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便秘
2007/03/13 16:02
瀏覽9,727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10a.大便便秘。
一、大便秘結疾多宗,睡眠飲食頭一宗。穴道針治。 中醫解釋。 大便秘結疾多宗,睡眠飲食頭一宗。 章門支溝連照海,建里天樞用針攻。 注重配穴; (1)章門穴。(2)支溝穴。(3)照海穴。(4)建里穴。(5)天樞穴。 (1)章門穴。 ![]() 大便秘結疾多宗,睡眠飲食頭一宗。 章門 Chang1 Men2 (liv_13) 足厥陰肝經脈。 又名長平、肘尖、後章門。脾之募穴,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之會穴。 【部位】 肚臍上2寸,兩邊橫開6寸,在第十一肋骨之端。 【主治】 1、肺結核tuberculosis。 2、胸膜炎pleurisy。 3、支氣管炎bronchitis。 4、神經性心悸亢進nervous tachycardia。 5、腸炎enteritis。 6、腸雷鳴borborygmus。 7、膀胱炎cystitis。 8、血尿hematuria。 9、小兒疳積。 10、痞塊。 【取穴】 1、側臥,肚臍上2寸,旁開6寸處取之。須屈上足,伸下足。 2、屈臂,肘下垂,肘尖盡處,與肋骨端是穴位。 【解剖】 在第十一肋尖端,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中;有第十肋間動脈末支;稍下方為第十肋間神經。右側為肝右葉前緣,左側當脾的下方。 【方法】 針0.8~1.5寸。灸10~20分鐘(必要時可長灸3小時)。 【應用】 1、章門穴是五臟之會穴,主臟氣之所集會所。 2、灸章門穴,有疏肝行氣之特效。凡心、肝、脾、肺、腎、心包絡之疾病,皆取章門穴。 3、腹膜炎。腹水。胃痙攣。胃下垂。瘧疾malaria。等症皆有效。 4、膽道癌: 『治療』;灸右章門10壯。期門5壯。針灸巨闕。中脘。灸右痞根穴。在硬塊之首尾各一針。再隔薑片灸之。針灸約10餘次可癒。 5、心胸脹滿。嘔逆煩悶。不進飲食。等症;長灸章門穴、配氣海穴。 (2)支溝穴。 ![]() 大便秘結疾多宗,睡眠飲食頭一宗。 支溝 Chih1 Kou1 (t_6) 手少陽三焦經脈。 又名飛虎。手少陽三焦經脈之所行,為經穴屬火。亦為六陽經注穴。 【部位】 在陽池穴後3寸,兩筋骨間陷中。 【主治】 1、心臟炎carditis。 2、胸膜炎pleurisy。 3、肺尖卡他catarrh in apex of lung。 4、肱神經痛brachial neuralgia。 5、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 6、產後血暈。 【取穴】 手平伸,掌向下,陽池穴直上3寸處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現溝凹處是穴位。 【解剖】 在尺骨與饒骨之間;伸指總肌合身拇長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饒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前臂骨間掌側動脈本幹;分佈有前臂背側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方法】 向內關方向直進,針4~6分,要針感,留針15~30分鐘。 灸10~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氣機運行失常。陰凝固結。濕滯不行。脅肋疼痛。胸脘痞塊。大便不通。等症『治療』:針刺支溝穴。 2、支溝穴,為三焦經之火穴,又三焦經是,相火。是六陽經之所注。治以上疾病特效。 3、肋間神經痛『治療』:針支溝穴1.5寸,左肋痛,取右支溝。 右肋痛,取左支溝穴。用平補平瀉法,捻針30分鐘,待痛止,再出針。「配穴」為章門穴。期門穴。 (3)照海穴。 ![]() 子宮痙攣小腹疼,突然如絞痛難忍。 照海 Tsao4 Hai3 (k_6)足少陰腎經。 又名陰礄,陰礄脈所生。 【部位】 內踝骨尖下1寸。 【主治】 1、意病hysteria。 