外的專業社工、家庭輔導、精神醫療等專業輔導。
根據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及學生輔導科長柯今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鄭捷在東海大學被諮商時,屬於第二級「介入性輔導」,但是因為鄭捷在網路上發表的是「小說」,輔導老師無法據此通報或轉介給專業的諮商人員,未來教育部必須調整諮商的強度來作實務輔導之因應。
最後,讓我們借用公開信內文摘要共勉:
在東海的每一個人,無論憂喜勝敗,都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期盼我們都開始: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走出自己的城堡,給彼此一個開始的機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0樓. 文達2014/05/30 10:44痛難定思更痛
社會發生這麼驚嚇的震撼事情 ?!!
熱心腸的 浮生 語重心長的 寫著 :
把愛找回來 對啊!! 把愛找回來......
在痛心和傷心之際--除了沉重之外-! -
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愛找回來+++
誠如文達兄所說
這個悲劇很難教人遺忘
鄭捷固然要受法律應有制裁
對於受害人家屬的關心與撫慰更不能少
當然更盼望我們每一個人真能痛定思痛
多多友愛與關心我們身旁的人事物
浮生 於 2014/05/30 14:39回覆 - 19樓. peaceland2014/05/29 15:33
浮生好友午安
沒想到您是東海的學生
這封公開信在FB一出現
個人就非常肯定東海的作法
東海大學宗教辦學的智慧值得肯定與讚歎!
不急著切割、撇清、譴責、究責辦人、唱高調或落井下石…,
有靈性關懷的視野與高度,就能一起喚起大家同沐愛與溫暖,
化危機為轉機!這是我在FB分享的內容
還得到不少空大同學的認同
好友的同理心很令人感到溫暖
這首歌的內容一直是我嚮往的世界
大家一起努力吧
謝謝peaceland好友對我母校的支持與認同,雖然我離開大度山已經幾十年了,但從來沒有一天不想念昔日在母校生活的點點滴滴。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就像十根手指頭也沒有辦法一樣長短。即使鄭捷是剛轉來東海不到一年的轉學生,即使現行法律授權給大學的諮商輔導程序與機能強度有所侷限,但是身為一所以「愛」為出發的基督教會學校,東海不能在這裡切離與鄭捷的關係。
除了協助檢警調察辦案之外,東海校方有必要也有義務跟鄭捷輔導與勸解他是真的犯下大錯,雖然再多道歉也無法挽回受難者寶貴的生命了,但是鄭捷既然是東海人,東海自然有責任教他要認清自己的罪行與真心認錯並接受法律制裁。
當我讀到母校湯銘哲校長接受最新一期天下雜誌專訪時指出:「這次事件對我們來說是震憾教育,我們要重新思考,如何幫助所有師生,以及如何面對社會震驚反應和可能出現想像不到的動作,更重要的是,畢竟鄭捷是東海學生,我們也有責任。」我的心也有戚戚然的感覺,讓我們大家一起靜心來思索這個社會究竟出了甚麼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尋求共同的解答吧!
浮生 於 2014/05/29 16:32回覆 - 18樓. 張靜2014/05/25 19:13
問安
隨機殺人事件似乎在外國已經有很多研究
環境塑造或反社會人格或精神疾病
真的很難去責怪學校的輔導單位是否出問題
不過
認同東海大學的說法
只要多付出一點愛
少一點偏見
很多事情的發展可能會不同
張瑄好友夜安
我自己就是社工相關科系畢業的
對於鄭捷犯下這樣重大罪行
內心甚感震驚與不安
誠如母校社工系彭懷真教授所提排球理論
關心我們的孩子必須從細微生活做起
家庭、學校以及社會輔導系統都要一起來協力
不要讓這關愛的網絡出現掉球的空檔
否則事後再多彌補也無濟於事了
浮生 於 2014/05/25 22:14回覆 - 17樓. 東村James2014/05/25 09:31人際關係不能僅僅建立在網路上﹐沒有真實的生活﹐封閉了人與人的相處。
- 16樓. 瑀璇2014/05/24 17:26
浮生大哥: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現在一聽到這消息~說實話有點感懷
而這事件 其實只是社會的一小角
希望 大家能透過這事件
把愛 找回來
- 15樓. 平平安安2014/05/24 16:50
家庭
學校
朋友
多給一些關心
就不會有這些事了
- 14樓. 多硯坊 (休)2014/05/24 15:04
公開信裡的坦然及誠摯
再對比前段時間另一封:
對不起,我們沒把校長教好
我也只有痛心人格及價值觀的養成
家庭必然是第一線
公眾人物及媒體
形成的社會氛圍也是重點 - 13樓. 雁~《酉陽雜俎》成語選2014/05/24 13:12盼能痛定思痛,化戾氣為祥和~讓台灣,把愛找回來!
能理解您的理性感觸,也明白東海已向社會大眾道歉。
〈個人有幾個軍中袍澤朋友,也是東海出身的老校友。〉
這封信旨在安撫學生情緒,鼓勵青年多關懷周遭朋友。
也盼東海校方~能多撫慰無辜受害家屬「錐心之痛」。
盼能痛定思痛,化戾氣為祥和~讓台灣,把愛找回來!
- 12樓. 雁~《酉陽雜俎》成語選2014/05/24 01:11亡羊補牢~學校、家庭與社會,一起「把愛找回來」吧!
如同不一樣的羊格主所言:台灣目前最需要把愛找回來!
然而,身為教會大學,不正是要比一般大學更需要教導學生博愛世人~「把愛找回來嗎」?
東海大學秘書室所發的文,文情並茂,但發文對象不對。
東海大學發文的對象應該是社會大眾,同時應給個道歉。
東海某主管「鄭捷在校表現很正常」卸責說法,與其在宿舍張貼怪聯等奇特言行完全不符。
當然也不能歸咎學校,畢竟家庭與社會關懷互動很重要。
亡羊補牢~學校、家庭與社會,一起「把愛找回來」吧!
東海校方在處理鄭捷事件,或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東海校方對於鄭捷從來沒有放棄他。媒體報導的記者不知道心理諮商輔導有一定流程,鄭捷已經是成年的大學生,校方無法強迫他做甚麼,因為目前法律沒有授權給大學這樣的權力。未來教育部提案的《學生輔導法》若能立法三讀通過,大專院校每1200名學生就得配置一名輔導人員。
目前教育部《學生輔導法》草案,將學生輔導分為三等級:第一級是「發展性輔導」,由學校初級預防。但是如果發現學生在臉書上說「好想死」等高風險字句,就必須進入第二級「介入性輔導」,提供個案諮商,定期關懷學生。如果第二級輔導時發現個案有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就要進入第三期「處遇性輔導」,必須把個案通報到校外的專業社工、家庭輔導、精神醫療等專業輔導。
根據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及學生輔導科長柯今尉受訪表示:鄭捷在東海大學被諮商時,屬於第二級「介入性輔導」,但是因為鄭捷在網路上發表的是小說,輔導老師無法據此通報或轉介給專業的諮商人員,未來教育部必須調整諮商的強度來作因應。
其實該名東海主管的說法沒有錯,因為鄭捷在校期間就是沉默寡言,就連協談過程也無異狀出現,這讓校方無從著力。至於那宿舍怪聯確實無法代表甚麼,因為那是同寢室友們共同kuso出來的,字裡行間的意義都是媒體後來穿鑿附會。
東海校方確實有向社會大眾及受害家屬致歉,這封公開信給所有東海人的主要用意,在於提醒每一位東海學生多關心身旁的同學,平日多點互動就能多點了解,遇有異狀就能隨時通報校方輔導中心進行協助,畢竟校方無法全天候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一舉一動,這道理就好像這次捷運慘案發生後,政府與民間都有共同體認,除了捷運警力的補充與安檢強化之外,也提醒民眾自救與救人的應變要領,因為警察也無法面面俱到的道理,社會大眾還是得具備危機意識,為自己爭取保命機會。
浮生 於 2014/05/24 02:13回覆 - 11樓. Bianca2014/05/23 21:52
浮生這篇語重心長又充滿人性光輝的文章令我好感動!
發生這樣的事件,我們除了驚恐、痛心、指責...,還能做些什麼?
這絕非單純的殺人事件,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省思檢討。教育、道德、法律這些重大命題,或許不是一蹴可幾,但您說得對極了──付出關心、減少疏離,讓我們一起把正確的社會價值及人性尊嚴找回來!
我的母校東海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
對於鄭捷犯下無可饒恕的罪行
所有東海人同聲為此致歉
或許我們東海大家庭還有許多不足與需要改進之處
希望這次事件提醒我們
對自己身旁的人
多一點關心 多一點耐心 多一點傾聽 多一點同理 多一點協助
浮生 於 2014/05/24 00:3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