2、月經不順irregular menstruation。 3、子宮外出prolapse of uterus。 4、淋病。5、陰莖異常勃起。 6、扁桃腺炎tonsilitis。 7、四肢倦怠lassitude。 9、咽喉乾燥laryngoxerosis。 10、失眠insomnia。 【取穴】 坐正後,將兩足底相對合,從內踝骨尖直下1寸。距骨結節與內踝骨之間陷中取之。 【解剖】 在內踝骨下方,外展拇肌止點;後下方為脛後動脈靜脈;分佈?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正當脛神經本幹。 【方法】 針3~5分,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灸10~15分鐘灸1~3壯。 【應用】 1、八法交會穴;照海配列缺穴。『主治』:咽喉、胸膈疾病。 2、五更瀉(早上3時~5時),乃腎瀉。為慢性腹瀉chronic dirrhea之一。宜溫補腎臟調理脾胃。 『治療』:針、灸,以照海為主穴。配腎俞。命門。三陰交。脾俞。足三里。再取百會以振奮下陷之氣。 3、口緊不開。痰涎壅塞;先用針刺少商。商陽。少衝使其出血,再用三稜針刺照海穴,放出紫色瘀血,既癒。 4、通大便;照海。配支溝穴。 5、腹中硬塊;照海。配內關穴。 6、咽喉病;照海。百會。配太衝穴。 7、疝氣hernia;照海。陰交。關元。氣海穴。 8、腳氣;照海。陽交。陽陵泉。足三里。 (4)建里穴。 ![]()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建里 Chieh4 Li3 (cv_am_11) 任脈。 孕婦禁灸。 【部位】 臍上3寸。 【主治】 1、水腫dropsy。 2、腹膜炎peritonitis。 3、嘔吐vomiting。 4、消化不良dyspepsia。 5、腹膜痙攣peritonitis spasm。 【取穴】 仰臥,臍上3寸。 【解剖】 在腹白線中,有腹壁上下動脈、靜脈交界處的分支;分佈?第八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之;內部為橫結腸。 【方法】 針0.8~1.2寸。灸15~25分鐘,灸3~5壯。 (5)天樞穴。 ![]()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天樞 Tien1 Shu1 (s_25) 足陽明胃經。 又名長谿、榖門、長谷、循際、補元。 足陽明胃經脈氣之所發,為大腸經之募穴。 【部位】 在肚臍外開2寸。 【主治】 1、慢性胃腸炎chronic gastro-enteritis。 2、下痢diarrhea。 3、食不化腹脹abdominal distension。 4、腸鳴。 5、寄生蟲parasite。 6、遶臍據痛。 7、水腫病dropsy。 8、腎炎nephritis。 9、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 10、月經不順menoxenia。 11、不妊正infertility。 12、慢性下痢chronic diarrhea。 【取穴】 仰臥,肚臍旁外開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九肋間動脈、靜脈分支,當腹壁下動脈、靜脈處:正當第九肋間神經分支。 【方法】 針0.8~1.2寸,留針20分鐘。灸15~30分鐘,灸3~7壯。 【應用】 1、天樞穴;是幫助消化,促進吸收,調理腸胃之寒,溫化脾胃之濕。治腸、胃、脾、慢性下痢,疾病之特效。 2、小兒慢性疾病;灸天樞穴奇效。 3、生殖器疾病:灸天樞穴。因天樞穴與腎經同行,是沖脈之會穴。 4、中暑嘔吐;針治天樞。中脘。天突穴。立見效。 5、針刺天樞穴,與足陽關穴,有相互感應。 6、天樞穴;是赤痢dysentery。傷寒typhoid。必用穴。 7、腸胃炎。腹痛。溫灸天樞穴、配足三里。 8、腸鳴。瀉痢。腹痛。氣塊。虛損。勞弱。天樞穴用灸法。 9、子宮癌uteruscarcinoma;天樞穴。配中樞。志室。腎俞。地機。漏谷。 10、月經不順;灸天樞。水泉。氣海穴。 認清病症,相關穴道。相互配穴,僅供參考。有病到醫院,檢查確認病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